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_第1页
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_第2页
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_第3页
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_第4页
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产材料覆铜板用玻纤布的规格和技术要求覆铜板用玻纤布的品种规格和技术要求由专用的产品标准作出规定。我国目前尚未制订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外各个工业发达国家都有相关标准,其中以美国的IPC 标准最具有权威性,是国际通用的电子产品及其原材料标准,覆铜板用玻纤布标准是它的系列标准之一。 (一) IPC 玻纤布标准覆铜板用玻纤布在开发初期沿用电工用玻纤布标准,美国为ASTM-D579 标准,以后在此基础上按电子工业应用要求对玻纤布的性能、质量不断改进提高,至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美国的IPC 协会负责起草制订了IPC 的玻纤布标准。IPC 的全称为The Institute fo

2、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1Tonic Circuts,它的前身是印制电路板协会。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主要覆铜板、玻璃纤维和玻纤布厂商都是它的会员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和制订,因此, IPC 标准获得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同,成为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准。ANSIIIP C- EG-140 印制电路板用表面处理E 玻纤布标准于1988 年3 月发布初版, 1988年4 月18 日被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批准为美国国家标准初版发布以来,因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促使其材料工业不断跟进,标准又经过修订。现行标准为1997 年6 月修订版。(二)覆铜板用玻纤布与电工用玻纤布的不同点AN

3、SIIIP C- EG-140 与ASTM-D579 标准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品代号相同规格不同IPC 标准中布的代号和命名方法仍然沿用ASTM 标准,但两个标准中相同代号布的规格已有明显差别。以7628 布为例, ASTM 的7628 布经纬纱为EC9 661 X 0 ,经纬密为41 X31 根/in; IPC 的7628 布经纬纱为EC 9681 X 0 ,经纬密为44 X 31 根/in 。其他品种布也都有类似差异。2. 必须经过表面处理IPC 标准规定的全部是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纤布,而ASTM-D579 标准则是电绝缘用玻璃纤维胚布标准。表面处理对覆铜板用途至关重要,处理上的些微

4、波动就会影响应用效果。3. 更多采用单纱织物IPC 标准所列的玻纤布,除个别薄型织物外几乎全部是单纱织物,现行版本的26 个常用规格中只有"108" 一个是合股纱织物。而ASTM-D579 标准中单纱织物的比例要小得多。单纱织物对提高玻纤布的树脂浸渍性和表面平滑性,改善覆铜板性能具有重要作用。4. 单位面积质量控制精度要求覆铜板用玻纤布的单位面积质量控制精度是关键技术指标,也是惟一的质量等级指标。表5-3-11 将ASTM 和IPC 标准的7628 布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以及目前用户的实际要求相比较,由此表可见IPC 标准的要求比ASTM 标准高得多,而用户的实际要求又高于

5、IPC 标准。5. 外观质量和隐性疵点严格要求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对玻纤布的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玻纤布外观上的些微疵点都可能造成线路板的缺陷。对比两个标准的外观疵点条文,可以看出IPC 标准外观疵点的允许程度要比ASTM 标准严格得多。例如:纬斜是造成覆铜板翘曲的重要原因之一, ASTM规定不大于7.3% , IPC 标准规定不大于2.5% ;污渍、斑点,水印、汗渍都是覆铜板用玻纤布绝对不允许的,这将造成上胶时产生缺胶斑,因此IPC 标准规定凡目测能发现的都是主要疵点。相对应的在ASTM 标准中规定大于2 in ,清楚可见的才列为主要疵点。IPC 标准还规定了一些玻纤布上很难发现,而用户使用

6、时会产生缺陷的疵点要求,这类疵点统称为隐性疵点。ASTM 标准并无此类条文。6. 提出质量保证要求电子工业是精密制造业,对其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要求也特别严格。原材料质量的波动不仅会影响最终制品的质量,而且影响其加工工艺。覆铜板和线路板制造厂商都通过ISO9000 质量体系标准的认证, IPC 标准明确规定玻纤布制造厂商也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三) IPC 标准规定的品种规格和技术妥求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制订覆铜板用玻纤布专用产品标准,在此介绍ANSIIIPC-EG-140 印制电路板用表面处理E玻纤布标准的主要内容。1.术语定义玻纤布的品种规格和技术要求将涉及众多的专用术语,现将有关定义介绍如

