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对楚辞的接受_第1页
论词对楚辞的接受_第2页
论词对楚辞的接受_第3页
论词对楚辞的接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词对楚辞的接受    _hasgo122 【内容提要】楚辞句式因“兮”字省略而形成的三、七言句,经由汉魏六朝长短句的乐府小令,成为早期词作的句式资源;楚辞中幽兰秋菊之类的草木意象、湘妃蛾眉之类的人物意象、楚天南浦之类的空间方位意象以及“兮”字句式等形式要素,直接为词家所汲取;南宋以来兴起的“端午词”,蕴涵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兴寄手法,对词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而提倡作词效法楚骚、以楚骚作为词作优劣的标尺,也构成词学批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关键词】 词/楚辞/词学批评/形式     楚辞句

2、式与早期奇言词体的关系    词在盛唐已经颇为流行,而词的起源自然更早一些,事实上,古人大多将词的起源追溯到六朝。例如明人杨慎词品序云:“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宏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南江弄、陆琼之饮酒乐、隋炀帝之望江南,填辞之体已具矣。”清人徐釚则称梁武帝江南弄“此绝妙好词,已在清平调、菩萨蛮之先”(词苑丛谈卷一)。近人梁启超也持此看法,他在中国之美女及其历史·词之起源中认为词实滥觞于六朝。近世以来,治词的学者格外关注词音乐的关系,多以“燕乐”的产生为词成立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认为,音乐并非词惟一的属性,作为一文学体裁,它终归要表现为一

3、定的语言形式,即使晚唐以来严格地依谱填词,按一定方式组构的语言形态词体,也是客观存在的。撇开其音乐特性不说,词的语言形态与隋唐兴起的“燕乐”并无必然的联系,以长短句式为其语言结构本质特征的词体,毫无疑问是从六朝的乐府诗体演变而来的,正如宋人王灼碧鸡漫志所言:“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我们在此无意去考证词的音乐特性,而只是关注词的语言形式即“词体”,之所以关注“词体”,并强调“词体”来源于六朝的乐府小令,目的是为了说明楚辞句式是“词体”的远源。    楚辞的句式主要有三种,即:A式“兮,”(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B式“兮,兮

4、”(如山鬼“独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C式“,兮”(如橘颂“后皇佳树,橘徕服兮”)。楚辞句式中“兮”字只是一个无实义的泛声字,极易在后来的语言实践中虚化或省略,因而从A式衍生出六言句,从B式衍生出三言句,从C式衍生出七言句,六言句成为文体赋和骈文的重要句型,而三、七言句则成为后世诗歌,也是乐府诗的主要句型。    楚辞句式对后世诗、词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奇言句,尤其是三、七言句。奇言句的错杂使用避免了四、六言句的板滞之弊,特别适合于音乐进行各种形式的配合,以抒发那种幽婉缠绵的情绪,因而被汉代以来的乐府诗歌广泛采用。从汉代郊祀歌等郊庙歌辞,到东汉的乐府民歌

5、,再到两晋南朝的文人乐府或民歌,奇言句的形式占了绝对的优势。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其实早在江南弄之前,就已出现了不少与后世“词体”相类似的长短句的作品,例如乐府诗集卷六十所载晋代刘妙容宛转歌二首: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一情。歌宛转,宛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    悲且伤,参差泪成行。低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歌宛转,宛转情复悲。愿为烟与雾,氛氲对容姿。    这两首歌的格式、句法完全一样,均由三言、五言、七言三种句式相杂而成,颇富错落之致。与汉代的杂言

6、乐府诗相比,宛转歌更具句法变化的灵活性和一唱三叹的流转之美。类似的作品不少,如陶宏景寒夜怨、鲍照代北风行、代夜坐吟、梅花落等等。可以说,两晋刘宋时期的此类长短句乐府小令,是在汉乐府基础上进一步的精致化和小品化,它们与齐梁以来大量产生的如江南弄、采菱一类的作品一起,共同构成了后世长短句“词体”的先声。    据今人罗漫的统计结果,我国早期的文人词绝大部分是奇言句式,唐代的文人词花间集和云谣集所收敦煌曲子词,无不如此。(注:参见罗漫:词体的出现与发展的诗史意义,中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唐代奇言的文人词,尤其是单片的小令,以三、七言的组合为最常见

7、,例如李白的桂殿秋、韩翃的章台柳、柳氏的杨柳枝、刘禹锡的潇湘神都是“三三七七七”的句式,白居易花非花是“三三三三七七”的句式,张志和渔歌子为“七七三三七”的句式,欧阳炯三字令全为三言句。又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人的忆江南是“三五七七五”的句式,白居易长相思为“三三七五三三七五”的句式,篇中虽有五言句,但三、七言仍占主要成分。甚至早期的词牌名,几乎清一色为三言。直到宋代,这种奇言尤其是三、七言在词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情况才有所改变,四言、六言等偶言句被大量地引入词作,从而造成奇、偶言相结合的慢词的兴起。    楚辞中的九歌、乐府和早期的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可

