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术后多汗症_第1页
辨证治疗术后多汗症_第2页
辨证治疗术后多汗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辨证治疗术后多汗症    关键词多汗症医学,中国传统手术后期间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R250.5出汗是人体正常生理现象,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自玄腑而出,人体通过出汗来疏泄腠理,抗御外邪,调和营卫,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凡与气候、劳动、情绪等因素无关而汗出者,皆属于异常的病理性出汗,当汗出异常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时,称为汗症,又称多汗症。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因手术创伤或术中出血,术后进食不足或疏于调理等原因导致正气亏虚,常发生多汗症。笔者近年来治疗术后多汗症100例,获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2岁,平

2、均年龄57岁。全部患者均有近期手术史,且术后出现多汗,重者汗出不止,每日需数次更换内衣。均因多汗而求治于中医,其中胆囊切除术后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7例,肠癌术后23例,阑尾切除术后6例,肺癌术后15例,其它手术后14例。2辨证论治辨证分为7型:脾气虚型25例,肺气虚型23例,气阴两虚30例,肾阴虚型3例,心阴虚型5例,肺阴虚型7例,心血不足型7例。2.1肺气虚型:证见自汗出,动则加剧,背部汗出尤甚,时时畏风,面色?白,气短懒言,精神困倦或咳喘乏力,平素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敛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味。药物:黄芪20 g,白术10 g,防风3 g,党参12 g,麻黄根

3、10 g,糯稻根20 g,煅牡蛎30 g,当归12 g,五味子10 g。2.2脾气虚型:证见自汗频出,四肢、脘腹汗出较多,动则尤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腹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治法:补脾益气敛汗。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黄芪12 g,白术12 g,陈皮10 g,升麻3 g,柴胡3 g,当归12 g,党参15 g,浮小麦30 g,五味子6 g。2.3肾阴虚型:证见盗汗,咽干目眩,耳鸣,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生地15 g,泽泻10 g,茯苓15 g,山药12 g,山茱萸,当归10 g,鳖甲1

4、2 g,地骨皮12 g,五味子10 g,麻黄根10 g,枳壳15 g,黄芪10 g。2.4心阴虚型:证见盗汗,烦躁,惊惕不安,失眠,多梦,舌质嫩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养心敛汗。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物:生地黄30 g,五味子10 g,当归12 g,天冬12 g,麦冬12 g,玄参12 g,丹参15 g,白茯苓15 g,桔梗12 g,白芍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黄芪6 g。2.5肺阴虚型:证见盗汗,胸部较多,伴干咳或咳而少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敛汗。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生地黄10 g,黄芪10 g,麦冬15 g,百合15 g,芍

5、药15 g,当归10 g,玄参12 g,桔梗12 g,五味子10 g,麻黄根30 g,甘草3 g。2.6心血不足型:证见盗汗心烦,心悸少寐,面色不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白,脉虚大或细涩。治法:养心补血敛汗。方用归脾汤化裁。药物:白术10 g,茯苓15 g,黄芪12 g,酸枣仁10 g,党参12 g,木香5 g,甘草5 g,当归15 g,大枣15 g,糯稻根30 g,浮小麦15 g,五味子10 g。2.7气阴两虚型:证见盗汗不止,时时自汗,气短懒言,神疲体倦,口干唇燥,大便艰难,小便短黄,舌淡红或红,少苔,脉虚细或细数。治法:滋阴降火,益气敛汗。方用生脉饮加味。药物:西洋参6 g或太子参60 g

6、,麦冬12 g,当归12 g,银柴胡10 g,五味子12 g,黄芪15 g,地骨皮12 g,煅龙骨20 g,煅牡蛎20 g,浮小麦30 g。3结果服中药每日1剂,2周内病理性汗出完全消失为治愈;出汗明显减少为好转;出汗无减轻为无效。结果:100例患者治愈6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4讨论术后多汗症以气阴两虚、脾气虚、肺气虚3型最为多见,占78%。脾气虚型常见于消化系统手术后,如胃大部切除术、肠癌切除术等,手术除可致脾胃功能受损外,还因切口愈合需一定时日而限制饮食。脾胃既伤,又化源不足,后天水谷精气失于补充,肌肤失养,腠理疏松则汗出;肺气虚型常见于素患咳喘或禀赋不足的手术患者,

7、尤其是肺癌术后,导致肺气更虚,肌表不固,津液外泄而自汗。正如沈金鳌曰:“气虚阳弱者,必体倦自汗。”;气阴两虚型常因术中失血较多,术后进食过少,失于调理,或年老体弱,重病缠身,加上手术创伤而致。阳气不足,固摄失职而自汗,阴津亏虚,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盗汗。寿世保元记载:“盗汗者,寐中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临床根据不同证型而分别施以益气、养阴、补血、固摄等法治疗。由于手术之后,气血亏虚是导致多汗症的重要因素,故在分证治疗的基础上,注意使用当归、黄芪、五味子。其中黄芪为补气摄津要药;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治手术创伤瘀血疼痛;五味子敛汗生津。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外科手术后,病人常发生自汗、盗汗,一般不被医生重视,以至于有的患者数月不愈。中医认为:汗的物质基础是体内的阴津,汗的排泄在于人体卫外之阳气。因此,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阴津所生成,从腠理汗孔而透达于体外。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曰:“汗者,津气也”。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