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_第1页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_第2页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_第3页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_第4页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 1.置管种并发症 2.置管后并发症 置管中并发症 导管异位 穿刺失败 误入动脉置管后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 u导管堵塞导管堵塞 u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 u导管移位或出导管移位或出 u 静脉炎静脉炎 u导管断裂导管断裂 u导管相关导管相关 感染感染u导管拔出困难导管拔出困难导管异位导管异位导管异位 原因 1血管变异 2患者体位不当 3经头静脉穿刺 4置入过深 预防处理预防处理 穿刺时,当导管到达肩部,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 如导管异位距离短,有时可自行复位 置入长度必须测量准确。特殊体型宁短勿长 如异位距离较长,应将导管退拔相应长度 穿刺失败穿刺失败

2、原因 1静脉反复穿刺史 2完全丧失可供穿刺静脉 3病人或环境温度过低 4脱水 5恐惧,疼痛 6穿刺针头堵塞 7血管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对 策 治疗最初就选择适合的通道器材,以保护血管 使用通道器材时给以充分评估 注意保暖 血液动力学稳定 保持最佳体位 辅助技术:B超定位,试穿法 误入动脉误入动脉误入动脉 原因:穿刺过深,判断失误l症状:颜色,血流的脉动倒退l处理:立即拔管,加压止血静脉炎静脉炎 判断标准:INS制定 0级:无症状 1级:红有或无疼痛 2级疼痛伴红和/或水肿 3级疼痛伴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4级:疼痛伴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大于1英寸原因 穿刺置管时机械性损伤

3、 化学性因素刺激其他(导管选择是否合适,血管条件,患者自身的血管状况,微粒的刺激)静脉炎处理:1抬高患肢,适当活动 2有效的湿热敷,外敷(土豆片) 3阿司匹林(血溶性),激素类药物 4按以上办法处理2-3天,若无效或 加重立即拔管。预 防 细菌性静脉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脱出勿在送入。 化学性静脉炎:消毒剂使用晾干后在穿刺,防止导管移位。 机械性静脉炎:选择细口径硅胶导管,尽量选择贵要静脉,送管动作轻柔,提高穿刺质量,高危因素提前处理。贴敷的选择 选择水胶体敷贴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其作用机制为: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水胶体敷料吸收渗液,保持皮肤干燥,

4、减少菌落生长。水胶体敷料为特殊高分子材料,很少至皮肤过敏。导管堵塞导管堵塞 发生率很高 随带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发现输液速度变慢,冲管阻力加大常表明导管有堵塞导管堵塞原因:1血溶性堵塞(血液反流至导 管内凝固所致) 2非血溶性堵塞(导管扭曲 打折,异物颗粒堵塞,药物结晶沉积)导管堵塞处理处理:1血溶性堵塞:通常发生于导管的体 内末端,可采用肝素或尿激酶进行脱内鞘治 疗,若治疗失败应拔管。 2非血溶性堵塞:导管扭曲打折,检 查体外段解除阻塞。异物颗粒堵塞,勿强行推入,若完全堵塞应拔管。药物结晶沉积,选择药物对抗溶解结晶。导管堵塞预防正确的冲管封管正确的冲管封管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正压

5、封管 保证及时,准时保证及时,准时冲管冲管合理配置冲管封管合理配置冲管封管液浓度液浓度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部位:浅静脉和/或深静脉,头静脉置 管,可达57 表 现:可无任何症状,或同侧手臂胀痛。 臂围周径大于2CM是发生血栓 的早期表现。原 因 穿刺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局部的加压和制动 疾病本身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准确测量长度尽量选择细口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不选择头静脉穿刺进行准确适当的患肢活动每次静点完成用肝素盐水封管血液粘度增加时应追加冲管次数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血栓形成处理 保守治疗: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并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 症状严重的应考虑拔管。应用抗凝药物进一步治

6、疗导管移位或脱出 导管移位:指导管位置移动以上,但功能未丧失 导管脱出: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导管移位或脱出原因 固定不当:是主要原因 活动过度 胸腔压力改变 意外情况导管移位或脱出预防 妥善固定1胶带固定 2缝合固定导管移位或脱出处理 可疑导管移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 不要重新插入外移的位置,必要时重新置管,应密切观察导管的功能导管断裂 体外断裂 体内断裂原因 置管后护理不当:高压注射冲管,不正确的固定,换药不当。 修剪送管时损伤导管 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其它并发症(如:堵塞,渗液),是导管断裂的高危因素。处理 体内断裂时首先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指压住导管远端的血管或上臂近

7、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位置,行静脉切开导管 体外部分断裂可进行修复,严重者或完全断裂时应拔管 切记:只做为临时的补救措施导管断裂预防 勿用力冲管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正确固定(方法,位置) 避免用利器 禁止在置管部位肌注导管相关感染 分类:1局部感染(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内) 2隧道感染(指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 3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病人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导管相关感染原因 插管部位周围皮肤细菌移位生长 纤维蛋白鞘形成 药液残留至微生物的污染 病人自身因素诊 断全身感染症状是诊断基础+血培养的结果是诊断依据=导管尖端培养和外周血培养一致,导管感染诊断成立治 疗 局部感染:局部措施,如理疗热敷换药等,必要时口服抗生素,一般无需拔管 隧道感染:应拔出导管,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强局部处理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拔管指征,真菌感染,败血症复发,48小时抗菌治疗后血培养仍阳性及多种微生物感染,并全身应用抗生素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皮肤消毒方法 采用合适的敷料覆盖 高位因素可应用抗生素封管 输液器应每天更换 彻底冲管 使用滤器,可以祛除细菌及颗粒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导管拔除困难原因:导管置入时间过长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