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布置图教案_第1页
平面布置图教案_第2页
平面布置图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 目: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及供电示意图培训职名:任课教师:授课期间:单 位:高铁车间车间授课计划备课日期2022年4月5日审批人课题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授课节数教学目的学会识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及供电示意图教学目标经培训更好的了解掌握接触网的布置及供电。教学重点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供电示意图的认识教学难点接触网教学方式投影仪教具授课时间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接触网供电示意图板书设计时间 分配槪文档课供参超容今天我们学习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和供电示意图,了解平面图及供电图各局部代表的含义,也是更全面的认识一下接触网的布置、供电。一、接触网平面图一般分为接触网站场平面图、接触网区间平面图和隧道平面图。它

2、们是 接触网施工和交付运营后进行管理和维修的重要依据。接触网平面图,不仅应明确的标出接触网布置走向、锚段长度、跨距长度、拉出值大小及方向、线路情况等,而且为了便利施工和交付运营后进行维修和管理。在平面图上通过图例符号反响所涉及的内容。(带着大家了解图例)二、在已完成的接触网平面设计图上,除了沿线路的支柱布置外,在图的下方设有表格栏。表格栏明确标示了施工工程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规格类型及安装图号等。1、侧面限界侧面限界是要确定支柱的横向位置,实际上是在跨距已确定的情况下,确定支柱的绝对坐标。2、支柱类型在支柱类型栏内要标明每一个支柱的材质、型号、容量、高度及数量。如2X G15表13

3、48250示两根容量为150kNm,高度为13m的钢柱。H表示容量为垂直线路方向48kNm8.7 3.0顺线路方向为250kN - m的钢筋混凝土支柱,8.7表示支柱根底面以上高度为8.7米,3.0表示支柱根底面以下支柱埋置深度为3.0米。因为支柱定型设计生产,为简便起见,类型常写为H48-250.3、地质情况在接触网设计的平面图上要清楚地标明沿线路的地质情况。土壤的承压力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允许承压力R和安息角0 。土 150kPa ( KN/m2),其中负号"-表示该区段挖方,正号"+表示该区 段填方。允许承压力R kPa安息角o 017°2003003504

4、00400 以上3、根底横卧板类型选择1 钢柱根底钢柱是立于用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根底上的。根底的作用是稳定支柱,使其不倾覆、不歪斜及不下沉。2横卧板为适应我国电气化的开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广泛地应用钢筋混凝土支柱。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支柱时,为了增大支柱地面以下局部与土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土体对支柱 的抗倾覆能力,使支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和设置在土质 松散地段的钢筋混凝土腕臂支柱,应根据支柱容量和地质与线路情况加设横卧板。横卧板的类型分为I型和n型。根据横卧板的大小区分,I型为600X 800X 80,孔距为310伽,孔径为 35伽;n型为 600 X 1000 X

5、100,孔距为410伽,孔径为 35伽。对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及锚支柱,为了增大基底接触面积,防止支柱下沉,一般 还加设底板。对于下锚支柱,需要承受很大的顺线路方向的拉力,为了减小支柱容量,通常用打拉线的方法以平衡顺线路方向的张力,这样可以使锚支柱结构简化、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 显然,打拉线的作用是平衡承力索及接触线下锚张力对锚柱产生的影响。因此,打拉线及 其作用点和承力索及接触线作用点应尽可能在同一铅垂平面内。3软横跨结点软横跨结点表示该组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这一项为哪一项表示这组软横跨的节点组成。4拉杆、腕臂、定位管、定位器100150200250300这一项为哪一项说明腕臂柱的

6、装配。这些选择与多种因素有关,其选择方法是根据悬挂类型全、半补偿链形悬挂、结构高度、支柱类型中间柱、转换柱、中心柱、侧面限界CX直线区段或曲线区段、支柱高度8.2m、8.7m、9.2m、接触线高度站场与区间、大 站与小站、定位方向受拉或受压、悬挂数量一组或两组、曲线半径大小以及支柱所 在位置曲线内侧或曲线外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为了方便使用,考虑多种条件及情况,在选择表中又分为 A、B C、D、E五种类型,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结构高度、接触线高度 等五种装配形式。5安装图号为防止类似的人为故障,一般各设计单位都根据支柱工作状态的要求,绘制了各类支柱装配定型图,每一张装配图都编有相应图号。为便于施工

