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集合及其运算 集合论产生于16世纪末。当时,只是由于微积分学的需要,人们只对数集进行了研究。19世纪末,即 1876一1883年间,康托尔(Gaorge Cantor 1845一1918年,德国数学家)对任意元素的集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无限集的势、序型等概念,奠定了集合论的基础。康托尔被公认为集合论的创始人。 集合论是一门研究数学基础的学科,它试图从一个比“数”更简单的概念集合(sets)出发,定义数及其运算,进而发展到整个数学。在这一点上它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介绍集合论则不仅因为此,而且因为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的研究,也和集合论理论有着极密切的关系。集合不仅可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
2、更可以用于非数值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像数据的删节、插入、排序,数据间关系的描述,数据的组织和查询都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来处理,但却可以用集合运算来实现。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cantor)开创的集合论被称为朴素集合论,因为他没有对集合论作完全形式的刻划,从而导致了理论的不一致(产生了悖论,见节)。为弥补朴素集合论的不足,本世纪初出现了各种公理化的集合论体系。1904-1908年间,策墨罗(Zormelo)给出了第一个集合论的公理系统。之后,集合论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公理化集合论和抽象集合论;并且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概率论和信息论等许多数学学科,先后建立起来。集合论已成为现代数学中
3、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离散数学学科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不准备引入复杂、抽象的集合论形式系统,但我们将借鉴公理化集合论的思想,以避免悖论;同时将利用已有的形式化知识,使集合论的介绍更加简明、深入。 集合及其运算的有关基础知识,在中学课本上已有介绍,因此我们在第一篇里已经使用了一些集合论术语。但是,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章仍然要对这些知识作扼要的介绍,有些方面的讨论较之中学数学要更宽广、更深入、更系统, 因而抽象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更强。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作为整体识别的、确定的、互相区别的一些对象的总体。 严格地说这算不得集合的定义,因为“总体”只是“集合”一词的同义反复
4、。在集合论中,集合是一个不作定义的原始概念(就像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不过,上述关于集合概念的描述,有益于对它的内涵作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例3.1 (1)“南京大学全体学生”为一集合,其组成对象是学生。 (2)“全体自然数0,1,2,3,”为一集合,其组成对象是各自然数。(注意,我们所说的自然数与中学课本定义的自然数略有不同,这是计算机界目前的一个流行做法,让自然数有别于正整数,包括数0。) (3)获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构成一个集合,尽管它只有一个对象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夫兹。 (4)育才中学的所有班级组成一集合,其组成对象是班级,而不是学生,因为集合中对象是整体识别的。(5)“好
5、书”的全体不构成集合,因为难以对每一本书的好坏作出确定的判断。(6)方程x(x2-2x+1)=0的所有根组成一个集合,它只有一个对象0和一个(而不是两个)对象1,因为集合中对象是相互区别的。 (7)方程x2 +x+1=0的根组成一个集合。当讨论复数时,它由两个对象组成;当讨论实数时,它是一个没有任何对象的特定集合。 组成集合的对象称为集合的成员(members)或元素(elements) 请注意,这里“对象”的概念是相当普遍的,可以是任何具体的或抽象的客体,还可以是集合,因为人们有时以集合为其讨论的对象,而又需涉及它们的一个总体以集合为其元素的集合。例如,育才中学所有班级的全体构成的集合,以学
