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曹操注_第1页
《孙子兵法》曹操注_第2页
《孙子兵法》曹操注_第3页
《孙子兵法》曹操注_第4页
《孙子兵法》曹操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孙子兵法曹操注.精品文档.孙子兵法曹操注序操闻上古弧矢之利,论语: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 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已。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於庙堂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曹操曰:

2、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 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帜、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用 者,主军费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

3、计,以索其情。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则胜也。索其情者,胜负之情。曰:主孰贤?将孰能? 曹操曰:道德、智能。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时、地利。法令孰行? 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曹操曰:常法之外也。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兵者,诡道也。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曹操曰:欲进而治去道,若韩信之袭安邑,陈舟临晋而渡於夏

4、阳也。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强而避之,曹操曰:避其所长也。怒而桡之;曹操曰:待其衰懈也。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曹操曰:以利劳之。亲而离之;曹操曰:以间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於敌也。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

5、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千里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後十万之师举矣。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无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故善用兵者

6、,役不再籍,粮不再载;曹操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用粮,後遂因食於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取用於国,因粮於敌:故军食可足也。曹操曰:兵甲战具,取用於国中,粮食则因敌也。 国之贫於师者:远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曹操曰:军行已出界,近於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财竭则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内虚於家,百姓之费,十去其六。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於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公家之用:破车疲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七。曹操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故智将务食於敌,食敌一锺,当吾

7、二十锺;忌芉一石,当吾二十石。曹操曰:忌,豆禾皆也;秆,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 故杀敌者,怒也;曹操曰:威怒以致敌。取敌者,货也。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曹操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军为官,卒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而更其旌旗;曹操曰:与吾同也。车杂而乘之,曹操曰

8、:不独任也。卒共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曹操曰:益己之强。 故兵贵速,不贵久。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曹操曰:将贤则国安也。谋攻篇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曹操曰:兴师深入长驱,拒其都邑,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得之,为次也。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曹操曰:司马法曰: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全旅为上,破旅次之。曹操曰:五百人为旅。全卒为上,破卒次之。曹操曰:自校以上至百人也。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曹操曰:百人以下至五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曹操曰:未战而敌自屈服。故

9、上兵伐谋,曹操曰:敌始有谋,伐之易也。其次伐交,曹操曰:交,将合也。 其次伐兵,曹操曰:兵形成也。其下攻城。曹操曰:敌国已收其外粮城守,攻之为下也。 攻城之法:修橹、轒轀,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後已。曹操曰:修,治也。橹,大楯也。轒轀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具,备也。器械者,机关攻守之总名,飞楼云梯之属。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将不胜心之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曹操曰:将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缘城而上,如蚁之缘墙,必杀伤士卒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曹操曰:毁灭人国,不久露师也

10、。必以全争於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曹操曰:不与敌战,而必完全得之,立胜於天下,则不顿兵挫锐也。用兵之法:十则围之,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谓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操所以倍兵围下邳,生擒吕布也。五则攻之,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倍则分之,曹操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敌则能战之,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奇伏以胜之。少则能守之,曹操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不若则能避之。曹操曰:引兵避之也。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辅隙则国弱。曹操曰:形见於外也。故君之所以

11、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曹操曰:縻,御也。不知军中之事,而同军中之政,则军士惑矣。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则军士疑矣。曹操曰:不得其人也。军士既惑既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曹操曰:引,夺也。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知众寡之用,胜。上下同欲,胜。曹操曰:君臣同欲。以虞待不虞,胜。将能而君不御,胜。曹操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此五者,胜之道也。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形篇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

12、,两敌相察情也。 孙子曰:昔善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曹操曰:守,固备也。可胜在敌。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敌之虚懈也。故善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可胜。故曰:胜可知,曹操曰:见成形也。而不可为也。曹操曰:敌有备故也。不可胜,守;曹操曰:藏形也。可胜,攻也。曹操曰:敌攻己,乃可胜。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余。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动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胜也。曹操曰:喻其深微。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者也;曹操曰:当见未萌。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曹操曰:争锋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视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曹操曰:易见闻也。所谓

13、善者,胜易胜者也。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故其胜不殆。不殆者,其所措胜,胜败者也。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後战;败兵先战,而後求胜。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 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曹操曰:善用兵者,先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地生度,曹操曰:因地形势而度之。度生量,量生数,曹操曰:知其远近广狭,知其人数也。数生称,曹操曰

