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_第1页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_第2页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_第3页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_第4页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ISH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用vFISH-目前新兴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是采用荧光标记的采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探针,利用探针与检测样本中DNA碱基对的互补性,在探针与标本的DNA杂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信号而得出结果,从而检测细胞、组织样本中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探针DNA加入荧光标记解螺旋,杂交样本预处理样本预处理探针、样本变性探针、样本变性探针样本杂交探针样本杂交杂交后洗涤杂交后洗涤结果观察结果观察FISH基本实验过程基本实验过程根据标记

2、颜色的不同,常用探针主要有:根据标记颜色的不同,常用探针主要有:v单色探针单色探针(single color probe, SC)v双色探针双色探针(dual color probe, DC)v三色探针三色探针(triple color probe, TC)v双色分离探针双色分离探针( dual color, break apart probe, DC, BCR)v双色单融合探针双色单融合探针( dual color, single fusion probe, DC, SF Trans)v额外信号探针额外信号探针(extra signal, ES)v双色双融合探针双色双融合探针( dual c

3、olor, dual fusion probe, DC, DF Trans)v单色探针单色探针(SC):v双色探针双色探针(DC):v三色探针三色探针( TC):D7S486CEP7CEP18YX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异常异常异常异常异常异常vFISH检测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检测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MDS、MM等;等;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等;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等;产前遗传筛查:唐氏综合症(产前遗传筛查:唐氏综合症(21三体)等三体)等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从遗传学角度检测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从遗传学角度检测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辅助诊断,判断预后,

4、疗效检测及微小残留检测辅助诊断,判断预后,疗效检测及微小残留检测 血液系统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血液血液肿瘤往往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肿瘤往往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异常,对肿瘤分型、诊断、治疗和预测用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方法只能分析中期染色体,而对间期细胞、复杂核型细胞和染色体微缺失无法进行诊断。FISH技术弥补了CC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的研究、诊断等方面。FAB分型分型细胞遗传学异常细胞遗传学异常分子异常分子异常M0核型异常常见且复杂,常累及核型异常常见且复杂,常累及5、7、8和和13染色体染色体M1t(9;22), inv

5、(3)M2t(8;21), t(6;9),t(12p)AML1-ETOM3t(15;17)PML-RARAM4+4, 11q23重排,重排, M4Eo inv(16)/t(16;16)MLL-AF9M5t(11q), t(8;16)Pre-B/B-ALL(L1/L2)t(9;22)(q34;q11)BCR-ABLB-ALL(L3)t(8;14)(q24;q32)MYC-IGH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v临床上对血液肿瘤的临床上对血液肿瘤的FISH检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检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检测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检测:如CML的BCR-

6、ABL、M3的PML-RARA、M2b的AML1-ETO融合基因等;基因缺失检测:基因缺失检测:如CLL的P53基因缺失提示患者预后很差,而13q单一缺失则提示预后较好;对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状态检测:对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状态检测:通过性染色体计数探针动态监测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比例变化对异性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进行监测;微小残留病灶(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检测:)的检测:通过对肿瘤细胞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进行跟踪监测,预测疾病进展和有无复发迹象。疾病名称疾病名称探针名称探针名称浆细胞疾病浆细胞疾病多发性骨髓瘤(MM)GLP P53,GLP RB1 ,GLP D13S3

7、19 GLP IGH ,GLP 1q21白白血血病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GLP P53 GLP RB1 GLP D13S25 GLP ATM CSP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GLP BCR/GLP ABL;GLP ASS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GLP PML/GLP RARA 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GLP AML1/GLP ETO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M4)GLP CBFB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GLP 4/10,GLP 17, GLP BCR/GLP ABL,GLP MLL GLP TEL/AML1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GL

