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扎替丁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_第1页
尼扎替丁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_第2页
尼扎替丁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尼扎替丁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尼扎替丁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机理。方法 运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注液中药物和酚红的浓度,计算尼扎替丁在各部位的吸收参数。结果 尼扎替丁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但吸收都较差,吸收速率常数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不同浓度尼扎替丁循环时,吸收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尼扎替丁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其吸收机理为被动扩散。 【关键词】  尼扎替丁; 在体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 吸收机理   

2、【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Nizatidine in intestine of rats.Methods The model of in situ intestinal perfusion was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and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Nizatidine and phenolsulfonphthalein in the perfusate in or

3、der to calculate the absorption parameter of Nizatidine.Results Nizatidine was poorly absorbed,and the comparison of Ka in different segments is as follows:duodenum>ileum>jejunal>col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bsorption parameters.Conclusion Nizatidine complied with the first

4、 order absorption kinetics and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Nizatidine is passive transport.    【Key words】  Nizatidine;   in situ intestinal perfusion;   HPLC;   absorption mechanism  尼扎替丁(Nizatidine)是一种新型组胺H2受体拮抗剂,竞争性地与组胺H2受体相结合,可逆性地抑止其功能,从而抑制胃

5、酸分泌。论文学术科研网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显示较好疗效。研究该药在肠道各段地吸收特征对于进一步开发NZTD新型给药系统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对NZTD的吸收动力学进行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DDB?320多功能恒流泵(浙江象山生化电子仪器厂); LC?10Avp液相色谱仪(包括APD?10Avp紫外检测器、CTO?10Asvp柱温箱,日本

6、岛津公司); Anke TGL?16G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尼扎替丁原料药(批号:060714,来源:自制); 尼扎替丁对照品(批号:061108,来源:自制); Krebs?Ringers营养液(简称K?R液,pH 7.4); SD大鼠,220250g(四川大学动物中心)。    1.2  循环液中尼扎替丁和酚红的含量测定方法    酚红在空白循环液中高(45.46 g ?ml?1)、中(25.01 g ?ml?1)、低(10.08 g ?ml?1)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7 %、99.70 %、100.48 %

7、(n=5); 日内精密度为0.60 %、0.40 %、0.70 %(n=5); 日间精密度为0.35 %、0.58 %、1.18 %(n=5)。学术科研网    1.3  尼扎替丁吸收机理的研究    2  实验结果    2.1  NZTD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    以剩余药量的对数值对取样时间进行线性回归,直线的斜率即为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见表1)。表1  NZTD在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由表1可知,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

8、回肠、空肠、结肠顺序下降。各回归直线的r值均大于0.900 0,表明药物浓度的下降与循环时间呈线性关系,故为一级动力学吸收。    2.2  不同浓度的NZTD对吸收的影响    分别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NZTD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实验数据按“2.1”项处理,求出不同浓度下循环后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药物吸收百分率(见表2)。表2  不同浓度在小肠的吸收数据由表2可见,给予不同剂量的NZTD,Ka值几乎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NZTD在大鼠小肠的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    3 

9、 讨论    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NZTD和酚红在肠循环液中含量的HPLC方法,与目前多数使用酚红校正水分的在体肠吸收实验分别测定药物及酚红浓度的方法相比2?4,操作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大批样品的测定。虽然酚红在该色谱条件下峰形较宽,但是理论塔板数不小于2 500,对称因子为0.951.00,满足含量测定要求。    在体肠循环实验采用的流速较目前常采用的流速低5?7,原因在于笔者发现高流速下大鼠肠段过度充盈且肠黏膜极易被冲出,肠段较难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易造成酚红的吸收,从而导致实验误差,但若采用低流速,则需相应延长循环时间增加取

10、样点。在考察了2.5 ml?min?1、2.0 ml?min?1、1.5 ml?min?1、1.0 ml?min?1四个流速后,综合循环时间、肠段充盈程度以及回归直线的相关系数等因素,初步选择流速为1.5 ml?min?1.    本实验结果表明NZTD在肠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较小,在全小肠段均有吸收,无特定吸收部位,提示若想制成理想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需通过制剂手段提高其吸收。【参考文献】  1 Parente F,Bianchi Pono G.Acid Inhibitory Characteristics of Nizatidine in Man: an OverviewJ.Scand J Gastoenterol Suppl,1994,206: 3?7.2 易跃能,杨华,叶樱.尼扎替丁注射液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J.中南药学,2006,2(1):23?23.3 张蓉琴,李铜铃,程强.尼扎替丁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改进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3):217?218.4 刘明,陈束叶,杨天府.大鼠对阿魏酸哌嗪的在体肠吸收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4):351?351.5 冯亮,蒋学华,周静.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