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_第1页
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_第2页
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_第3页
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_第4页
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4卷第1期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月V o l.24N o.1Journal of Chang Chun T eachers Co llege Jan2005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徐锦艳(宁波大学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分院音乐系,浙江宁波315010摘要儿童在学琴过程中,往往因为枯燥乏味的技术练习而产生怠惰情绪,导致兴趣下降,对弹琴产生恐惧、排斥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后,勉强儿童继续学琴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才能使儿童学习钢琴的生命力持久发展?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在儿童钢琴教学中使技术与兴趣两全相平衡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技术;兴趣中图

2、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0501-0147-02钢琴技术是指为一定的音乐内容服务,用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思想感情的。儿童钢琴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既包含着音乐的学习,又要进行大量的技术训练。日本教育家滨押政雄强调“如果不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技术,就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优美的音乐美。技术练习是重要的,是为了获得音乐体验的手段和方法。”因此,钢琴教学必需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技术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但是,对儿童来说技术练习毕竟是枯燥的,许多钢琴教师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干脆任其自由,而有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强调却不见成效后,便怒声斥责“不行,

3、再来一遍”“还是不行,你要这么弹(示范”“这小节你去弹10遍”加上家长也在旁边着急,两面夹击,孩子只有紧张和难过。对他们而言,弹琴变成了没完没了的机械反复;对长期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逐渐失去了兴趣,处于想学,又怕学;想不学,又不敢不学的处境中。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怎样使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使个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学琴之初,儿童往往兴趣高涨,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技术练习的增加,兴趣就一点点减弱。若在技术训练中能以兴趣为出发点,技术方面的障碍无疑会被冲淡得微不足道。教

4、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孩子的兴趣,使他们克服无味的技术练习,并喜欢上它,愿意主动积极的去征服呢?难道技术与兴趣真是一对矛盾体,无法相融吗?一、听为先导,萌发兴趣苏联伟大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指出“声音是钢琴家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可见钢琴的“任何演奏总是以制造声音为目的”的。声音的质量是决定弹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比如:明亮清脆,抒情如歌的;坚强有力,充满光泽的;弱而不虚,强而不燥的等等。所以教师在钢琴技术教学中应要求孩子从练第一个音开始就要用心去听。心理学家认为,低龄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尚处在“悦耳悦目”较为低层次的水平上。生理愉悦是儿童

5、最初的美感本能,所以,在学琴初期我们就要让准确美好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让孩子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这种悦耳的声音是从眼前这架钢琴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时,根据幼儿爱模仿这一特有的心理现象,教师就可以作出引导:“你看,我的手是这样让钢琴发出声音的;你听,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多美啊!”于是,孩子就会积极地模仿老师练起来。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我们需要培养-种有利于弹奏力量的运用与传送的正确动作。如果教师单纯地反复强调让孩子把指尖立起来,这种方法容易使孩子觉得注意“指尖站立”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不如让他把声音弹得好听一些。教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让大家都听见你弹的

6、声音,只要把指尖立起来一点就行了。”当教师发现孩子做得比较规范的时候,就可以继续加以肯定:“你听,你做到了。看看自己的小手,你是怎么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啊?”此时,我们练习技术的前提不是“手怎么放,手腕怎么提”,而是“为了使声音好听,我要这样弹”。利用他们对美好声音的渴望,进行正确的弹奏方法的训练可以使孩子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似乎是顺便地注意了技术问题,而这种“注意指尖”的努力又是为了音乐美的需要而作出的。把正确的动作与正确的声音结合起来,就可以用声音推动他们兴趣的萌发。收稿日期2004-07-14作者简介徐锦艳(1969-,女,宁波人,宁波大学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分院音乐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钢

7、琴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74 此外,教师不仅要选取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对技术要求进行讲解,还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泛灵性”倾向,即“拟人化”。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所以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技术要求,不仅可以生动鲜明地说明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黑白琴键下能跑出活泼的小兔子,凶恶的大灰狼;快乐的春游、敲锣、打鼓、分果果当孩子弹得不流畅时,也许是换指没做好,也许是没有注意听,若“再一遍”“再一遍”这样说孩子会越弹越慌,越慌越乱。不但解决不了技术问题,还增添了心理负担。教师若能用诙谐幽默

8、的语言可以驱散学生的紧张情绪。比如春游一曲:“咦,春游不是很顺利嘛,路上磕磕碰碰的,是哪块绊脚石在挡道啊?”孩子会指出弹错的地方。“我们先把这块绊脚石搬掉。”他们听了会乐意地去克服这个难点,自觉地进行练习。“让我听听,恩,绊脚石小了些,再加把劲。”当学生能够完整弹奏的时候,自然会兴奋地叫道“石头没了。我还想再去春游。”我们把理性的技术通过人性化地描述,孩子更能接受,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做。三、扩展领域,调整兴趣我们发现,了解儿童的兴趣,根据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作出形象的描述,在遇到技术难点和需要做枯燥的技术练习时,有推波助澜积极催化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舒缓紧张情绪,勇敢地面对困难,还能培养孩子

9、感受音乐的能力,它尤其适合于钢琴学习的启蒙阶段。可是毕竟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有限,最初所谓的兴趣只是一种感性的冲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简单独立的技术问题。随着难度的提高,教师不可能将每种技术要求都作出确切形象的比喻。而且儿童心理特征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如何在长时间里,始终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呢?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激发。钢琴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乐器,它涉及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调整儿童的兴趣点。比如,在学习苏格兰舞之前,向孩子描述一下苏格兰民族的风格;学习兰花花的故事之前把故事娓娓地讲给他们听;给可爱的家填上歌词,唱给孩子听,让他明

10、白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用音乐将它们表现出来;学习了唐璜以后,向孩子介绍莫扎特精巧、轻松的风格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让儿童多听多看,接触各种音乐,扩展他们的兴趣领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真正热爱钢琴。为追求音乐而不懈努力,将一个个技术难点看作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阶梯。“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这才是钢琴教学的真正目的。技术最终也是为音乐服务的,而兴趣就是来源于美妙的音乐,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两全相平衡的。对于低龄儿童,我们要保护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体验到钢琴的独特魅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和爱好趋于稳定,这时孩子对技术也就产生了较强的探究心理和学习愿望,在技术的学习与训练中能始终保持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有希望、很愉快的事情。这样,儿童学习钢琴的生命力才能持久。参考文献1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 .人民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