8、P CSF1R/ GLP D5S23,D5S721GLP EGR1/ GLP D5S23,D5S721GLP D7S486/CSP7;GLP D7S522/CSP7;GLP D20S108/CSP8 ;CSP X/CSP Y;性染色体错配骨髓移植CSP X/CSP Y 淋淋巴巴瘤瘤B细胞淋巴瘤GLP IGH滤泡性淋巴瘤(FL)GLP IGH/GLP BCL2套细胞淋巴瘤(MCL)GLP IGH/GLP CCND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GLP BCL6伯基特淋巴瘤(BL)GLP C-MYC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GLP MALT1GLP MALT1/GLP API2vMM常

9、涉及多种染色体异常,主要为数目异常,分为超二倍体(+3、+5、+7、+9等)和非超二倍体(-8、-13、-14、-17等);染色体结构异常较少见,主要有1号(1p、1q,部分缺失或1q三体)、13q-、14q(多为与14q32有关的几种互补易位)等。vMM FISH检测位点:P53、RB1、D13S319、IGH基因及基因及1q21位点位点。v推荐样本:骨髓v适用人群:已确诊为已确诊为MM,需评估预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患者,需评估预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患者v以p53探针模式图为例,17号染色体1区3带1亚带包含p53的区域标记了一段含绿色荧光的260kb DNA序列;D13S319指13号染色

10、体上独一无二的编号319的DNA片段,标记了一段含红色荧光的220kb DNA序列。正常情况下显示2R2G信号,发生D13S319位点缺失时显示1R2G。vIGH的探针在基因的两端分别标记了红色和绿色荧光,正常情况下显示红色绿色重叠信号或黄色信号,当IGH发生易位时显示为红色和绿色的分离荧光信号。P53/D13S319探针探针(双色探针:(双色探针:D13S319红红/ P53绿)绿)D13S319P53正常正常异常异常IGH探针(双色分离探针)探针(双色分离探针) 14161416v判断生存期判断生存期预后较差:P53缺失(个月) 1q21 扩增(个月) IGH发生t(4;14),t(14;

11、16)易位(个月) 预后中等(个月):RB1缺失 D13S319缺失 预后较好(个月):IGH发生t(11;14)易位或者其他遗传改变v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MM的初治治疗多选用化疗,包括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VAD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等;对于难治和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多采用联合化疗和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干扰素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对上述治疗方法无效者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预后好的患者,使用干扰素、环磷酰胺或联合化疗没有明显的区别;对于预后中等的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反而会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可见,多发性骨髓瘤基因异常的检测对临床有效开展个性化治

12、疗提供了重要依据。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检测)检测v检测位点:检测位点: P53、RB1、D13S25、ATM基因以及基因以及12号染色体号染色体。v推荐样本:推荐样本:外周血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判断生存期:判断生存期:预后差,P53缺失(32个月) 预后较差, ATM缺失(79个月) 预后中等, CSP 12三体(114个月) 预后较好,RB1缺失、 D13S25缺失(133个月)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v7-11%CLL伴有P53缺失,预后不良,漂吟类似物治疗无效,应选用不涉及p53信号传导系统的药物;vATM位于染色体11q2

13、2-23,缺失是CLL另外一个预后较差的核型异常,发生率12-20%,ATM缺失与CLL进展密切相关;v+12是最早发现的B-CLL常见染色体异常,发生率15-35%,常伴有其他核型异常;v13q缺失是C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40-60%的CLL出现该异常。RB1和D13S25位于此位点,单纯del(13q14)预后较好,若伴有+12、11q-等其他染色体异常,则预后通常较差。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检测)检测v检测位点:检测位点: BCR/ABL融合基因、融合基因、ASS基因基因。v推荐样本:推荐样本:骨髓v适用人群:适用人群:CML初诊及治疗监测的患者慢性粒细胞

14、性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生性疾病(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对对CML的检测主要针对的检测主要针对BCR/ABL融合基因,这种融合基因是通过(融合基因,这种融合基因是通过(9;22)号染色体的基因重排及易位而形成的。)号染色体的基因重排及易位而形成的。 v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融合基因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通过t(9;22)号染色体易位而形成。9号染色体上原癌基因(ABL)的断裂点比较恒定,22号上断裂点簇集区(BCR)的断裂点不恒定。BCR-A