14、:称量己与敌孰愈也。称生胜。曹操曰:称量之故,知其胜负所在也。故胜兵如以镒称铢,败兵如以铢称镒。曹操曰:轻不能举重也。称胜者战民也,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隙,形也。曹操曰:八尺曰仞。决水千仞,其势疾也。势篇曹操曰:用兵任势也。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术是也。曹操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曹操曰:先出合战为正,後出为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实虚是也。曹操曰:以至实击至虚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击不备。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河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

15、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曹操曰:自无穷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无穷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至於毁折者,节也。曹操曰:发起击敌也。故善战者,其势险,曹操曰:险,疾也。其节短:曹操曰:短,近也。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曹操曰:在度不远,发则中也。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曹操曰:乱旌旗以示敌,以金鼓齐之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曹操曰:车骑转也。形圆者,出入有道,齐整也。乱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强。曹操曰:皆毁形匿情也。治乱,术也;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数

16、为之,故不可乱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曹操曰:形势所宜。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曹操曰:见羸形也。予之,敌必取之。曹操曰: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而以便势击其空虚孤特也。以正动之,以奇待之。曹操曰:以利动敌也。故善战者,求之於势,弗责於民,故能释民而任势。曹操曰:求之於势者,专任权也。不责於人者,权变明也。任势者,其战民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曹操曰:任自然势也。故善战者战民也,如转圆石於千仞之山,势也。实虚篇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战者佚,曹操曰:力有余也。後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曹操曰:诱

17、之以利也。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曹操曰: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故敌佚能劳之,曹操曰:以事烦之。饱能饥之者,曹操曰:绝其粮道。安能动之,曹操曰:攻其所爱,出其必趋,使敌不得不救也。出於其所必趋也;行千里而不畏,行无人之地也。曹操曰: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曹操曰:情不泄也。微乎微乎,故能隐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为敌司命。进不可迎者,冲其虚也;退不可止者,远而不可及也。曹操曰:卒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曹操曰: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也。我不

18、欲战,画地而守之,曹操曰:军不欲烦也。敌不得与我战者,诈其所之也。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 故善将者,形人而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而为一,敌分而为十,是以十击一也。 我寡而敌众:能以寡击众,则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则敌之所备者多;所备者多,则所战者寡矣。备前者後寡,备後者前寡;备左者右寡,备右者左寡;无不备者无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曹操曰: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以备我也。 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千里而战;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不知战之日,不知战之地,则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

19、亦奚益於胜哉!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雠国也。 故曰:胜,可擅也;敌虽众,可无斗也。故积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计之而知得失之策,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曹操曰:角,量也。形兵之极,至於无形;则深间弗能窥也,智者弗能谋也。因形而措胜於众,众不能知,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曹操曰:不以一形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而制胜也。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於无穷。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胜,避实而击虚。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兵无成势,无恒形,能与敌化,之谓神。曹操曰

20、: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五行无恒胜,四时无常立;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曹操曰:兵常无势,盈缩随敌。军争篇曹操曰:两军争胜。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陈也。交和而舍,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莫难於军争。曹操曰:从始受命,至於交和,军争为难也。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曰:示以远,迩其道里,先敌至也。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後人发,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计者也。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後人发,先人至者,明於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曹操曰:善者

21、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曹操曰:迟不及也。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曹操曰:置辎重,则恐捐弃也。是故,絭甲而趋利,则日夜不处,曹操曰:不得休息。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上将;劲者先,疲者後,则十一以至。曹操曰:百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法以半至。曹操曰:蹶,犹挫也。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曰: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曹操曰:不知敌情者,不能结交也。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

22、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也。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故其疾如风,曹操曰:击空虚也。其徐如林;曹操曰:不见利也。侵掠如火,曹操曰:疾也。不动如山;曹操曰:守也。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指向分众,曹操曰:因敌而制胜也。廓地分利;曹操曰:广地以分敌利也。悬权而动,曹操曰:量敌而动也。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是故,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已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

23、之法也。三军可夺气,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整整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曹操曰:正正,整齐也;堂堂,大也。故用兵:高陵勿向,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锐卒勿攻;背丘勿迎,佯北勿从,围师遗阙,曹操曰:司马法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归师勿遏,此用众之法也。九变篇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有九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曹操曰:无久止也。衢地合交,曹操曰:结诸候也。衢地,四通之地。覆地无舍,曹操曰:无

24、所依也。水毁曰圯。围地则谋,曹操曰:发奇谋也。死地则战。曹操曰:殊死战也。途有所不由,曹操曰: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军有所不击,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城有所不攻,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地有所不争,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君令有所不行。曹操曰: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故将通於九变之利,知用兵矣。将不通於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云五变。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於利害。曹操曰:在利