7、参考及进行工程数量统计,在接 触网平面示意图中都标有相应支柱装配图的图号。6工程数量统计表在接触网平面设计中,除了表格栏以外,在标题栏上都附有工程数量统计表,以便于组织施工和工程备料。在工程数量统计表中,应附有主要设备、线材、部件及构件的数量及其规格型号其主要内容包括避雷器、隔离开关、接触线与承力索长度,以及各类支柱、 横卧板、根底、拉杆压管、腕臂、定位管、定位器、线岔、分段绝缘器、悬式绝缘子、 棒式绝缘子等的数量与类型。7说明或附注在完成接触网设计图以后, 总有事宜在平面图上不易标注清楚,有时为防止重复繁琐,或者在设计中有特别要遵守的协议、约定、规定,以及已采用的新产品或新设备的技术政 策,

8、诸如:接触线高度及变坡率;接触线拉出值及道岔定位形式;特殊地段支柱及距带电 体5m以内金属结构的接地方式;悬挂类型;支柱安装的特殊条件;悬挂零部件的改型;某 些特殊设计以及不符合常规设计的技术要求等,都应一一予以说明。一般讲,在一张完整的接触网不允许有似是而非的、不确定的或无法辨识的问题。四、先看右侧的说明,一般布置图的特殊说明都会在这交代,然后看右下侧,通过这边可以知道这是哪里的布置图。以上行为例,其他自己讲在布置图中间是正线 I、II ,上行线4、6号线及下行3、5号线,旁边分别代表站场咽喉区内每条线的长度。从左侧开始:图上下数字表示跨距长度,最长不超过65m下边白色的是站台,里面是雨棚。

9、线路最外侧是加强线,然后是回流线PPT图。上行正线II号线全补偿下锚PPT图片,IIII号线第一个锚段,长度 是1461.62m 看下整个锚段 通过相同的标记可以知道锚段的另一个下锚点。14号柱是区间锚段的下锚。第2号柱到14号柱间是一个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接着是加强线和回流线的下锚。8号柱旁边的是进站高柱色灯信号机。10号柱对应标识含义是第一条渡线下锚,一直到27号柱下锚完成,渡线中间是一个分段绝缘器。渡线与正线II号相交形成了一个 7号线岔PPT图,WA轨缝到线岔后定位柱的距离是18.77米,下边对应的是公里标。与6号线相交,形成9号-15号线岔。线路进入站场的软横跨和硬横跨。然后18号柱上

10、,上行线4号线全补偿下锚,4号线第一个锚段长度是 1171.8m,一直到68号柱是4号线的第一 个锚段。4号线与II号正线相交,形成19号线岔。38-39软横跨出现中心锚结,表示 II 号正线的第一个中心锚结PPT图,距左侧下锚柱位置长是 732.63m,跨15个跨距,距右 侧下锚柱62号柱位置长是 729米,跨13个跨距。后面是一个人行天桥PPT图。4 号线第一个锚段的中心锚节,含义如前。然后到车站中心。白色为站台。58号柱处为II号线的第二个锚段开始,一直到 97号柱,长度为710.08米。71号柱处是第二条渡线,一 直到84号柱,长259.67m,正线相交形成30号和24号线岔。82号柱

11、又是一个区间锚段 PPT 硬锚图。82-89,91-94之间是一条普通渡线。然后出站,进入区间。整个战场平面布置图 结束。供电示意图接触网供电示意图是将管辖内的主要设备及其安装位置等信息记录起来.当某个区段发生事故时,维修班组能从中快速找出事故地点及相应的设备,有助于快速事故的根本情况,结合竣工图纸又能快速找出事故所需备料,为抢修增加时间。图中红色和绿色表示两相供电,左边表示供不同相电的两个上网点,中间是备用上网点;右侧是一个站场的分段。先看左侧是一个分相的过渡,这是一个现在比拟常用的分相装置一一车载断电自动转换电分相装置,现假设机车在下行方向上行驶,1号地面感应器是机车过分相的预备信号单线反

12、向时是4号地面感应器,当机车接收到该信号时,机车 控制装置做好过分相的各种准备工作。相当于常规过分相时机车司机看到的“禁止双弓信号牌2号地面传感器是过分相时的断电信号。当机车接收到该信号时,控制装置会立即执行过电分相的全部动作。相当于常规过分相时机车司机看到的“断信号牌3号地面感应器是通过电分相后的自动恢复信号,它同时也是反向运行时立即断电信号。当机车上感应器接到该信号时,控制装置自动合上主断路器等一系列动作。相当于常规过分相时机车司机看到的“合信号牌从而完成机车分相的过渡。正常情况下备用馈线不工作F01, F02, F03, F04, 2133,2132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F01, F02,F03,F04处是绝缘锚段关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