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工艺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_第1页
酶解工艺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_第2页
酶解工艺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_第3页
酶解工艺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_第4页
酶解工艺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酶解工艺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院(系):动物科技学院专 业:动物科学姓 名:任文静 摘要本试验在豆粕发酵过程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以检测复合酶制剂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采用分组对比试验进行研究,既厌氧发酵和厌氧加酶发酵。发酵方式采用桶装发酵进行试验,发酵十二天。检测指标:粗蛋白、酸溶蛋白、脲酶活性、PH值。结果表明:厌氧发酵加酶组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抗营养因子方面:脲酶活性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酶制剂的添加阻碍了微生物的正常生长,酶制剂的选择有必要进一步试验。关键词:厌氧发酵;豆粕;复合酶制剂;酸溶蛋白;粗蛋白;脲酶活性Abstract In this test, adding co

2、mpound enzymes preparation in soybean ferment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ound enzymes on fermented soybean meal quality.Experimental studies using grouping comparison. That is anaerobic fermentation and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enzyme,Fermentation using barrels fermentation t

3、est.fermented twelve days.Detection Indicator:Crude protein, acid-soluble protein, urease activity, PH value, the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enzyme group crude protein content didnt change significantly.Anti-nutritional

4、factors aspects:urease activity increased,To a certain extent, instructions to add enzyme impedes the normal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enzymes select the need for further tests.Keywords:fermentation of soybean meal; complex enzyme; acid soluble protein; crude protein; urease activity;目 录一.材料与方法1 1.1

5、 试验材料1 1.2 发酵底物配制1 1.3 发酵方式1 1.4 仪器设备2二. 指标检测方法2 2.1 粗蛋白的检测方法2 2.2 酸溶蛋白检测方法3 2.3 pH值的检测方法3 2.4 脲酶活性的检测方法3三.结果与分析43.1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粗蛋白的影响43.2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酸溶蛋白的影响43.3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pH值的影响43.4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脲酶活性的影响5四.讨论54.1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粗蛋白的影响54.2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酸溶蛋白的影响54.3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pH值的影响54.4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脲酶活性的影响5五.

6、结论6参考文献6致谢75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其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组成合理、平衡,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虽然豆粕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但生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发酵豆粕是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式将豆粕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去除,同时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益生菌、乳酸等物质。有研究表明,在不影响喂养效果的情况下,发酵豆粕能部分代替饲料配方中进口优质鱼粉、乳清粉1-5,显著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对豆粕的发酵作用主要依赖于其所产生的各种酶,特别是

7、各种蛋白酶。理论上添加外源蛋白酶协同微生物发酵豆粕能够缩短发酵时间,产生更好的发酵效果6。但是目前研究的多是蛋白酶对大豆蛋白的酶解研究,关于豆粕发酵过程中使用复合酶对豆粕进行酶解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研究豆粕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复合酶制剂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猪通用复合酶(HY511B),购自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酵母菌: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由德润生物自有菌种;豆粕、次粉、糖蜜、矿物质添加剂、食盐,为市面购买;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1.2发酵底物配制发酵底物组成:豆粕95%、玉米粉4%、发酵辅料1%。复合酶添加量均为0.02%;1.3发酵方式发酵

8、底物水分调控至55%;20摄氏度左右室温发酵。发酵方式:采用桶装发酵。1.4 仪器设备 仪器型号产地电热恒温水浴锅DZKW-D-4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沉淀器80-2金坛市医疗仪器厂pH计pHS-3C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FW-80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101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GMSX-280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隔水式恒温培养箱GH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德国赛多利斯BSA电子天平BSA8201北京市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万用炉DL-1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消化炉KND-20C上海昕瑞仪器仪

9、表有限公司二、指标检测方法2.1 粗蛋白的检测方法2.1.1试剂和溶液硫酸、氢氧化钠、硼酸、蔗糖、硫酸铵混合催化剂:0.4g硫酸铜,5个结晶水,6g硫酸钾或硫酸钠,磨碎混匀。混合指示剂:甲基红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按GB 601制备。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8.3mL盐酸,注入 1 000mL蒸馏水中。盐酸标准溶液:C(HCl)=0.02mol/L。1.67mL盐酸,注入1 000mL蒸馏水中。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 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甲

10、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2.1.2测定步骤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2 称取经粉碎试样0.2200g-0.2300g无损地置入已洗涤烘干的消化管中,加入混合催化剂3.2 g和浓硫酸7 ml。3 将消化管置于消化炉中进行消化。4 消化管冷却后使用定氮仪进行蒸馏,采用2%硼酸溶液吸收蒸汽。5 使用标准盐酸溶液(浓度为C)对硼酸进行滴定(V2),在消化管中不加样品消化进行空白测定(V1)。6 粗蛋白含量计算公式CP(%)=(V2-V1)*c*0.01

11、40*6.25/(m*V/V) *100% 7 将空白测定的消化液同样处理,测定其中氨量。 2.1.3滴定用蒸馏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1mol/L或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2.2 酸溶蛋白检测方法82.2.1试剂1 浓硫酸过氧化氢水混合液(2:3:1),在100ml水中慢慢加入200ml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300ml过氧化氢,混匀,此液体放置阴凉处可保存一个月。2 混合催化剂:将10g硫酸铜、100g硫酸钾和0.2g硒粉,在研钵中研调使之通过40目筛,混匀后分成2g一包,用蜡光纸包好备用。3 甲基红次甲基蓝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溶于75ml95%乙醇

