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机械与人一、选择题1.升旗杆顶上有一个重要装置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省力杠杆2.如下图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2、 C. D. 3.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抑制茶杯重力做功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都是有用功 B. 都是额外功
3、 C. 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D. 对卖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4.以下有关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电动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B.高空跳伞运发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变小C.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匀速飞行的加油机给飞机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动能不变5.如下图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选项是 A. B.
4、160; C. D.6.如下图的四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 塑料圆筒滚动时皮筋越拧越紧 B. 麦克斯韦滚摆向低处滚动C. 运发动用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D. 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7.以下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它的内能也越大B.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大小无关C.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机械能也可能增大D. 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少时,机械能减小,内能可能不变8
5、.用一样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下图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一样物体提升一样的高度,假设两滑轮组的效率分别为甲、乙 , 甲、乙两人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 , 那么甲:乙和F甲:F乙分别是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 A. 2:3 2:3 B. 3:2 3:2
6、 C. 1:1 3:2
7、60;D. 1:1 2:39.如下图,“套圈出手后,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套圈由a到b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B. “套圈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C. “套圈由b到c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变小D. “套圈由a到b再到c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10.关于做功,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举重运发动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 起
8、重机吊着货物沿程度方向匀速挪动了一段间隔 ,向上的拉力做了功C. 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 小球在程度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11.两位学生比赛爬竿,他们的质量之比为4:5,甲用18s爬到顶,乙用20s爬到顶,那么两人匀速爬竿过程中所做功和功率大小是 A. 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大
9、 B. 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小C. 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D.
10、 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小12.如下图,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沿F1方向的力最小 B. 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 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 三个力的
11、大小相等二、填空题 13.a、 b、 c是一个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三个位置.苹果经过位置_时重力势能最大, 经过位置_时动能最大 .14.如下图,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是_滑轮选填“A或“B,使用时它相当于_杠杆;假设用大小为30牛的力F分别将甲、乙物体匀速提起2米,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那么提起乙物体的拉力做功为_焦。15.一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_ 16.使用机械可以极大地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进步工作效率1如图甲,工人在铺设电缆时,要在转弯处安装一组导向轮,这组导向轮属于_ 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2如图乙,尖嘴钳是常用的电工工具,刀刃部分靠近转动轴,这是为了_
12、60;,从而在使用时更加省力17.如下图,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那么他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_N,假设他在1min内做了2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间隔 均为0.4m,那么他的功率至少为_W.18.小龙背着质量为25kg的实验器材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又沿走廊程度走了5m到实验室每层楼高3m,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_J假设在搬运实验器材的整个过程中小龙总共做功4500J,那么小龙自身的体重是_Ng=10N/kg 19.陈老师和万老师体重一样,都从一楼上到四楼,陈老师走得慢,万老师走得快,那么他们做功和功率大小比较为:W陈_W万 , P
13、陈_P万;某天陈老师抱着女儿与万老师一起从一楼上到四楼,那么W陈_W万 , P陈_P万填“或“= 20.从_叫动力臂,从_叫阻力臂 21.焦耳18181889是英国物理学家,他为发现和建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作了奠基性的研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焦耳命名为_ 的单位选填“能量、电流或力,简称“焦轻轨列车需要减速停车时,停顿给电机供电,同时将一电阻接入电机,列车失去动力后,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前进,带动发电机转动,电阻发热,此过程中机械能最终转化为_ 能 2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开展,城市建筑物越建越高,“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原因是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_选填
14、“大或“小当高处的物体坠落时,因重力势能转化为_能,从而带来平安隐患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学习小组进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那么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 2调节杠杆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平衡,得到如表中的实验数据: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6 5 5 6 2 5 10 10 5
