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质量检测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展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A. 伽利略                                    

2、;B. 牛顿                                    C. 焦耳          

3、60;                         D. 瓦特2.以下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一组是    A. 力和密度              

4、60;          B. 时间和长度                         C. 速度和路程          &

5、#160;              D. 力和速度3.关于宇宙,以下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 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                        

6、0;       B. 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C. 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构造系统4

7、.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镭的科学家是   A. 杨振宁                                B. 牛顿         

8、                       C. 居里夫人                         

9、       D. 李政道5.小星和小华分别购置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们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   A. 把两球向墙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墙的间隔           B. 让两球置于乒乓桌面上方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C. 用乒乓球拍分别击打两球,比较两球飞出去的间隔   

10、        D. 用手捏乒乓球,比较它们的硬度6.在探究物质构造的过程中,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以下实验中也用到此物理方法的是   A. 比较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11、B. 测量硬币直径C. 用磁感线描绘磁场                                             

12、 D.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7.以下是教材中的几个探究案例,哪一个与另外三个研究方法不同   A.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比较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           B.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实验中,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C.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实验中,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方法         

13、60; D.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8.在科学开展的历程中,许多学者、科学家做出了出色的奉献,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沈括最早记述了“地理的两极和地磁两极不重合的现象;牛顿最早利用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14、          C. 只有、正确             D. 只有、正确9.物理学史上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15、        B. 牛顿                                 C. 托里拆利     &#

16、160;                           D. 阿基米德10.以下科学家中,通过观察并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 阿基米德      

17、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11.以下事例中,运用的

18、科学研究方法一样的是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用水压比作电压3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4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A. 1与3               B. 1与4  

19、0;            C. 2与3                       D. 3与412.以下物理研究方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在真空罩实验中,逐渐抽走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利用了

20、逐渐逼近法B. 将声波比作水波应用类比法C. 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是模型法D. 将汽化现象分成蒸发和沸腾是分类法13.以下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猜测与假设;评估;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设计实验;进展实验搜集证据 A.                   B.       

21、            C.                   D. 14.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挪动的间隔 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中与之一样的是     A. 保持电阻不变,探究通

22、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C. 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23、;      D. 用磁感线来描绘磁体的磁场二、填空题15.同学们在参观中国科技馆“能源世界时,发现用灯光模拟的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时,LED灯发光。当用半透遮住灯光时,LED灯的亮度会变弱,如下图。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16.物理学是一门妙趣横生的科学它是研究_ ,_ ,_ ,_ 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17.如下图的是用水壶烧水时的情景,请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答复.问题:_?答复:_. 18.大自然神奇无限,探究之路充满艰辛,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同学们在

24、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习科学家的_和实事求是,勇于质疑,孜孜不倦,严谨认真以及擅长_的科学精神 19.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部分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段完全一样的液柱从同一高度上升到图示位置,可知电阻_选填“R1或“R2产生热量多,由此可以说明:_20.物理探究实验中,当要研究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方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是让木块在程度面上做_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请再举出用到此方法的例子_  21.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两次实验中,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场释放时的场景如下图,木板固定在程

25、度面上,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_来比较小球动能大小的,图中错误的操作是_.改正后进展实验,发现木块会从木板右侧滑出,那么可以通过_选填“增大或“减小木块的质量来加以改进.22.学习电压和电流概念时,我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 ;探究导体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 ;引入“总电阻概念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 选填正确选项填入上面空格: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建立模型法;D等效替代法 23.进展科学探究首先要提出问题,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我们提出的问题时:_  三、解答题24.冬季滑雪成为吉林省旅游的品牌工程请写出滑雪时涉及到的两个力学

26、知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

27、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25.物理学习要进展许多相关的实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妙趣横生,许多探究不仅复杂还略显枯燥 1在研究声音时,我们敲击鼓面发声为了显示鼓面振动及振动幅度不同,我们采取了什么方法?这样做能到达什么目的? 2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钟罩里,用抽气机渐渐抽掉钟罩里的空气,随着空气被抽出,我们听到铃声如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28、。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

29、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6.小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一样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上下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30、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假如小玮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