25、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杂於利,故务可伸;曹操曰:计敌不能依五地为我害,所务可信也。杂於害,故患可解也。曹操曰:既参於利,则亦计於害,虽有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以害,曹操曰:害其所恶也。役诸侯以业,曹操曰:业,事也,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趋诸侯以利。曹操曰:令自来也。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曹操曰: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必生可虏,曹操曰:见利畏怯不进也。忿速可侮,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洁廉可辱,曹操曰: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也。爱民可烦。曹操曰:出其所

26、必趋,爱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行军篇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视生处高,曹操曰:生者,阳也。战降无登;曹操曰:无迎高也。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曹操曰:引敌使渡。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击之,利。曹操曰:半渡,势不可并,故可败。欲战,无附水而迎客;曹操曰:附,近也。视生处高,曹操曰:水上当处其高,前向水、後当依高而处。无迎水流:曹操曰:恐溉我也。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於斥泽之中。此

27、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曹操曰:车骑之利也。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曹操曰:战便也。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一曰:恃实满,向水草放牧也。是谓必胜,军无百疾。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涧道

28、迫狭、深数丈者为天隙。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军旁有险阻、草莽、葭苇、小林、翳浍,可伏匿者,谨复索之,奸之所处也。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蒹葭)者,众草所聚也;林木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以下相敌情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战,欲人之进者,其所居者易、利也。曹操曰:所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众草多障者,疑也。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鸟起者,伏也;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兽骇者,覆也。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尘高而锐者

29、,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曹操曰:诡诈也。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曹操曰:陈兵欲战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阵兵者,期也;半进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曹操曰:士卒疲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甀者、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言人者,失其众者也;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

30、众者,不精之至也。曹操曰:先轻敌,後闻其众,则心恶之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曹操曰:备奇伏也。兵非多益,曹操曰:权力均也。一云:兵非贵益多。无武进,曹操曰:未见便也。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曹操曰:厮养足也。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曹操曰: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地形篇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

31、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曹操曰:宁致人,无致於人。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曰: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曹操曰:隘,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险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引而去之。曹操曰:地险隘,尤

32、不可致於人。远形曰: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曹操曰:不料力也。卒强吏弱,曰弛。曹操曰:吏不能统卒,故弛坏。吏强卒弱,曰陷。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心不压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曹操曰:为将若此,乱之道也。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

33、兵也。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曹操曰:胜之

34、半者,未可知也。故知兵者,动而不困,举而不穷。故兵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九地篇曹操曰:欲战之地有九。 孙子曰: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围地,有死地。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诸侯战其地者,为散。曹操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曹操曰:士卒皆轻返也。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曹操曰:可以少胜众、弱击强。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曹操曰:道正相交错也。诸侯之地三属,曹操曰: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曹操曰:先至得其国助也。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曹操曰:难返之地。行山林、

35、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覆。曹操曰:少固也。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疾则存,不疾则亡者,为死。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 争地则无攻,曹操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交地则无绝,曹操曰:相及属也。衢地则合交,曹操曰:结诸侯也。重地则掠,曹操曰:蓄积粮食也。覆地则行,曹操曰:无稽留也。围地则谋,曹操曰:发奇谋也。死地则战。曹操曰:殊死战也。所谓古善战者,能使敌人前後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曹操曰: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 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

36、之若何?曹操曰:或人问之。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给,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曹操曰:孙子应难以覆陈兵情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於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曹操曰:养土气、并兵力,为不可测度之计。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士人尽力。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曹操曰:拘,专也。无所往则斗。曹操曰:人穷则死战也。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而自得也。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曹

37、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计。一本作至死无所灾。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死,非恶寿也。曹操曰:皆烧焚财物,非恶货之多也;弃财致死者,不得已也。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计。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军者,譬如卫然。卫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敢问:贼可使若卫然乎?曰:可。夫越人与吴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曰:方马,缚马也。埋轮,恃不动也。此言专难不如权巧。故曰:虽方马埋轮,不足恃也。齐勇若一,整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曹操曰:强弱一势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

38、,不得已也。曹操曰:齐一貌也。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曹操曰:谓清净幽深平正也。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无知;曹操曰:愚,误也。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登高,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曹操曰:一其心也。聚三军之众,投之於险,此谓将军之事也。曹操曰:险,难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曹操曰:人情见利而进,遭害而退。 凡为客: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固前敌者,死地也。无所往者,穷地也。是故,散地