15、BL-210见于95的CML(主要断裂点断裂形成),BCR-ABL-190见于17%-3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2%-6%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要断裂点断裂形成),但从染色体组型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费城染色体在形态上看不出区别,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以区分。v检测探针:检测探针:额外信号探针(ES ):可区分BCR/ABL融合基因形成于主要断裂点(M-BCR位点)或次要断裂点(m-BCR位点) 。双色双融合探针(DF) :只可检测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不能区分主次断裂点。1. ES探针探针 可区分BCR/ABL融合基因形成于主要断裂点或次要断裂点,用于初诊和指

16、导格列卫用药。异常结果显示为两红、一绿、一黄荧光信号。在典型的阳性细胞中,如果有在典型的阳性细胞中,如果有BCR/ABL融合基因且融合基因且BCR断裂位点为断裂位点为M-BCR,其信,其信号类型体现为号类型体现为2R1G1F;断裂位点为;断裂位点为m-BCR,其信号类型体现为,其信号类型体现为1R1G2F(其中一(其中一个融合信号中的绿点相对较小);无个融合信号中的绿点相对较小);无BCR/ABL融合基因,其信号类型体现为融合基因,其信号类型体现为2R2G。 2. DF探针探针 只可检测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不能区分主、次断裂点,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及用药指导。异常结果显示为一红、一绿、

17、两黄荧光信号。v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意义融合基因检测意义辅助诊断辅助诊断CML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第二版)指出,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不是CML。这些患者的预后比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明显差。因此,对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疾病。指导格列卫使用指导格列卫使用 格列卫是在研究出CML患者高表达BCR/ABL融合基因蛋白产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的特异性抑制BCR/ABL融合基因产物的分子靶向药物。采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一旦确定了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就可以考虑使用格列卫进行治疗

18、。药物使用效果评估药物使用效果评估骨髓移植效果评估骨髓移植效果评估鉴别诊断:鉴别鉴别诊断:鉴别CML急变和急变和AL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显示,AL的BCR/ABL融合基因由次要断裂点断裂形成,CML急变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由主要断裂点断裂形成。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区别其主要断裂点和次要断裂点,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vASS基因异常检测基因异常检测 ASS为精氨基琥珀酸合成基因,位于。vASS基因检测意义:评估基因检测意义:评估CML患者预后患者预后 9-28CML患者伴有含ASS基因的9q34区段的缺失,此种患者预后差,慢性期易急变。 3、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19、、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检测)检测v检测位点:检测位点: AML1/ETO融合基因融合基因。v推荐样本:推荐样本:骨髓 AML1/ETO融合基因:竞争性抑制融合基因:竞争性抑制AML1靶基因的活化,干扰细胞正常的增靶基因的活化,干扰细胞正常的增殖与分化。殖与分化。AML1ETOv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意义融合基因检测意义辅助诊断辅助诊断M2型型AML AML1/ETO融合基因可见于92%的M2型AML患者中,特别是和我国首先提出的M2b型密切相关。判断预后判断预后 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好的标志,患者对治疗反应佳,完全缓解率可达90%,5年无病生存可达50%-

20、70%。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检测)检测v检测位点:检测位点:PML/RARA融合基因融合基因。v推荐样本:推荐样本:骨髓PML基因:早幼粒细胞白基因: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位于血病基因,位于15号染色号染色体上。体上。RARA基因:维甲酸受体基因:维甲酸受体基因,位于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上。15号染色体和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发生特异位点的断裂易位,形成号染色体发生特异位点的断裂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融合基因,此融合基因可以抑制正常的此融合基因可以抑制正常的RAR 基因功能,从而阻断早幼粒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基因功能,从而阻断早幼粒细

