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         【摘要】  癌性发热的机理十分复杂,临床上常分为虚证和实证。治疗可分为肝气郁滞、阳明腑实、痰湿郁热、血瘀血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等证型辨治。但临床辨证不一定是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虚实,合理用药。 【关键词】  热证中医病机血瘀痰证辨证论治肝郁阴虚阳虚气虚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常见症状,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现代医学采用一般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而解热镇痛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又不持久且存在较大副作用,是

2、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症之一1。中医学对于癌性发热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在临床治疗与学习中深有体会,现将临床所得介绍   1  病因病机   癌性发热应属内伤发热范畴2,其病因与患者体内有形之癌密切相关。癌本身就是有形之邪,势必会阻碍气血的运行,进而使气机郁滞而化热;有形之癌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进而产生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使气机郁滞而化热;癌病本身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情志上的变化,进而导致气机逆乱或郁滞;癌毒生长于人体,乖戾没有节制,损伤机体正气,产生气血阴阳虚衰,从而引起虚性发热;现代医学的一些治疗手段如手术及化放疗等也会损伤人体正气

3、,进而引起虚性发热。   从病机角度来讲,癌性发热当分虚实两端。癌肿、瘀血、痰湿等有形之邪阻遏气机,气机壅遏而化热者属实证。笔者临床所见癌性发热病例中属实证者不在少数。在肿瘤早期,此时患者体内癌毒结聚,但正气尚未衰败,正气奋起抗邪,癌毒阻遏正气,则产生郁热。此外,肿瘤出现年轻化趋势,此类癌症病人也包括一些中老年的病例。其发病之本并非由虚所致,多为外感六淫、七情、外伤等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某种病理性的瘀滞,或痰湿,或瘀血,日久引发癌症,因此机体也会产生正气奋起与邪争的实性表现。癌性发热虚证多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发。   2 

4、证治分类   2.1  肝气郁滞证  临床证见: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多弦数。治宜舒肝解郁,理气清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牡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郁金、香附、青皮、黄芩等。   恶性肿瘤病人常常会发生情志方面的变化,“癌”往往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进而产生气机逆乱。笔者在临床上就曾亲见因得知自己得癌后情志错乱而发为狂证的病人,其中肝气郁滞的病人占有很大比例。故在以药物调节情志、气机的同时,也应注意心理方面的开导。&

5、#160;  2.2  阳明腑实证  证见高热,多为潮热,重则神昏谵语,手足运然汗出,舌红,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治宜通腑泄热。主要选用大承气汤,若有伤气伤阴表现,可酌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药物选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甘草、玄参、麦冬等。   肿瘤患者中此类发热较为多见,一方面是因为患者不知中医辨证,滥用补药,以致助热;另一方面,多数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其主要副作用就是便秘。二者皆会导致阳明腑实证的发生。         2.3  痰

6、湿郁热证  证见低热,午后热甚,心中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湿性粘滞,湿热相合,如油入面,初应治以渗利,如不解,可辅以辛燥。故治法为甘淡渗湿或辛苦燥湿,方剂可选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或达原饮。药物选用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竹叶、厚朴、木通、滑石、茵陈、石菖蒲、草果、槟榔、厚朴等。   2.4  血瘀血热证  证见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一部位发热,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本证病机要点是火热亢盛,血滞为瘀,瘀热搏结,故而治疗当以凉血散血为基本大法。凉血分之热,不致煎

7、熬血液成瘀;散血中之瘀,可防止瘀郁生热,化火酿毒。方选血府逐瘀汤合犀角地黄汤。药物选用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水牛角等。我师在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血瘀发热,效果奇佳3。   2.5  阴虚发热证  证见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本证多见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伤及阴液。治宜滋阴清热,方剂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物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地骨皮、银柴胡等。   2.6  气虚发热证 

8、; 证见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甘温除热,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散火汤。药物选用人参、甘草、陈皮、白术、黄芪、升麻、柴胡等。   2.7  阳虚发热证  证见发热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此证多出现在晚期病人,常为病危时刻,治宜引火归原法,方选四逆汤佐以重镇之品。药物选用炮附子、干姜、甘草、龙骨、牡蛎、磁石等。   3  结语   癌性发热的机理往往十分复杂。临床中癌性发热的辨证并不一定是以上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标本虚实,合理用药。   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癌性发热的发生与癌本身有直接的联系,只有控制癌肿的发展,进而消除癌肿才是解决癌性发热的根本办法。【参考文献】  1谢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