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 (2)_第1页
只有一个地球 (2)_第2页
只有一个地球 (2)_第3页
只有一个地球 (2)_第4页
只有一个地球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

2、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二、看图引入,初读全文1、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3、学生自由读课文。4、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5、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

3、几个方面的内容?(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3)概括大意,初解课题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三、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

4、一个地球)。四、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师: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你知道哪些?生:按时间的顺序写。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生:按地点的变换的顺序写。师:那么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请你们再读书讨论讨论。生:作者是抓住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的。师:(小结)作者就是抓住地球小、有限、不能移居这几方面的特点,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师:全体起立,再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五、质疑问难,反馈学情师:前面,我们一起解决了学习目标中的前两个目标,哪些同学对这两个目标还有没有弄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生:没有。师:你们学得真棒。老师有个小问题问问你们,对于题目的“只有”你们怎么理

5、解?生:指仅有、唯一,再没有第二个了。生:我们就这么一个地球,应该保护。六、谈体会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你有何感受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吗?生:我们不应乱扔纸屑、瓜果皮核,应该保护环境。生: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师:(小结)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还有绿水青山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响,我国已经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第 二 课 时一、谈话导入:师:同

6、学们,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师: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说明了地球的可爱,找一找,指名回答。生甲: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生乙: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生丙: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师:很好,地球之所以可爱,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章的自然段。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 二、合作、交流、讨论(自然段)师:我们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按事先

7、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我想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生:讲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师:这两个自然段都是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那又有什么不同?生:三自然段讲的是不再生自然,四自然段讲的是可以再生的资源。师:书中以什么为例讲了不再生资源(指名回答,结合看相关图片)你还能举几例吗?指名再回答,教师相机评点。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再生资源呢?生:不是而是甚至师:全班一起品读这句话。思考:有人说,虽然矿物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但是只要再过几百万或几亿年不就又形成了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生甲:我不同意这个说

8、法,如果不加节制地使用,等到现有的资源枯竭了,而新的资源又没有产生,我们人类该怎么生存?生乙:我也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要知道矿物资源的形成是要经过几百万甚至是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多么漫长的时间啊!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现有资源,要有节制的开采。师:刚才几位同学答得真棒!那么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滥用呢?生:不能。“滥用”的意思是过度使用,没有节制,人类滥用化学品会使再生资源不仅不能再生,还会给生物造成灾难。师:找到四自然段的几个关联词,抓住几个关联词进行品读。师:小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不再生资源,我们要有节制地开采,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也要加以保护。

9、但是,有人会说,宇宙空间大得很,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不就行了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三、自读自然段,用辩论的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学生自读找出相关答案,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同意的做一组,不同意的做一组,让他们展开辩论,如果学生观点都一致,则老师就持反观点与他们辩论。最后让他们看一段科学家遨游太空的录像,让大家听听科学家们又是怎么说的。师:小结。从刚才的辩论中,我们得知,在以地球为中心的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是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而在火星或月球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现在还没有实现,即使有一天真的实现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居住呢?所以我们现在应

10、该怎么做?四、讨论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师:谁能说说我们该怎么做?为什么?生: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如果她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师:答得真好。我们一起把书上这段话读一读,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你有何感受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吗?生:我们不应该乱扔纸屑、瓜果皮核,应该保护环境。生: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生:我们要多植树,我还准备做一些广告宣传,让人们都注意环保。师:文章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做题?生: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她是我们唯一的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摇篮,离开了她,我们将别无去处。师:遨游太空的宇

11、航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她美丽壮观,因为太空看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的确很漂亮,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生:我觉得还应该加上地球为我们人类慷慨地提供了各类资源,才使得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可以长久生存。生:太容易破碎是说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不再生资源可能枯竭,可再生资源也可能遭到破坏,而用上“同时”是强调两者的可能性都存在,关键看我们人类怎么做。师:小结。对,说得真好,同学们,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

12、明天是否还有绿水青山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响,我国已经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月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校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我决定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第二课时,我先作适当的引导,然后进行救护车夫这一事件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这件事,并叫学生用波浪线线画出颤动自己的心灵的句子,且思考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 下面是教学实录:师:谁来读一读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句子。生:读句子。(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

13、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师:你能说一说这两句话为什么触动你的心灵吗?生:我觉得周晔的爸爸和伯父非常关心车夫,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师:是啊,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得让大家都能有所触动,好吗?生:再读这两句话。师:你们看课文的插图。(周晔父亲和她的伯父救护车夫的图片。)师:鲁迅哪个动作最让你感动?生:半跪着。师:你们大家都赞同吗?生:赞同。师:谁来做一做“半跪”的动作。生:一个学生上讲台做了一个半跪的动作。师:你觉得半跪着有什么感觉?生:有点吃力。师:让我们再快速地、有选择地读一读这件事,想一想:鲁迅为了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半跪了多长时间?生:朗读与

14、思考。生:鲁迅为了一个车夫在北风怒号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师:一下子就能找出“北风怒号”这一关键性的词语,你真了不起。生:鲁迅为了一个普通的车夫在寒冷的条件下跪了很久。因为事情开始的时候是黄昏,而事情结束时已是天黑了。师:你真会读书,连黄昏、天黑了这一时间的变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生:鲁迅为了一个没有地位的车夫,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跪了很长时间,因为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还拿镊子给车夫夹碎玻璃片,有硼酸水洗脚,敷药,最后还要扎绷带。在寒冷的条件下要完成这些动作,肯定需要很长时间。师:说得多好哇,多会动脑子的一个孩子呀。请你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闭目想象一下这一帮扶的过程。生:一生读句子,其余学

15、生闭目想象帮扶过程。师:是啊,就这样在凄风冷雨中跪着的可是当代的大文豪,一代名流鲁迅先生呀!你觉得这一跪,跪出了什么?生:跪出了他对车夫的关心。生:跪出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爱。生:跪出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生:跪出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生:跪出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师:说得真好啊。老师真希望你们能把这一经典的视觉形象刻在心里,也希望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陪伴你一生的成长。让我们再用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生:学生深情地齐读这两句话。【教学反思】一、片段人文性的追求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在“半跪”上浓墨重彩,可谓化了一翻心思,其用意无非是想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鲁迅,走进鲁迅的心灵深处。结果出乎

16、意料的是有位学生竟然说出了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这让我大为振奋。我想,学生一定会记住这一经典视觉形象,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会陪伴学生成长。这就是育人,也可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位教育专家说:什么是教育,只有当学生什么都忘了的时候,他脑子里还能留下的印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我的这一片段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这一育人的效果。我的学生一定会记住这一经典的“半跪”形象,记住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二、语文工具性的实现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片段的教学,老师让学生反复地情读,并结合想象鲁迅帮扶车夫的过程,使学生读思结合,读悟结合,实践了语文阅读教学“以朗读为中心,以情感为核心”的先进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三、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画出让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