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创新之舟 扬发展之帆_第1页
驾创新之舟 扬发展之帆_第2页
驾创新之舟 扬发展之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驾创新之舟 扬发展之帆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观点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欲求常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的教育理念,以第三册教材中一篇老课文坐井观天为例,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 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rive the Innovation BoatSet the Development Sail On Innov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2、 Tao Xingzhi's Education Thought of "The Tunnel Vision" XU Ping (Dinghai Primary School,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AbstractTao Xingzhi is a educator with a modern education thought, most of his teaching ideas and current education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enhance each other

3、9;s beauty.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Tao's "constant innovation need a method of abundant the old", takes an example of an old text in the third textbook that "The Tunnel Vision" to analyse Innov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Key word

4、sinnovation; teaching; development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的人。这样一个很简单、意思很明了的故事编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多年。我们的教师一年又一年地教这个故事,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学这个故事,每年都有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青蛙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我们不能做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的教育。其实,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也应以发展的思想来挖掘这篇课文内涵,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坐井观天”,以人文的情怀来关怀“井底之蛙”。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曾经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课堂作为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

5、、嘴巴、空间和时间的阵地,不要一味地传授,要尝试创新地传承。让学生敢想、善想、敢干、善干、敢说、善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把训练口才与训练思维相结合;把解决问题和人文关怀相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秉着这样的理念,笔者一遍遍地查找资料,一次次地磨课改进,一番番地寻求创新,终于在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上驾起了“理解青蛙、关怀青蛙、帮助青蛙”的创新之舟,引领学生扬起“智慧、才干、宽容、关爱”的发展之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更是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创新片段一:理解青蛙缺点,感受传统的寓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下面徐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只

6、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请站起来。 生:(绝大部分学生都站了起来,有个别举手的学生看自己势单力薄也跟着站了起来。) 师:青蛙很纳闷(出示课件),你们为什么不喜欢我?说说你们的理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你不喜欢青蛙的什么?你是根据哪个句子认为的? 交流: 生:我从“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这么远吗?”(课件出示这句话)看出这只青蛙很眼界很狭小,他认为天空才井口那么大。 生:我也从这句话看出青蛙很自以为是,它自以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还以为小鸟在说大话。 师:那么,什么叫说大话? 生:吹牛,说别人相信不了的话。 师:为什么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呢? 生:它以

7、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小鸟肯定在吹牛。 生:我还从“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课件出示这句话)看出这只青蛙很骄傲,不听别人的劝告。 生:小鸟已经告诉它“天无边无际”,它还认为不会弄错,说明他很固执。 生:这就是死心眼,我们可不能像青蛙一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板书:自以为是、骄傲、没有知识、眼界狭窄、不听劝告、固执、死心眼等)你看,这只小鸟的知识多么短浅啊!老师送你一个词,(板书:知识短浅)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 主体创新式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主体作用

8、的发挥而获得的,它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陶行知强调:创造教育是“活”的教育,“行动”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到具体行动中去。所以教师教学要采用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多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领悟,使之充分的发展。 这一片段采用的就是开放式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用精到的点拨,巧妙的引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理解青蛙的缺点,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学生读对话,看动画,述情景,谈感悟,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

9、,学会了自觉读书,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寓意:青蛙眼界狭小又自以为是,我们不能做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创新片段二:挖掘青蛙优点,亲历人文的关怀 师:小朋友,我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所以人们现在常用“坐井观天”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知识短浅的人。这只井底之蛙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课件出示)怪不得青蛙又纳闷了,难道我就没有一点儿优点了吗?我是多么渴望你们的同情、关心和帮助啊!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找找他的优点呢? 交流优点: 生:我觉得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它看见小鸟落在井沿上,就主动说:“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生:我觉得这只青蛙没有说错,它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这一见解早有准备,顺势引导)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大家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你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 生:只有小圆圈那么大。 师:(故意将他们一军)你们看错了,明明我们教室的天花板有40多平米。 生:(学生很急切)我们看到的的确只有小圆圈那么大。 生:(恍然大悟)老师,青蛙很诚实,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只不过它看到的不全面。(多聪明的孩子啊!) 生:小鸟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