15、0;3 4 15 6 10 4 2 20 8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两种结论:F1+l1=F2+l2;F1l1=F2l2 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第_选填“或“种结论,实验4中的阻力臂是_cm 3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左端20cm处挂2个50g的钩码,而在杠杆的右端10cm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下拉,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这时测力计的读数F=_N;假如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向下拉,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那么测力计读数F_F选填“、“、“=,g取10N/kg 4杠杆在图乙的程度位置平衡后,用手使杠杆缓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丙后
16、松手,杠杆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5如图丁所示采用另一种装置,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程度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_cm,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_N 2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a所示,要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 2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程度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_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到达量程仍不能使杠杆程度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_写出一条即可 4甲
17、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 四、综合题 25.撑杆跳高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道理,如: 1运发动对竿施力的同时也被撑杆弹起来,说明_ 2弯曲的竿具有_能; 3运发动最终会落向地面,是由于运发动受到_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 26.如下图,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s内将重为54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所用拉力为200N求:1他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额外功是多少? 3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少? 27.建筑工地上,需要利用拖拉机和滑轮组如下图将质量为1.2×103kg的物体,拉到长100
18、m,高50m的斜面顶端,测得拉动一个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拖拉机的程度拉力为4×103N,g=10N/kg,不计绳重及滑轮与绳、轴间的摩擦 1在图中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2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以及此时滑轮组与斜面组合的机械效率; 3假设动滑轮重1000N,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假设拖拉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2kW,求拖拉机在程度地面上匀速拉动物体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答案解析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读儿歌,表演
19、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才能进步很快。一、选择题1.【答案】A 【解析】 国旗杆上的滑轮轴固定不动,所以应该是定滑轮,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2.【答案】B 【解析 :A、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应选B【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对杠杆分类方法的理解与记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20、的杠杆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3.【答案】D 【解析】 1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抑制茶杯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2喝茶水的人,目的是端水,因此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抑制茶杯做的功是额外功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定义的掌握理解情况,属于根底知识的考察4.【答案】D 【解析】 A. 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A不符合题意;B. 在跳伞运发动匀速下落过程,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内能增加;故此过程中机械能变小,B不符合题意;C. 物体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抑制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D. 匀速飞行的加油机给飞机加油的过程中
21、,质量减少,速度不变,加油机动能减少,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5.【答案】D 【解析】 因为动力的力臂的做法是通过支点作用线的垂线段,而A、B选项中线段与动力作用线不垂直,A、B不符合题意;又因为C选项中,表示力臂的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6.【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塑料圆筒滚动时,速度变小,即动能变小,同时皮筋越来越紧,弹性形变程度变大,弹性势能变大,所以该过程是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A正确;B、麦克斯韦滚摆向低处滚动,其质量
22、不变,速度变快,动能变大,同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错误;C、运发动用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在该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变小,同时箭的动能变大,所以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C错误;D、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变大,即动能变大,同时相对高度变小,势能变小,所以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应选A【分析】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特点是物体的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加7.【答案】A 【解析】【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
23、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有关。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它的内能也越大 符合题意; B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大小无关 不合题意;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机械能也可能增大 不合题意;D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少时,机械能减小,内能可能不变 不合题意;应选A。【点评】理解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决定因素是解决机械能和内能问题的关键
