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_第1页
增加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_第2页
增加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_第3页
增加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_第4页
增加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研究选题一、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应用一、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应用1、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2、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可灵活运用多个模型)3、新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4、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对我国阶层流动的启示5、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6、人口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7、“发展极”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8、“中心-外围”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9、“大推进”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10、基于“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视角对XX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二、资本与经济发展二、资本与经济发展1、中国各地区

2、资本形成现状分析(总额、结构)2、中国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3、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分析4、中国高储蓄率问题分析5、中国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6、中国农村金融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7、中国小额信贷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1、流动人口对XX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2、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研究3、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失业现状分析4、中国教育支出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或结构分析)5、中国家庭教育经费支出与家庭收入关系研究6、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状况分析7、教育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四、自然资源与经济发

3、展四、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科斯定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约束问题分析3、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4、“资源诅咒”与贵州经济发展5、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XX城市为例6、XX地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实践7、生态补偿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五、制度与经济发展五、制度与经济发展1、中国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2、XX政策对XX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3、政府干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4、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政府干预失灵问题分析5、中国人口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6、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7、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

4、及对策分析8、中国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9、中国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10、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六、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六、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1、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2、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国外援助与中国经济发展4、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现状及问题分析5、中国外汇储备状况及问题分析6、两缺口模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7、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七、其他七、其他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3、中国工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4、中国工业园

5、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5、中国现行财政与金融政策分析6、财政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7、货币政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分析8、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9、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10、中国收入分配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研究报告 要求研究领域,专业视角,数据支撑,论证严谨结构要求: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二、研究现状(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三、研究方法/思路/框架/分工四、主要发现五、结论及建议六、不足与创新之处*学习要点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技术进步技术自身的变化发展?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

6、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复习:索罗余值*技术进步:等产量曲线的内移2022-3-4资本劳动oI技术通常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它表现为物质和知识双重性质;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认识世界,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的选题通常有明确的实用目标;它的评价标准是 “新”而不是“深”;它的经济效益比较直接、确定。 *技术进步的类型 12022-3-4AICKB要素比例标准要素比例标准更多的针对单个厂商或行业;是一个生产要素的选择和使用的工艺标准IaIcIbL劳动资本0LK技术进步的类型 2*IE边际产品比例标准边际产品比例标准主要以整个经济为对象;着重

7、于技术进步对要素收益的影响是一个关于收入分配的标准IaIcIb劳动资本0三 技术进步的过程技术进步是三种既相互重叠、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综合过程:发明研究与开发创新扩散:*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特里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19011906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学,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歇尔。1909年返回维也纳接受切尔诺维滋大学的教授职位。1910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经济学教授。1912年出版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131914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被该校授以荣誉博

8、士学位。1918年,曾一度出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又曾短期出任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部长。1921年,任私营皮达曼银行经理。19251932年,又从官场仕途回到学术界,赴德国任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技术进步的过程 1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论。他试图运用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方法的变革来解释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过程,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概念 仅仅是指人口、资本、工资、利润、地租等在量上的变化的局限。*技术进步的过程 2

9、1 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5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因此“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而是把现成的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能力。*技术进步的过程 3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以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

10、,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专门意义上讲的阶级。他说:“一旦当他建立起他的企业以后,也就是当他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的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因此,一个人在其一身中很少能总是一个企业家,且企业家的职能本身是不能继承的。*技术进步的过程 42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熊彼特认为,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处于一种他所称谓的“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变化,这种数量关系无论如何积累,本身并不能创造出具有质的飞跃的“经济发展”。只有企业家实现创新,“创造性的破坏”经济循环的惯行轨道,推动经济结构从内

11、部进行革命性的破坏,才有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过程 5“纯模式”来解释经济周期的两个主要阶段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创新(为创新者)带来超额利润引起其他企业仿效第一次创新浪潮对银行信用和资本品的需求经济步入繁荣;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消失对银行信用和资本品的需求经济收缩,由繁荣步入衰退。*技术进步的过程 63 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即“个人实现”的心理 建立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坚强的意志。*技术进步的过程 74 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企业家要进行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更新。其次,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1、预

12、测能力2、组织能力3、说服能力当然,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不承担风险的*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技术进步的过程 85 信用制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经济条件信用制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经济条件银行家通过提供信用,向企业家贷款,正好就把资源放在企业家手中供其运用,这就是银行家所起的杠杆和桥梁作用。所谓信用,指的就是企业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时使用的支付手段。换句话说,信用就是专为以实现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家而创设的货币资本。信用使得个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不依靠继承的财产而独立行事。*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在不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条件下,通过内

13、涵扩大再生产来实现。其主要标志是:(1)提高技术装备水平;(2)改革工艺,采用新材料;(3)提高劳动者素质;(4)提高管理决策水平;(5)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6)使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等等。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具体地讲,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自动化、机械化逐步代替人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且自动化 和机械化的日益进步,也使资本收益率越来越高。 (3)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能够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工程知识

