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热疗研究与在妇科临床应用_第1页
高频热疗研究与在妇科临床应用_第2页
高频热疗研究与在妇科临床应用_第3页
高频热疗研究与在妇科临床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频热疗研究与在妇科临床应用热疗的发展高频电疗法出现于19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现了中波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厘米波疗法,20世纪世纪70-80年代又先后出现了分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广泛开展高频电疗法,迅速开展了临床应用与研究;我国已有多个厂家制造了电容式热疗机,电容式加温的频率为13.56MHz、27.12MHz、40.68MHz。作用原理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运动,而热的本质是分子的运动。短波、超短波是高速变化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与电磁波的频率、波形、作用方式及人体不同组织的电磁学特性有关

2、,短波、超短波主要产生以下两种生物物理变化,导致机体产热:1、传导电流与欧姆损耗:人体内含有大量电解质,肌肉等含水量多的组织以及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的电解质的含量尤其多。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电解质被电离成正离子(如:Na+、K+、Ca+、Mg2+、Fe2+)和与离子(如:CO32-、HCO3-、Cl-等)。人体的正负离子随着电流的振荡频率发生相应的高速往返移动而产生传导电流。离子间的高速摩檫以及离子与周围组织离子间的高速摩檫,克服阻力,引起能量的欧姆损耗而产热。2、位移电流与介质损耗:人体除了带电离子外还存在大量极性分子。所谓极性分子是分子内的正负电荷虽然等值异号,对外不呈现带电性质,但正负

3、电荷的位置处于分子两端形成一个电耦极矩,成为极性分子。如:人体内的脂肪、肌腱、韧带、骨骼等。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极性分子内正负电荷发生相对的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极性分子随着高频电磁场的频率发生相应的高速反复旋转,极性分子相互间的高速摩擦以及极性分子与周围组织粒子间的高速摩擦,引起能量损耗,即介质损耗产热。3、小剂量或脉冲短波、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不产生温热效应,但仍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成为热外效应。此时虽然组织内没有明显的热生成或者说加热低于可察觉的阈值,机体内仍有离子高速移动和极性分子高速旋转等效应,以及组织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的变化。作用于人体的高频电的频率越高时,热外效应越

4、明显。热外效应的治疗作用有:降低神经的兴奋性,镇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力;消除炎症组织的酸中毒.抗炎、镇痛及抗癌机制1) 消散炎症: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出液吸收,肿胀减轻,炎症产生和代谢产物排除加快,还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吞噬细胞活动增强,有利于慢性炎症和亚急性炎症的吸收、消散。在炎症后期,温热还可以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使血液加热后,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神经末梢或轴突反射引起血管扩张,血窦开放,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温热还可使组织蛋白微量变性,分解产生组胺

5、,血管活性肽等物质,使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3) 降低肌肉张力: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使骨骼肌的张力降低,痉挛缓解;也可以使平滑肌张力降低,痉挛缓解,收缩运动减弱;还可以使结缔组织张力降低,弹性增加。4) 镇痛: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温热觉冲动传入中枢可干扰痛觉的传入,因而可以镇痛;此外,温热还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痉挛性疼痛;温热并可改善静脉和淋巴回流,促使渗出液吸收,降低组织张力,从而减轻因水肿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温热加强血液循环,还可以促使致痛物质的排除,达到镇痛。5) 提高药物疗效:温热可以抑制耐药蛋白产生,同时温热可以改变细

6、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疗效充分发挥有效治疗作用;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血液循环改变,进入组织及细胞内药物浓度改变,促进炎症消散、吸收。 6) 抑制、杀灭肿瘤细胞:大剂量高频电的强热作用可使肿瘤的得到选择性加热,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增殖,与放射线和化疗联合应用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的效果。妇科临床应用妇科炎症是困扰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妇科炎症往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甚至引发腰膝酸软、烦躁易怒等症状和情绪,有时反复刺激感染还可引起癌变,从而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妇女内生殖器位于腹腔最低处,炎症吸收慢,且由于急性期未规则用药或治疗时间不足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7、同时局部慢性炎症使药物不易被吸收。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异位妊娠、不孕、盆腔疼痛及盆腔粘连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慢性盆腔炎是因流产、分娩、妇科手术损伤等使生理防御功能减弱,致病菌乘虚而入引起的急性炎症失治、误治或缓慢发病、迁延不愈、演变而来,常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且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引起二重感染。因此, 临床上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特别是中药保留灌肠。利用中药灌肠的温热刺激,使肠粘膜血管扩张, 通过渗透及局部淋巴循环, 药液吸收于盆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症瘕,带下病范畴

8、,多由湿热蕴滞,邪毒内盛, 病情缠绵, 久病入里成瘀所致。除经常小腹痛以外,还可引起月经失调、症瘕、带下病及不育等。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用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促进瘢痕软化,便于组织吸收;三棱、莪术软坚散结,抑制组织增生;柴胡、延胡活血、行气、止痛;黄柏、黄苓、苦参能清热燥湿,有明显抑菌、抗病毒、杀滴虫、杀霉菌等作用;还能调节免疫,阻止内生致热源的合成。土茯苓、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利湿,抗菌消炎、消肿。既清热利湿、抑菌消炎、又活血化瘀、化滞通络。但中药保留灌肠的治愈率只达37. 04 %。慢性盆腔炎属慢性疾病,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凑效, 还需综合治疗, 为了进一步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炎症吸收

9、、粘连分解、提高疗效,常常配以物理治疗,一般采用高频透热疗法效果较为理想,治愈率可达90%以上。在国内数百家医院,都开展了高频热疗在妇科的应用,用不同治疗方式做了临床对比,高频热疗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已经把药物配合高频热疗作为治疗妇科炎症的首选治疗方式。如贵州省人民医院所作对比报告结果如下:3 种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摘自现代卫生杂志、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组别例数 治愈 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单纯药物(A)108 40(37.04) 59(54.65) 9 (8.33) 91.67高频治疗(B)130 40(30.77) 73(56.15) 17(13.08) 86.96药物+高频(C)162

10、 111(68.52) 46(28.40) 5 (3.09) 96.91从以上结果,可以明显看出,通过高频与药物配合治疗妇科炎症,能够提高治愈率。现提供几个临床方案以备参考。药物+高频治疗具体方案一中药灌肠:均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破瘀散结中药为主。方药组成: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当归、延胡索、香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大血藤各30g ,紫花地丁、赤芍各15g。方法:灌肠液浓煎100150ml ,药液温度3638,患者取右侧卧位,按保留灌肠常规操作。然后采用频率13. 56MHz ,波长22.12m,输出功率6001200 w ,患者仰卧位,双膝下垫一枕头, 电极取对置法作用于脐与耻骨之间,距皮肤37cm, 温度控制在40 左右,治疗时间:每次4045min ,5 次为1 疗程,第2 疗程可间断一周再治。药物+高频治疗具体方案二药物治疗: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用药,选用抗生素静滴抗炎,首选用青霉素800 万U ,甲硝唑500 mg、地塞米松5 mg(输至第3 天逐渐减量,10d 后停药) 静滴,每日1 次,10 d 为1 疗程,间隔5天开始第二疗程。采用体外高频热疗机,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去除身上所带金属物,以下腹部为中心(或患侧) ,下腹部和臀部各置圆形电极板1 块,距皮肤57cm ,以空气为介质, 调节输出功率在患者感到舒适偏热为宜,工作频率13.56MHz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