6、生班级集体为其元素; 又如集合1,1,2,1,2,其中成员有,又有以,为元素的集合。因此,尽管集合与其成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一个集合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但是,这种表示形式不是绝对的。a作为A的元素时,并不排斥a作为集合的可能性。同样,集合A也可能是别的集合的元素。 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是集合论的另一基本概念。当对象a是集合A的成员时,称a属于A,记为 aA 当对象a不是集合A的成员时,称a不属于A,记为 Ø(aA)或aÏA 对任何对象a和任何集合A,或者aÎA或者
7、aÏA,两者恰居其一。这正是集合对其元素的“确定性”要求。 集合的规定方式有三种: (l)列举法:规定一个集合A时,将A中元素一列举,或列出足够多的元素以反映A中成员的特征,表示形如 A a1,a2,an或 A =a1,a2,a3, (2)描述法;规定一个集合A时,将A中元素的特征用一个谓词公式来描述,表示形如 A =x | P(x)或 A =x : P(x)其意义为:集合A由且仅由满足谓词公式P(x)的对象所组成,即 aÎA 当且仅当 P(a) 真注意:Ax | P(x)中x为约束变元,它仅仅是集合的符号表示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意义,A中完全可能没有x这个元素。对x可以改
8、名,却不能代入。即x | P(x) = y | P(y)(P中无约束变元y),但5 | P(5)没有意义。 (3)归纳法:在3.3节中详细介绍。在前面几章里,我们已用归纳法定义了公式集合、个体项集合等。 例3.2 (1)0,lx½x0xl (2)N = 0,1,2,3, = x½x是自然数 I+ = 1,2,3, = x½x是正整数 (3)Nn0,1,2,n-1 x½ xÎN0xn (4)I ,-3,-2,-l,0,l,2,3, =x½x是整数 (5)E = ,-4,-2,0,2,4,x½x是偶数 = x½x
9、06;I2½x (2½x表示2整除x) (6)前n个自然数集合的集合 = 0,0 , 1,0,1,2, = x½x= Nn LnÎI+ = Nn ½nÎ I+ (7)没有任何元素的特定集合(称为空集)记为Æ Æx½x¹x 定义3.1 空集和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finite sets),否则称为无限集(infinite sets)。集合中成员的个数称为集合的基数(cardinality)(无穷集合的基数概念将在以后重新严格定义)。集合A的基数表示为 | A |。 例3.3 例42之
10、(l)(3)(7)是有限集,其它为无限集。|0,1|=2,| Æ |0,|Æ| = 1注意a¹a,前者为一对象,后者为仅含该对象的单元素集合;Æ ¹Æ,前者是没有元素的集合,后者是恰含一个元素空集的单元素集。 集合论依赖于三大基本原理:外延公理(extensionality axiom)、概括公理(comprehension axiom)和正规公理(regularity axiom)。它们从根本上规定了集合概念的意义。外延公理:两个集合 A和 B相等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元素。即对任意集合A,B。 A = B «"
11、x(xÎA«xÎB) 例3.4 根据外延公理, 0,l l,0xx(x2 - 2x l) 0 = x êx1x0因此,外延公理事实上刻划了集合的下列特性:集合成员的“相异性”、“无序性”,及集合表示形式的不唯一性。 概括公理: 对任意个体域,任一谓词公式都确定一个以该域中的对象为元素的集合。即对给定个体域U,对任意谓词公式P(x),存在集合s,使得 Sx êxÎUP(x) 概括公理规定了集合成员的确定性,以及集合的描述法表示的理论依据,它还规定了空集的存在性, P(x)永假时集合S为空集。 康脱的朴素集合论不是这样表述概括原理的,他描
12、述如下,并称之为抽象原理(abstraction principle)。 抽象原理: 对任意谓词公式P(x),均存在集合S,使得 = xïP(x) 朴素集合论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罗素(Russell)指出;滥用抽象原理导致集合论悖论。 罗素悖论:考虑谓词xÏx据抽象原理;有集合B,使 BxïxÏx 现在问;“BÎB吗?”若回答是,则B满足谓词xÏx,即BÏB;若回答否,则B不满足谓词xÏx,从而有Ø(BÏB),即BÎB。于是有 BÎB «BÏB 因此,在我们