24、。8.【答案】C 【解析】【解答】1机械效率=, 因为甲、乙两人用滑轮组把一样的物体提升了一样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等由于不计摩擦及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就是抑制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因此额外功相等,所以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即a:b=1:1;2甲、乙两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有关,a滑轮组由2段绳承担,即Fa=;b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即Fb=, 其中G=G物+G动,所以Fa:Fb=3:2应选C【分析】1甲、乙两人用一样的滑轮和绳子组成的滑轮组,把一样物体提升了一样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情况下,做的有用功一样,额外功一样,根据=即可解答;2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甲图有
25、二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故甲拉力为F甲= 1 2 G动+G物;乙图有三段绳子在拉重物,故乙拉力F乙= 1 3 G动+G物掌握好“在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这一关系,在有些题目里能较快地得到答案9.【答案】D 【解析】【解析】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套圈由a到b过程中,“套圈所处的高度增加,但它的速度减小,所以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套圈由b到c过程中,“套圈所处的高度降低,但它的速度变大,所以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所以“套圈在任何一点
26、的机械能守恒,故B、C不符合题意应选D10.【答案】C 【解析】【解答】A、运发动举着杠铃不动,有力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挪动间隔 ,所以举力没有做功,故A错B、起重机吊着货物沿程度方向匀速挪动了一段间隔 ,钢丝对重物有向上的拉力,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挪动了间隔 ,所以拉力没有做功,故B错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所以在重力的方向上挪动间隔 ,所以重力做了功,故C正确D、小球在程度地面上滚动,但是并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挪动间隔 ,所以重力没有做功,故D错应选C“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
27、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力,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间隔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此题考察的是力对物
28、体做功的条件的判断,特别要好好理解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间隔 ,例如D答案,有力也有间隔 ,但是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是沿着力的方向,而是与力的方向垂直,这样力就没有做功11.【答案】B 【解析】【分析】爬竿做功属于重物上升做功的类型,做功的多少直接应用公式W=Gh来计算功率公式为。1做功的多少比较:甲乙的质量之比为4:5,可知甲乙重力之比也是4:5;都是爬到顶,所以上升的高度之比就是1:1;所以根据公式W=Gh,可知做功之比是4:5,即甲学生做功较少2功率的比较:甲乙做功是4:5,所花的时间是18s:20s=9:10,根据功率公式,可知功率之比为8:9,即甲学生功率较小应选B【点评】判断大小的题
29、目,一定要抓住公式,利用公式来比较,不能图省事,凭自己的感觉来做选择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三个方向施力,阻力和阻力臂相等, 三个方向施力,F2的力臂LOA最长,F2最小最省力应选B【分析】支点为O,阻力和阻力臂一样,找出动力F1、F2、F3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臂最长的最省力,据此分析判断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开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
30、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进步,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拟。长期坚持,不断
31、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进步。二、填空题13.【答案】a;c 【解析】【解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故答案为:a;c【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掌握情况。属于根底题。老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拟。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
32、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4.【答案】A;等臂;120 【解析】【解答】解:1提升物体A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2B是动滑轮,绳的自由端升高的间隔 s2h2×2m4m,提起乙物体的拉力做功为WFs30N×4m120J;故答案为:A;等臂;120.【分析】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利用力和间隔 的乘积可以计算功的大小.15.【答案】固定点;杠杆 【解析】【解答】解: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故答案为:固定点;杠杆【分析】杠杆是指一根可以绕
33、某一固定点转到的硬棒这个点叫做支点16.【答案】定滑轮;减小阻力臂 【解析】【解答】解:1工人在铺设电缆时,在转弯处安装一组导向轮,这组滑轮的轴是固定不动,不随货物升降的,所以是定滑轮;2尖嘴钳的刀刃部分靠近转动轴是为了通过减小阻力臂,到达省力的目的故答案为:1定滑轮;2减小阻力臂【分析】1定滑轮是轴固定不动的,不随货物升降的2对杠杆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17.【答案】300;40 【解析】【解答】根据杠杆平衡知识可知:F1L1=F2L2 , F1×1.5m=500N×0.9m,双手对地面的
34、压力F1=300N;他在1min内做功为W=nFS=20×300N×0.4m=2400J;那么他的功率P=W/t=2400J/60s=40W.故答案为:300;40.【分析】求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地面对手的力,根据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可得双手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求出1分钟做的功,利用公式求出做功功率.18.【答案】1500;500 【解析】【解答】解:1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通过的高度为:h=3m×2=6m; 实验器材的重力为:G=mg=25kg×10N/kg=250N;抑制重力做功为:W=Gh=250N×6m=1500J
35、;程度运动过程中,由于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间隔 的方向是程度,故沿走廊程度走了5m到实验室的过程中,小龙没有做功故整个过程中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为1500J;2小龙抑制自身重力做功为:W身=W总W=4500J1500J=3000J;那么小龙自身重力为:G= = =500N;故答案为:1500;500【分析】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间隔 ;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间隔 ,即W=Fs根据功的公式变形可求重力19.【答案】:=; 【解析】【解答】解:1两人体重一样,上楼的高度一样,根据公式W=Gh可知两人做的功相等,即:W陈=W万;陈老师用的时间大于万老师用的时间,根据公式P=