8、以合乐歌唱的,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三、七言等奇言句的承传,与适应乐曲演奏的句式调适密不可分。楚骚“兮”字句在汉代的郊祀歌、安世房中歌中,因配合乐曲之故演变成大量的三言句和少量的七言句,成为整个汉代乐府最重要的句式;齐梁以来那些长短句的乐府小令,所配乐曲大多属于以“西曲”、“吴声”为主的南方音乐系统,与楚辞、楚声属同一渊源,因而自然地采用了以三、七言为主的歌辞形式;由于三、七言句流利的语体风格,最适合与乐曲进行配合,作为尚未与诗体完全分离的唐代早期的词,也最易接受这两种句式。夏承焘认为,楚辞是周代的南方民歌,采用长短句的形式,词则是出于六朝时代的南方民歌“清商乐”,采用了更加多种多样的长短句形

9、式,“这两种文学产生的情况相类似,所以即就形式方面讲,词体接受楚辞的影响,原是有其先天的因素的”(注:夏承焘:楚辞与宋词,光明日报1958年2月2日。)。楚辞以三、七言为主体的奇言句式,正是经由“乐府”这一中间环节,被早期的词体所吸收采用。胡寅酒边词·序云:“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古乐府者,诗之傍行也。诗出于离骚楚辞。而离骚者,变风变雅之怨而迫、哀而伤者也。”由楚辞到古乐府到早期词曲,胡氏客观上为人们勾勒了一条发展演变的脉络。尽管楚辞句式只是词体的远源,但若说由楚骚“兮”字句演化而来的三言、七言等奇言句式所提供的句式资源,在早期词体的形成及后来的流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是没有

10、疑问的。    楚辞景象、形制在词中的作用    楚辞不仅在句式上是词体的远源,同时还在语词意象、句法体制等形式上给予历代词的创作以深刻影响。沿用楚辞语词来表情达意,是词之创作中常见的现象,如陆游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赵á老水调歌头“和平湖”:“高诵远游赋,独立桂香阑。”黄铢江神子“晚泊分水”:“秋风嫋嫋夕阳红。”等等。如果说这些楚辞语词只是个别或零星地散见于词作中,那么有些作品则是大量而集中地运用,如张孝祥的水调歌头“泛湘江”下片:“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11、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荷衣、兰佩、琼芳、湘妃、九歌、三闾皆为楚骚语词,而“与日争光”亦是史记所引刘安对离骚的评价,因而可以说这片词的主体,是由楚骚意象构成的。而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之作”,更通篇借用与楚骚有关的各种语词、句子和典故,试看其词: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12、;  作品中“为我楚舞”用史记汉高祖刘邦对戚夫人所言,“楚狂”用论语所载接舆过孔子典故,“余既滋兰九畹”三句出自离骚,“沧浪水”两句出自楚民歌孺子歌,“悲莫悲生离别”两句出自九歌·少司命。这些楚辞中的成句以及与楚地相关的典故,被作者聚合在一首词中,用以表达他旷达自持、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与朋友离别的感伤,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厚重的意蕴和含蓄的风格。故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云:“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    词作中所用楚骚及与之相关的意象主要有三类。其一是草木饰物类,即幽兰绿叶、芰荷蕙芷、秋菊香桂、琼

13、枝玉英等等。这类意象大多具有香艳高洁、美轮美奂的性质,在早期作为“艳科”的词作中,这类意象并不十分普遍,即使出现也多为实写,以渲染一种绮丽香秾的氛围,因而缺乏楚辞草木的象征性,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然而到了北宋后期,特别是从南宋辛弃疾开始,随着词这一文体地位的提升,比兴寄托的作词风尚的兴起,许多词人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楚辞,楚骚草木意象被大量引入词作,同时恢复了其原初的象征兴寄功能,词中的草木不再是实在、单纯的物象,而是像楚辞一样,喻指着某种品格或情境。其二是人物类而尤以女性为主,如湘妃、湘灵、湘娥、美人、佳人、蛾眉、湘累、灵均等等。此类意象含有深层的意蕴,它源自娥皇女英投水殉情的湘系神话传说、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缠绵哀惋的情恋悲剧、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愤政治寓意,在词作中,这类意象总是曲折含蓄地表达着作者思慕哀怨的情绪或怀才不遇、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感。其三是表示空间方位的特定意象,如江湘、潇湘、湘皋、澧浦、南浦、楚天、楚江、楚山等等,它们或直接出自楚辞,或只是与故楚相关的地望,也不一定便是确定的地名,但显然都有着共同的楚骚或文化的深厚背景。此类意象的所指往往带有某种情感明确的趋向性,如“南浦”一词出自楚辞·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它确定地指向“男女离别”的情感内涵。但更多的意象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