21、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产生大量幼稚的早幼粒细胞,发生肿瘤。成熟,产生大量幼稚的早幼粒细胞,发生肿瘤。v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意义融合基因检测意义辅助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辅助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可见于90以上的APL中,成为APL的一个特异标志。指导全反式维甲酸(指导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用药)用药ATRA治疗APL的主要机制是靶向降解PML/RARA融合蛋白,促进阻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的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ATRA是治疗APL的首选药物,缓解率能达90% 。5、粒、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检测单核细胞白血病检测v检

22、测位点:检测位点: CBFB基因断裂重组基因断裂重组。v推荐样本:推荐样本:骨髓CBFB基因(Core binding factor ,CBFB):核心结合因子 ,位于16号染色体上。CBFB也是早期造血所必需的转录因子,通过与也是早期造血所必需的转录因子,通过与AML1的的Runt同源结构域结同源结构域结合,由合,由AML1将其带至胞核,增强将其带至胞核,增强AML1与与DNA的结合能力,使的结合能力,使AML1依赖依赖的基因转录得以进行。的基因转录得以进行。vCBFB基因断裂重组检测意义基因断裂重组检测意义辅助诊断辅助诊断M4型型AML CBFB基因断裂重组是AML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占总

23、AML患者的5%-10%和23的M4患者,通常见于AML-M4E0亚型。现在认为CBFB基因断裂重组是M4E0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评估预后评估预后 CBFB基因断裂重组的AML患者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 6、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v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l5岁以下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万。v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白血病中占75%之多,是儿童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v探针介绍:序序号号检测探针检测探针标记颜标记颜色色探针定位探针定位异常染色异常染色体体1GLP 4/GLP 10绿/红GLP 4: 4p11.1-q11.1GLP 10

24、: 10p11.1-q11.1+4,+102GLP 17红GLP 17: 17q11 +173GLP TEL/GLP AML1红/绿GLP AML1:21q22GLP TEL:12p13 t(12;21)4GLP MLL红绿GLP MLL:11q23t(11;v)5GLP BCR/GLP ABL(DF)绿/红GLP BCR: 22q11.2GLP ABL: 9q34t(9;22)v4、10、17号染色体检测号染色体检测儿童ALL约25%有染色体数目增加,以4、10、17号染色体受累较为多见。4、10和17染色体三体是独立的预后良好的指标,这类患者7年EFS大于90%。vTEL/AML1融合基因

25、检测融合基因检测TEL/AML1在儿童ALL中的发生率高达20-25,是目前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重排。但由于t(12;21)十分微小,不易被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大多数研究发现TEL/AML1阳性的儿童ALL治疗效果很好,5年EFS和总生存率达到89和97,是预后良好的指标之一。vMLL基因断裂重组检测基因断裂重组检测MLL基因改变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约为510,在婴儿ALL中则高达79,是预后不良的标志。v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融合基因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占儿童ALL的35,是最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一旦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患儿需接受更为强烈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26、但大多数患儿仍会治疗失败,5年EFS只有。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预后评估预后评估TEL/AML1基因融合或4、10、17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预后较好;MLL基因重排的患者预后较差;BCR/ABL基因融合的患者预后非常差。美国儿童肿瘤组(Children oncology group, COG)根据发病年龄、初诊白细胞数、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初诊时CNS或睾丸白血病以及诱导化疗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或MRD水平,将儿童ALL分为低危t(12;21)/TEL-AML1或4、10、17号染色体三体、标危、高危(MLL重排)和高高危t(9;22)/BCR-ABL4组。v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

27、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v发病率:3/10万 v分类:难治性贫血(RA)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RS)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法分类(MDS,U) 5q-综合征(MDS,5q-)MDS亚型亚型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中位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白血病转化率白血病转化率RA、RAS贫血为主、病情进展缓慢3-6yr5%-15%RAEB、RAEB-t贫血、出血、感染、病情进展快12mo(RAEB)5mo(RAEB-t)40%(RAEB)60%(RAEB-