13、今后的讨论中,总是约定有一个个体域作为讨论的基础,它被称为全集,常记为U。虽然我们也用Sx êp(x) 表示P(x)所规定的集合(正像先前已指出的那样),但它总被认为是 Sx êxÎUP(x)的简写,因为约定xÎU恒真,从而从合取式中省略xÎU。 正规公理:不存在集合A1, A2 , A3 ,,使得 ÎA3 Î A2 ÎA1正规公理的一个自然推论是:对任何集合A,A¹A(否则有ÎAÎAÎA)。从而规定了集合A与A的不同层次性,因而正规公理也就规定了集合不能是自己的成员 定义3
14、.2 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合(或子集,subsets),如果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即 "x(xÎA®xÎB)A是B的子集,表示为AÍB(或BÊ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或包含关系是集合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读者必须彻底弄清子集关系和隶属关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例3.5 a,b Í a,c,b,d,a,b,c Í a,b,c,a Í a,b,但a Ëa,b,只有a Î a,b 。不过存在这样两个集合,其中一个既是另一个的子集、又是它的元素。
15、例如,lÎ 1,l,且1Í 1,l。 关于子集关系我们有以下定理和定义(以下 Û 表示术语“当且仅当”)。 定理3.1对任意集合A,B,AB当且仅当A Í B且B Í A 。特别地,对任意集合A, A Í A 。 证 AB Û "x (xÎA«xÎB) Û "x (xÎAxÎB)(xÎBxÎA) Û "x(xÎAxÎB)"x (xÎBxÎA) Û
16、AÍBBÍA定理3.2 对任意集合A,A Í U。证 因xÎU恒真,因而"x(xÎA®xÎU)恒真,故A Í U。 定理3.3 设A,B,C为任意集合,若A Í B , B Í C,则A Í C。 证 设x为A中任一元素由于A Í B,因此xÎB;又因为B Í C,故xÎC。这就是说,A的所有元素都是C的成员,故A Í C。 定理3.4 对任何集合A,Æ Í A。证 因xÎÆ恒假,故&q
17、uot;x(xÎÆ® xÎA)恒真,即Æ Í A恒真。定理3.5 空集是唯一的。证 设有空集Æ1, Æ 2据定理3.4,应有Æ1 Í Æ2和Æ2 Í Æ1,从而由定理3.1知Æ1= Æ2。 定理 3.6 设 A 为一有限集合,| A | = n,那么 A的子集个数为2n。 证 A有子集:没有元素的子集 Æ,计 个( 1); 恰含A 中一个元素的子集计 个,恰含A中两个元素的子集计 个, , 恰含A中n个元素的子集计 个。因此A
18、的子集个数为 +=2n 设集合A = 1,Æ, 1, 3 , 则A有23 = 8个子集,分别为:Æ,1,Æ,1,3,1,Æ,1,1,3,Æ,1,3,1,Æ,1,3。 定义3.3 集合 A称为集合 B的真子集,如 AÍB且A ¹ B。“A是B的真子集”记为AÌB。显然,Æ是所有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2 集合运算集合运算指以集合为运算对象、以集合为值的运算。 定义3.4 设A,B为任意集合。 (l) AB称为A与B的并集(union set),定义为 ABxxAxB称为并运算。 (2) A
19、B称为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定义为 AB =xxAx B称为交运算。 (3) A-B称为A与B的差集(difference set),定义为 A-BxxAx Ï B- 称为差运算。 (4)A称为A的补集(complement set),定义为 A=U-A =x | xÏA称为补运算,它是一元运算,是差运算的特例。 例3.6 设U0, 1,2,3,9,A = 2,4,B = 4, 5, 6 ,7, C = 0,8,9,Dl, 2, 3: AÈB2,4,5,6,7, AÈBÈCÈDU AÇB 4,A&
20、#199;C= Æ A-B = 2,B-A =5,6,7,A- C =2,4 A =0,l,3,5,6,7,8,9,B0,l,2,3,8,9定理3.7 设A,B,C为任意集合,*代表运算È或Ç,那么 (l)A*AA (等幂律) (2)A*B = B*A (交换律) (3)A*(B*C)= (A*B)*C (结合律)(4)AÈÆ A, AÈU = U AÇÆ = Æ, AÇU = A (5)AÈ(BÇC)=(AÈB) Ç(AÈC) AÇ(
21、BÈC)(AÇB)È(AÇC) (分配律) (6)AÇ( AÈB)=A AÈ(AÇB) =A (吸收律) 证 (1),(2),(3),(5),(6)由逻辑运算,的相应定律立得。现证(4)。 对任意x, xÎAÈÆ Û xÎAxÎÆ Û xÎA(xÎÆ为假)故 AÈÆA 。而 xÎAÇÆ Û xÎAxÎÆ Û
