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摘要】 沈洪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认为饮食不节、六淫之邪为其病因,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其主要病机。临床师古不泥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分活动、缓解二期治疗,活动期治以清肠化湿,调气和血,生肌敛疡,缓解期治以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兼调肾肺。辨证常分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脾虚湿盛、肝郁脾虚4型论治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和病机;
2、辨证论治;经验;沈洪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容易复发和癌变。沈洪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二十余载,擅长脾胃病的辨治,学验俱丰,笔者随师侍诊,亲聆教诲,获益匪浅,现将沈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根据其腹泻、里急后重、腹痛、黏液脓血便的临床表现,沈
3、师深究经典,认为中医的病名诊断宜取“肠遉”为妥,这样既突出了中医病证特点,也易于和泄泻、痢疾相区别。本病属于中医内伤杂病,病位在大肠,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所说:“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景岳全书·泄泻又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痢作矣。”脾胃为后天之本,同居于中焦,脾以运为健,胃以降为和,主水谷之运化,又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当
4、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水谷不归正化而湿浊内生,湿邪久蕴,郁而化热,下注大肠,成湿热壅滞之候。饮食不节为其主要病因,脾胃本虚,再加饮食不节,易犯本病,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六淫之邪为致病重要因素,如济生方云:“大肠虚弱,而风冷暑湿之邪得以乘间而入,故为痢疾。”湿热蕴肠是主要病理因素,正如类证治裁·痢症云:“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夹糟粕积滞,进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总之,脾肾本虚、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本病主要病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则是其发病特点。
5、 2 辨病与辨证论治 沈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依据治本从病、治标从证的原则,活动期湿热内蕴肠腑、气滞血瘀、肉腐血败,以实证为主,治以清肠化湿,调气活血,生肌敛疡为法;缓解期脾肾两虚,肺气失调,大肠不固,湿热留恋,属于虚实夹杂证,以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为主,治以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同时参以补肾调肺,敛疡生肌。沈师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辨病的同时,还结合辨证进行治疗。临床常辨证分型治疗,湿热内蕴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以黄芩汤、白头翁汤、芍药汤等加减治疗;脾肾阳虚者,以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为主者,治以健脾化湿,以参苓白术
6、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者,以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3 用药特点 3.1 清化湿热 贯穿始终 不论病情处于何阶段,湿热之邪往往始终存在,病变活动期以湿热为主者,治以清肠化湿;病变缓解期虚实错杂者,治以扶正祛邪,如健脾兼以清化,补肾兼以清化,滋阴兼以清化。决不可妄用补涩,以防湿邪胶着,病情反复。清肠化湿多选用苦寒燥湿之品,如黄芩、黄连、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等,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临证时应注意本病多有脾胃虚弱的存在,不可过用寒凉,以防苦寒
7、败胃,宜中病即止,或者参用辛温之品,待湿去热减,转为健脾温肾清肠,以固疗效。 3.2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肾、肺、肝密切相关。病之后期,脾虚为主,应治以健脾助运,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久病及肾,兼以补肾固涩,真人养脏汤主之。肝木失调者,兼以疏肝,参用痛泻要方。肺与大肠相表里,医门法律云:“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遉。”本病与肺的密切关系还体现在痰这一病理因素上,治以清肺化痰,方用四