36、可知陈老师的功率小于万老师的功率,即:P陈P万;2陈老师抱着女儿与万老师一起从一楼上到四楼,G陈G万 , 而上楼的高度一样,根据公式W=Gh可知W陈W万;两人用的时间一样,根据公式P= 可知陈老师的功率大于万老师的功率,即:P陈P万 故答案为:=;【分析】1两人的体重一样,还知道楼的高度相等,根据公式W=Gh可比较做功的大小;又知道万老师走得快、用的时间少,根据公式P= 可比较功率的大小;2陈老师抱着女儿与万老师一起从一楼上到四楼,体重不同、高度一样、时间一样,利用W=Gh和P= 比较功率的大小20.【答案】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间隔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间隔 【解析】【解答】解:力臂是指从支点到
37、力的作用线的间隔 ,其中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间隔 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间隔 为阻力臂 故答案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间隔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间隔 【分析】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21.【答案】能量;电能和内 【解析】【解答】解:由物理根底知识可知,焦耳命名为能量的单位,同时也是功和热量的单位;列车失去动力后,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前进,带动发电机转动,会转化为电能;同时,电阻发热,还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所以此过程中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和内能故答案为:能量;电能和内【分析】焦耳是能量、功和热量共同的单位;根据列车由于惯
38、性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和获得的能量可判断其能量转化22.【答案】大;动 【解析】【解答】解: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物体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小,所以重力势能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动能越来越大,所以物体落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带来平安隐患故答案为:大;动【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三、实验探究题23.【答案】1右;力臂的大小2;532;4能54;1.5 【解析】【解答】解:1杠杆静止时,杠杆左端下沉,右端偏高,平衡
39、螺母需向右调节,直到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2经过1、2、3组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L2= = =5cm;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1= = =2N;当向右倾斜拉时,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动力臂变小,那么动力变大;4用手使杠杆缓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杠杆的力臂都减小,且减小的幅度都相等,那么F1l1=F2l2杠杆能平衡;5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程度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 OC= ×4×2cm=4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 = =1.5N故答案为:1右;力臂的大小
40、;2;5;32;4能;54;1.5【分析】1在调平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哪端高,平衡螺母要向哪端挪动;2通过屡次实验数据得出F1l1=F2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实验4中的阻力臂;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拉力F的大小;当向右倾斜时,动力臂变长,动力变小;4当用手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杠杆的力臂都减小,利用F1l1=F2l2判断杠杆能否平衡;5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程度方向成30°角动力臂是 O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4.【答案】1左2竖直向下3左侧钩码右移4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尔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 【解析】【解答】解: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由图a杠杆左高右低,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间隔 当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拉力作用点到支点的间隔 就是其力臂,这样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由图杠杆程度平衡时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下;3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到达量程仍不能使杠杆程度平衡,可以换用更大量程的测力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可以减少左侧钩码的数量或者左侧钩码右移4只有一次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种结论很具有偶尔性,不合理要进展屡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条件故答案为:1左;2竖直向下;3左侧钩码右移;4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尔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分析】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周口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4年宿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4年临夏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丽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4年呼伦贝尔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3年阜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
- 安徽省安徽师大附中2025年高二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广元市虎跳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五十五中2023年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云南艺术学院《汽车维护基础与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5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报告 SSM-BK-202509
- 冬季安全驾驶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质量测试卷含答案(3套)苏教版
- 尾矿库溢流竖井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物理》考试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故障应急预案
- 甲流小儿护理查房
- 冶金工程专业汇报
- 杭州博物馆课件
- 主题一 2. 设计节电方案(课件) 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 玻璃幕墙安装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