22、xÎÆ( xÎÆ为假)故 AÇÆ = Æ 。其余两式请读者补证。 定理 3.8 对任意集合 A,B,C, (l) A AÆ, A ÆA, A U = Æ (2) A (BÈC)(A B)Ç(A C) A (BÇC)(A B)È(A C) 证 我们只证(2)中第一式,其余留给读者, 对任意x, xÎ A (BÈC) Û xÎ A(xÎBÈC) Û xÎ A(xÎBx
23、206;C) Û xÎ AxÏBxÏC Û (xÎ AxÏB)(xÎ AxÏC) Û (xÎ A B)(xÎ A C) Û xÎ(A B)Ç(A C) 故A (BÈC)(A B)Ç(A C) 。 定理3.9 对任意集合A,B (1) AA , UÆ , ÆU(2) AÈAU , AÇAÆ (3) (AÈB)AÇ B (AÇB)AÈ B(4
24、) A BAÇB 证 (1),(2),(4)易证,现证(3)的第一式。 (AÈB)U (AÈB) (U A)Ç(U B) AÇ B 定理3.10 对任意集合A , B , C , D, (1)A Í AÈB (2)AÇB Í A (3)A B Í A (4)A Í B, A B = Æ, AÈB = B , AÇB = A 四命题等价。 (5)若A Í B,则BÍ A 证(1),(2),(3),(5)易证,我们仅证明(4)。 设(4)中
25、4个命题为P, Q, R, S ,我们来证明PÞQÞRÞSÞP,从而证实4命题等价。 (PÞQ):设A B ¹ Æ,aÎA B,即aÎA,但aÏB,这与A Í B矛盾故A B = Æ 。得证。 (QÞR):为证AÈB = B ,需证 1)B Í AÈB 。但由定理3.10之(1),此已得证。 2)AÈB Í B 。为此设x为AÈB 中任一元素,从而xÎA或xÎB。当xÎB时目的
26、已达到。当xÎA时,若xÏB,则xÎA B,与A B = Æ 矛盾。故xÎB。总之,AÈB中元素x必为B中元素,2)又得证。综合 1)、 2)可知AÈB = B 。 (RÞS):因AÈB = B,故 AÇB = AÇ(AÈB) =A(吸收律) (SÞP):设AÇB = A。为证AÍB,又设x为A中任一元素。由此及AÇB = A,可知 xÎ B。故 AÍB得证。 定理3.11 对任意集合A,B若它们满足 (l)A
27、00;BU (2)AÇBÆ 那么BA证 BBÈÆ BÈ (AÇA) (BÈA)Ç (BÈA) UÇ (BÈA) (AÈA)Ç(BÈA) (AÇB)ÈA ÆÈA A本定理的证明使用了集合等式证明的第三种方法(回忆前两种方法:(a)利用谓词演算,(b)自然语言叙述的数学证明),利用已知等式进行推演。这种方法简明,但难度较大。本定理用第二种方法来证较繁锁,但思路清晰,易掌握。先证BÍ A。设xÎB,由于
28、AÇB=Æ,故xÏA,即xÎA,BÍA得证。再证AÍB。设xÎA,则xÏA;由于AÈBU,故必有xÎB,AÍB又得证。因此BA。 幂集运算和广义并、交运算 定义 3.5 对任意集合 A,(A)称为A的幂集(power sets),定义为 (A)x|xÍA即A的全体子集构成A的幂集。由于,ÆÍA, AÍA故必有ÆÎ(A) , AÎ(A)。例3.7 (1)A=a,b时,(A)Æ,a,b,a,b。 (2)A=0,1,2时,(A)Æ,0,1,2,0,1,0,2,1,20,1,2。 我们曾指出,当集合A的基数为n时,A有2n个子集,因此|(A)|= 2n 。 定理3.12 设A,B为任意集合, AÍB当且仅当(A) Í(B) 。 证 先证必要性。设AÍB。为证(A) Í(B),又设X为(A)中任一元素,从而XÍA。由于AÍB,故XÍB,从而有XÎ(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车放款协议书
- 垫付保障电子协议书
- 服装品质管理协议书模板
- 2025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B
- 汽车质押协议合同范本
- 资金服务协议合同范本
- 三方协议书档案去向信息
- 2025年莆田历史会考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智能手机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年短视频带货分成服务合同协议
- 军队文职招聘(医学类基础综合)笔试统考题库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2024年度江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 酒店托盘服务培训
-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模拟试卷A
- 法治光芒点亮人生
- 基于PLC的自动洗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实验1-13参考答案
- 乡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