8、味芍药散加半夏、陈皮、茯苓、黄芩、象贝母、薏苡仁等清肺化痰之品。 3.3 清热祛风 凉血宁络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是脓血便,依出血部位远近和出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便血色泽鲜红或紫暗,或脓血夹杂而下,其病机总属湿热伤络,络损血溢,正如内经所谓“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治疗当清热凉血,宁络止血,常用槐角丸、地榆散加减,药用生地榆、槐花、槐角、牡丹皮、侧柏叶、紫草、生地黄等凉血止血,茜草、参三七等化瘀止血;如兼有阴伤者,合用石斛、生地黄滋阴凉血;如纯为血便者, 则可按肠风的治疗经验用药,下部
9、出血多取风药升之,乃因其热与风合之故,在前药的基础上,常加用炒当归、荆芥或荆芥穗、防风等养血祛风,和络止血;若久治无效者,可加乌梅、僵蚕、白芷等祛风散火,风平火熄,肠络自宁,血不止自止2。 3.4 调气和血 慎用收涩 本病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但其病理特点是湿热之邪为患,虚实错杂,纯虚者少,治宜清化湿热,调气和血为主,应慎用涩肠止泻之法,以防闭门留寇5。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一直为治疗本病之准绳。调气常选行气导滞之品,如木香、槟榔、枳壳等,行血多取和
10、血之品,如当归、白芍等。因本病多有肠络损伤,故破血动血之品一般慎用,以防有出血之变。若有大便滑脱不尽等应用指征者,可选用诃子、石榴皮等作用平和之品,不宜用罂粟壳等峻收之品,以防湿邪不去,再化为热毒之邪,导致病情反复。 3.5 内外合治 敛疡生肌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表现为局部糜烂、充血、溃疡,类似中医“疮疡”,可参照“内痈”治法,于内服方中加入桔梗、白蔹、白及、白芷等排脓解毒、生肌敛疡药。若合用灌肠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以内外合治,清肠化湿,敛疡生肌,疗效更佳,灌肠药常见的有清热解毒药黄柏、地榆、苦参,收
11、涩敛肌药白及,活血化瘀药丹参、三七,收涩止泻药诃子、乌梅、赤石脂、石榴皮,成药选用锡类散。 4 病案举例 徐某,女,33岁,以“黏液脓血便间作8月余,加重3 d”为主诉来诊,患者在外院查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直乙状结肠炎。曾用地塞米松灌肠、柳氮磺吡啶口服等治疗,疗效不佳。来诊时患者大便夹有脓血,日行35次,腹部隐痛,以左下腹部为主,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辨证为湿热蕴肠,络脉受损,治以清肠化湿,凉血和血。处方:黄芩10 g,白芍15 g,黄连3 g,木香6g,白及10
12、;g,地榆15 g,茜草15 g,仙鹤草15 g,紫草15 g,马齿苋15 g,炒谷芽20 g,炒麦芽20 g,炙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灌肠方:黄柏30 g,地榆30 g,白及20 g,石菖蒲20 g,三七粉6 g,锡类散1.5 g。暂不停用柳氮磺吡啶,用药2周后复诊,患者仍有脘腹隐痛,大便夹有鲜血,日行34次,舌红苔薄黄,脉右关细弱,左脉细弦,此乃肠道湿热未清,兼有脾虚之象,治以健脾清肠,于内服方中加入健脾之品以扶正祛邪,处方:黄芪15
13、;g,炒白芍15 g,炒枳壳10 g,黄连2 g,木香6 g,牡丹皮10 g,茜草15 g,地榆15 g,仙鹤草20 g,白及10 g,炙甘草3 g。灌肠方不变。2周后再诊时患者大便成形,日行12次,无脓血,时有腹胀,舌红苔薄黄,脉细弦,上方去黄连继进,以善其后。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125. 2沈 洪.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的几个特点J.江苏中医药,2006,27(1):16. 3何之光.加减痛泄要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56. 4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精度轨迹球鼠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级二氯甲烷提纯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学校2025届八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北片区2025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超宽带高吸收微纳超材料太阳能吸收器研究
- 考虑回填碎石参数影响的沉管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 房颤个案护理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二片区2025年数学七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油菜种子微生物组以及种子核心微生物促生与抗病的功能研究
- 控辍保学工作中的教师职责分析
- 甘肃旅游旅行
- 2024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份对应的地级市与县级市一览表
- 孕期艾梅乙实验室检测培训
- 毒蛇、毒虫咬伤的急诊救治
- MOOC 人力资源管理-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申报表
- 《审计实务》第6讲 函证程序(下)
- 神经病学题库及神经病学试题题库
- 糖尿病酮症完整版本
- 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练习100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