39、,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偻。曹操曰:使相交属。争地,吾将使不留。曹操曰:地利在前,当速进其後也。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趋其後。曹操曰:掠彼也。(按:一作重地,吾将继其食,故曹操有此注。)覆地,吾将进其途。曹操曰:疾过也。围地,吾将塞其阙。曹操曰:以一其心也。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曹操曰:励士心也。 故诸侯之情,殆则御,曹操曰:相持御也。不得已则斗,曹操曰:势有不得已也。过则从。曹操曰:陷之甚过,则从计也。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曹操曰:上已陈此三事,而复云者,力恶不能用兵,故复言也。四五者,一不知

40、,非王霸之兵也。曹操曰:四五者,谓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彼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於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养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权;伸己之私,威加於敌:曹操曰:交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权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故威得伸而自私。故国可拔也,城可隳也。曹操曰:言军法令不豫施悬之,司马法曰:见敌作誓,瞻功作赏。无法之赏,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赏罚,虽用众,若使一人也。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曹操曰:兵尚诈。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曹操曰:勿使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曹操曰:必殊死战,或在死亡之地,亦有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夫众

41、陷於害,然後能为败为胜。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并力一向,千里杀将,曹操曰:先示之以闲空虚弱之处,敌则并向而利之,虽千里可擒其将也。一曰: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此谓巧事。曹操曰: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谓巧攻成事。是故,政举之日,无通其使;曹操曰:谋定,则闭关梁、绝其符信,勿使通使。励於廊上,以诛其事。曹操曰:诛,治也。敌人开闠,必亟入之,曹操曰: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先其所爱,曹操曰:据便利也。微与之期,曹操曰:後人发,先人至。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曹操曰:行践规矩,无常也。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曹操曰:处

42、女示弱,脱兔往疾也。火攻篇曹操曰:以火攻,当择时日也。 孙子曰: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地。行火有因,曹操曰:因奸人也。因必素具。曹操曰:烧具也。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曹操曰:燥者,旱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四者,风之起日也。火发於内,则军应之於外。曹操曰:以兵应之也。火发,其兵静而勿攻,极其火央,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之。曹操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火可发於外,无待於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曹操曰:不便也。昼风久,夜风止。曹操曰:数当然也。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术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曹操曰:取胜明也。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

43、不可以夺。曹操曰:水但能绝敌粮道、分敌军,不可夺敌蓄积。 夫战胜攻取,不修其政者,凶!命之曰费留。曹操曰: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留费也,赏善不踰日也。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怒可复喜也,愠可复悦也;亡国不可复存也,死者不可复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之道也。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曹操曰:同时任用五间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者也。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者也。反间者,因其

44、敌间而用者也。死间者,为诳事於外,令吾间知之,而得於敌者也。生间者,返报者也。故三军之亲莫亲於间,赏莫厚於间,事莫密於间。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不能得间之实,非密不能得间之宝。密哉密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闻间事者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曹操曰:舍,居止也。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必知之, 知之必在於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殷之兴也,伊挚在夏;曹操曰:伊尹也

45、。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曹操曰:吕望也。唯明主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三十六计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第08计

46、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第17计抛

47、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第2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48、。静不露机,云雷屯也。第28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第29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第30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第31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第3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第33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第34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第35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第36计走为上: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战

49、 国 策卷十二 齐 五苏秦说齐闵王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籍,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銛,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傅,卫国城割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诉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骛,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

50、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燕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

51、怨也。且天下边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 “且夫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是以大国危小国灭也。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夫后起之籍与多而兵劲,则事以众强适罢寡也,兵必立也。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大国行此,则名号不攘而至,伯王不为而立矣。小国之情,莫如仅静而寡信诸侯。仅静,则四邻不反;寡信诸侯,则天下不卖。外不卖,内不反,则宾祸朽腐而不用,币帛矫蠹而不服矣。小国之道此,则不祠而福矣,不贷而见足矣。故曰:“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何以知其然也?昔吴王夫差以强大为天下先,强袭郢而栖越,身从诸侯之君,而卒身死国亡,为天下戮者,何也?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昔者莱、莒好谋,陈、蔡好诈,莒持续越而灭,蔡恃晋而亡,此皆内长诈,外信诸侯之殃也。由此观之,则强弱大小之祸,可见于前事矣。 “语曰: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夫驽马,女子,筋骨力劲,非贤于骐骥、孟贲也。何则,后起之藉也。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于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明于诸侯之故,察与地形之理者,不约亲,不相质而固,不趋而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