7、下。(1) E 玻璃E 玻璃的定义及化学成分见本节第二部分的有关内容及表5-3-2 0(2) 单丝直径单丝直径的数值应按ASTM-D578有关规定测试。单丝直径公称值和平均值允许范围如表5-3-12 所示。(3)纱的命名玻纤纱的命名有两种系列,即英制系列和国际单位制系列。IPC 标准采用英制系列,但同时列出国际单位制系列。英制系列纱的代号及其含义,用例1加以说明。 例1 代号的纱应为E 玻璃连续纤维纱,单丝直径5m ,原丝450 支(英制) ,初捻单股,二次加捻为两股,该代号可简化为D 450 112。按惯例纱的并股符号1 心意指只含1 根原丝的初捻单纱。例1 代号纱相对应的国际单位

8、制代号如例2 所示。 IPC 标准中国际单位制代号在规格表中已简化,如例2 纱可简化为5 111 X 2 。纱的并股符号1X0意指只含1 根原丝的初捻单纱。(4) 疵点织物中外观质量低于标准要求的区域。(5) 主要疵点可能造成破坏或使材料利用率下降的疵点。(6) 次要疵点使用时不致降低材料利用率的疵点。(7) 每一百单位的疵点每百码(m) 织物中的疵点数。(8) 纬斜、弓纬纬纱偏离于经纱的垂直线,呈倾斜状的称纬斜,呈弧线状的称弓纬。(9) 折痕织物因折叠或起皱处受压而产生的折痕凸痕。(1 0) 断经、断纬织物中的一段经纱或纬纱缺失。(11 )稀纬织物中因缺少纬纱造成织纹破坏。(1 2

9、) 织痕由于重新开动织机造成织物纬纱过密或过稀的横条状厚薄区段。厚段纬纱密度大于纬密允许偏差范围的称厚段;薄段纬纱密度小于纬密允许偏差范围的称薄段。(1 3) 云织织造时经纱张力波动造成布面交替出现厚薄段。(1 4) 断裂经纱或纬纱断裂造成织物断裂,常因织物折叠和起皱引起。(1 5) 撕破织物因加工过程张力过大或强力不足造成的大裂口。(16) 废丝织人纱或纤维的粗节和织机积聚的杂物织入布中。(17) 绞织边纱缺失布边的绞织边纱断损或未正常织入。(1 8) 毛边长度喷气织机织物纬纱伸出布外的长度,指从最边第一根经纱到纬纱末端的长度。2. 覆铜板常用玻纤布规格(见表5-3-13) 3.

10、玻纤布的外观质量要求(1)合格质量水平(AQL) 玻纤布的外观质量按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条件(查阅标准文本)检验,合格质量水平(AQL) 为2.5% 。(2) 外观疵点的判定和划记外观疵点的判定以标准中外观疵点分类表为准(查标准文本)。疵点划记规则:当一处出现2 个或更多疵点时只划记较严重的一项疵点;连续性疵点每码(m) 划记为1 个疵点;每码(m) 最多判罚1 个主要疵点。(3)外观质量的合格判定每100 码(m) 平均出现8 个主要疵点,或者单项的波纹或厚薄段主要疵点,则可判该卷布为不合格。4 个次要疵点相当于1 个主要疵点。(4) 隐性疵点玻纤布的隐性疵点是指织物在表面化学处理前难以发现

11、或处理时发生,但对产品用途而言不可接受的潜在性疵点。这类疵点分下列3 种:造成玻璃纤维和树脂突起的玻纤断丝;由浸润剂条纹或热清洗不完全造成的色渍;鱼眼,可能因树脂系统、织物或处理不良造成。隐性疵点的合格判定及有关事项由供需双方商定。4. 玻纤布的物理要求(1)经纬纱织造用经纬纱应是符合标准规格要求的E 玻璃纤维纱。(2) 织物密度织物公称经纬密度应符合标准规格要求。实测平均值与公称经纬密度之允许公差为±2 根lin ( 土5 根15cm) 。(3) 织物组织平纹。(4) 织物厚度按标准规定方法测试,仅供参考。(5)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按标准方法测试,符合标准规格表中相应精度等级要求。(

12、6) 织物长度织物卷长由供需双方商定,实际卷长应在规定值的±1% 范围内。(7) 织物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实测宽度应在规定值+1 /2英寸1-0 (+ 1.27 cm/-O)范围内。(8) 单丝直径按标准方法测定,实测平均值应符合表5-3-12 规定。5. 玻纤布的化学要求覆铜板用玻纤布应为经过表面化学处理的玻纤布。经表面处理后玻纤布的处理剂含量(即有机物含量)应在0.050% -0.300%范围内。6. 织造工艺每卷布(指1 000 码)最多一处拼接,最小拼布长度为150 码。所有的拼接处都应作标志,并能与树脂相容。拼接处应不损伤布的强度,并能经受上胶机的张力。拼接在一起的两段布允许有单位面积质量差异,但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精度等级允许范围。7. 质量保证要求为了保证玻纤布质量的一致性,应该运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缩写SPC) 对玻纤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