12、中(在研钵中加入乙醇研磨);另称取0.1g次甲基蓝溶于80ml95%乙醇中,使用时将以上两种溶液按2:1比例混合即可(此混合指示剂在pH<5.5时呈紫红色,在pH=5.5时呈无色,在pH>5.5时呈绿色)。2.2.2操作步骤1 准确称取样品6g于100ml烧杯中,准备加入15%三氯乙酸溶液50ml,混合均匀,静置5分钟。 以中速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少许初始滤液,将滤液转移至离心管4000转/分钟 下离心10分钟,准备移取其上清液10ml于消化管中,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略)。2 酸溶蛋白含量计算公式为:酸溶蛋白(%)=(V1-V0)*c*0.014*6.

13、25*200/m*(1-W%)*100%2.3 pH值的检测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取2.5000g样品溶于装有10ml蒸馏水的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5min后取上清液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2.4 脲酶活性的检测方法2.4.1试剂和溶液 尿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盐酸、氢氧化钠液、尿素缓冲溶液(pH6.9至7.0):4.45g磷酸氢二钠和3.40g磷酸二氢钾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再将30g尿素溶在此缓冲溶液中,可保存1个月。2.4.2测定步骤1 称取约0.2g已粉碎的试样,称准至0.1mg,转入试管中(如活性很高只称0.05g试样),移入10mL尿素缓冲溶液,立即盖好试管并剧烈摇动,

14、马上置于(30±0.5)恒温水浴中,准确计时保持30min。即刻移入10mL盐酸溶液,迅速冷却到20。将试管内容物全部转入烧杯,用5mL水冲洗试管两次,立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4.70。2 另取试管作空白试验,移入10mL尿素缓冲液,10mL盐酸溶液。称取与上述试样量相当的试样,也称准至0.1mg,迅速加入此试管中。立即盖好试管并剧烈摇动。将试管置于(30±0.5)的恒温水浴,同样准确保持30min,冷却至20,将试管内容物全部转入烧杯,用5mL水冲洗试管两次,并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4.70。3 脲素酶含量计算公式为:U=14*c(V0-V)/30*m

15、三、结果与分析 各检测指标结果见表1:表1 各检测指标结果样品粗蛋白含量(%)酸溶蛋白(%)平均pH值脲酶活性(U/g)发酵豆粕48.83±0.798.16±0.775.36±0.080.00375±0.00000加酶发酵豆粕50.05±0.424.39±1.615.10±0.030.00620±0.003463.1 粗蛋白含量 粗蛋白的高低反映饲料中氮元素含量的高低。由表1可得,加酶发酵豆粕的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2 酸溶蛋白含量 由表1可得,加酶发

16、酵豆粕的酸溶蛋白含量低于发酵豆粕酸溶蛋白,酸溶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3 pH值由表1可得,加酶发酵豆粕的PH值低于发酵豆粕PH值,PH值加酶后有所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 3.4 脲酶活性 豆粕中的脲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成正相关。通过检测豆粕中脲酶活性来间接评判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由表1可得,加酶发酵豆粕的脲酶活性高于发酵豆粕脲酶活性,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四.讨论4.1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粗蛋白的影响 粗蛋白含量是发酵豆粕的重要商品价值指标,厌氧加酶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略有升高,变化不明显9。说明豆粕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复合酶

17、制剂没有改变豆粕中的氮存留量。4.2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酸溶蛋白的影响发酵豆粕中含有的酸溶蛋白可反映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豆粕的转化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豆粕进入机体后的可利用度。实验结果表明加酶发酵豆粕的酸溶蛋白含量低于发酵豆粕的酸溶蛋白含量。理论上讲,豆粕在发酵过程中加酶可降解豆粕中的大豆蛋白,提高微生物对大豆蛋白的利用率,本试验未出现这种效应。加酶组酸溶蛋白含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复合酶制剂对微生物蛋白产生影响,阻碍了微生物正常的生长、繁殖。4.3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pH值的影响 pH是微生物活跃程度的直接衡量,加酶发酵豆粕的pH值低于发酵豆粕pH值。说明厌氧条件下天然存在的乳酸

18、菌类在加酶条件下生长更快。4.4 加酶发酵工艺对厌氧豆粕脲酶活性的影响将豆粕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后,使豆粕中的各项抗原成分、抗营养因子被有效降低去除,如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因子得到很好的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的测定过程较为复杂,但其含量和脲酶有一定的关系11 。两者消除的程度成相应的比例,脲酶活性的测定相对简单。因此,可以用脲酶活性来衡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多少。实验证明,经加酶发酵豆粕的脲酶活性高于不加酶组,以上结果与酸溶蛋白指标相吻合,说明酶制剂的添加阻碍了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五、结论本试验结果显示:(1)在豆粕厌氧发酵过程中是否加酶对发酵豆粕营养指标影响不一。(2)酶制剂的选择有必要进一步试验。参考文献1杨耐德,符广才.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8,29(10):24-26.2程成荣,刘永坚.杂交罗非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J.广东饲料,2004,14(2):26-27.3刘春雪,李绍章.不同梯度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6(10):14-16.4潘木水,付畅圈,周风珍,等.断奶仔猪日粮中发酵豆粕替代代乳粉的研究J.广东饲料,2005,14(4):30-3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