28、t)CMML 贫血为主、可有感染、出血20mo30%20%的MDS患者死于感染预后预后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核型好5q-、20q- 、-Y、正常核型中其它异常差-7/7q-,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3种异常)MDS MDS 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vMDS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染色体及基因异常FISH检测探针检测探针序号序号 检测探针检测探针标记颜色标记颜色 探针定位探针定位异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1GLP CSF1R/GLPD5S23,D5S721红/绿CSF1R:5q33D5S23,D5S72:5p15-5/5q-2GLP EGR1/GLPD5S23,D5S721红/绿EGR1:5q31D5S23

29、,D5S72:5p15-5/5q-3GLP D7S486/CSP7红/绿D7S486:7q31CSP7:7p11-q11-7/7q-4GLP D7S522/CSP7红/绿D7S522:7q31CSP7:7p11-q11-7/7q-5GLP D20S108/CSP8红/绿D20S108:20q12CSP8:8p11-q1120q-、+86CSP X/CSP Y红/绿CSP X:Xp11-q11CSP Y:Yp11-q11-Y适用人群:适用人群:临床经常规检测排除常见原因导致的贫血,需经骨穿进一步诊断的患者。需借助细胞遗传学异常确诊的可疑MDS患者临床已经诊断为MDS,需结合遗传学异常判断预后的患

30、者。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染色体异常是MDS与其他非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辅助诊断辅助诊断MDSMDS患者存在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多为缺失性改变, 40%-70%的MDS患者可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以-5/5q-、-7/7q-、+8、20q-最为常见。染色体异常是MDS维也纳诊断标准的三大确定标准之一。根据建议,MDS诊断满足两个必要标准和一个确定标准即可。预后评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正常核型、5q-、20q-、-Y的MDS患者预后较好;-7/7q-、复杂异常的MDS患者预后差;低危组M

31、DS采用促进造血、诱导分化和生物反应调节剂;高危组MDS采用AML的联合化疗方案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v用于监测异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用于监测异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男性患者骨髓移植前 男性患者骨髓移植后探针:探针:CSP X/CSP Y淋巴瘤类型淋巴瘤类型探针名称探针名称涉及基因涉及基因发生率发生率临床意义临床意义B细胞淋巴瘤GLP IGHIGH50%-85%鉴别B细胞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组织良性增生性病变滤泡性淋巴瘤GLP IGH/GLP BCL2IGH/BCL290%辅助诊断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GLP IGH/GLP CCND1IGH/CCND1 95%辅助诊断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

32、大B细胞淋巴瘤GLP BCL6BCL640%辅助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GLP C-MYCC-MYC100%辅助诊断伯基特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LP MALT1MALT110%-20%辅助诊断MALT淋巴瘤GLP API2/GLP MALT1API2/MALT140%指导抗HP治疗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GLP ALKALK60%-80%评估预后异常模式异常模式异常例数异常例数阳性率阳性率5q-/-587.07%7q-/-787.07%+887.07%20q-1311.5%-Y21.77%-821.77%FISH-MDS在113例MDS确诊病例中,FISH检测发现26例存在染色体

33、异常改变MDS(FISH)检测报告单)检测报告单 姓名: 年龄: 性别: 病例号: 申请单号: 科别: 标本种类: 临床诊断: 送检时间: CSFIR/D5S23探针 EGR1/D5S23探针 D7S486/CSP7探针(5q33红/5p绿) (5q31红/5p绿) (7q31红/CSP7绿) D7S522/CSP7探针 X/Y探针 D20S108/CSP8探针(7q31红/CSP7绿) (X绿/Y红) (20q12红/CSP8绿)v结果分析:本次试验分别计数200个细胞,各异常细胞百分比分别为:GLP CSFIR探针: 50%,GLP D5S23探针:0%;GLP EGR1探针: 50%,GLP D5S23探针:0%;GLP D7S486探针:0 %,CSP 7探针:0%;GLP D7S522探针:0%,CSP 7探针:0 %;GLP D20S108探针:0 %,CSP8探针:0%;CSP X:0%,CSP Y:0%。v实验诊断提示:46,XX,5q-, 请结合其它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