14、,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4)技术进步使工艺、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改善了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5)在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使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 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率,从而使生产的投入越来越节约,而产出水平越来越提高,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6)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给经济增长的内容创造了新的社会形式。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知识水平下,人们能发现的投资机

15、会总是有限的。*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2022-3-4KoMEC2rMEC1MEC3MEC*r1r2r3k1k2 k3收益递增为什么需要技术进步?不创新企业就无法继续生存发展:案例:洗衣机行业案例2003年之前,国产品牌占据了中国洗衣机市场80的份额海尔、荣事达、小鸭与小天鹅 四大家族 60但是,在2003年,几家曾经辉煌的国产洗衣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重创:无锡小天鹅 巨额亏损荣事达 再次易主小鸭 连续亏损2.7亿 沦落到“ST”公司*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江苏小天鹅集团小天鹅集团 曾经连续十年盈利但是 2002年,三项记录生产了244万台销售了100个亿亏损了8.68个亿小天鹅面临艰

16、难抉择:生产是找死,不生产则是等死2000年以前,很少有销售收入超过10个亿的家电企业倒台,但2000年以后,动辄以几十亿元规模的家电企业出局*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不重视创新而一味价格战导致这样的结局产品严重同质化盲目迷恋规模和过度依赖低端价格战,不重视创新钢材价格上涨和洗衣机价格下降,2002年每台小天鹅洗衣机亏损110元相反,海尔洗衣机:目标始终锁定用户需求不断推出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避开了价格战个性化定制达5000多个如“环保双动力”: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只有“中国创造”才能超越“中国制造”,才能战胜“外国制造”! 海尔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2.2

17、技术进步贡献的衡量单要素生产率: 意味着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外延的扩大在生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粗放型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意味着内涵扩大再生产,即集约型增长。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残差、余值。*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2.2技术进步贡献的衡量 Y= f ( K, L ) Y= K L 不含技术进步因子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 K L = 转化为增长率的形式 Y K L若: 0.38, 0.42,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3和2.2 计算 Y / Y若上述国家,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 这表明?2.2技术进步贡献的衡量 Y=

18、 A K L A Y K L = 转化为增长率的形式 A Y K LA 就是 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因子,它是促使生产函数变动的力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余值增长。*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2.2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算通过对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数学分析,得出结论:1.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资本品的增长速度、劳动的增长速度和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通过排除资本品和劳动对增长的贡献之后,作为产值增长的余额部分的得到。3.即使生产中占用的资本和劳动都没有增加,只要有技术进步,经济就可能增长。1960-1987年世界各国由要素投入物的增长表明的产

19、出增长的百分比来源:世界银行,1991年人类发展报告2022-3-4地区或组别和时期地区或组别和时期资本资本劳动力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1960-1987撒哈拉以南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73280东亚东亚571628欧洲、中东和北非欧洲、中东和北非581428拉丁美洲拉丁美洲67300南亚南亚672014总计总计652314部分发达国家部分发达国家1960-1985法国法国27-578德国德国23-1087日本日本36559英国英国27-578美国美国23275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库兹涅茨指出19世纪下半叶到20实际上半叶1000多年来,7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

20、50-70%来自技术进步引发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一些,为30%左右技术进步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为缩短19001930年,75项重大发现从研究到用于生产的平均周期是36年1950s,这一周期缩减到510年,相对于建设一个大型企业的时间*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一个经济时代区别于其它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它表征着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也推动着经济发展的进程。看图,几个主要国家GDP中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发现?(克拉克定理)产业机构演进的主要动力是?*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几个主要国家GDP中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农业农业工业工业

21、服务业服务业196519801995200519651980199520051965198019952005美国33213834262259647277英国32214643322651516673法国84223834272254627176日本94214342383148546068韩国3815742540434147455055巴西191114163344373648454958印度473829192226292831364154中国393021133849484623213147*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一、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进步一、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进步 从产业结构成长的演变过程看有

22、三次技术革命,每次较大的技术革命,都引起一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产生于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席卷西欧和北美。 第二次技术革命:20世纪初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中叶*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二、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二、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技术进步刺激需求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技术进步刺激需求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技术进步从多方面对需求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下降,市场扩大,需求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使可替代资源增加,改变生

23、产需求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第三,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二)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二)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生产领域里的技术进步总是以机器代替人的劳动为特征的。 另外,技术进步会改变国际竞争格局,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三)技术进步通过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影响产业结构(三)技术进步通过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影响产业结构变革。变革。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各产业部门实际上

24、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产业群体,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互为投入产出条件、互为技术支持的依存关系,产业关联的核心就是技术关联。*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第四节 技术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技术选择:技术选择:应该依据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或比较优势,选择最优的要素投入比例。*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oLIKKLIIQCDQ第四节 技术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的选择原则就是最优化的生产决策。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中,如早期的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按照要素的相对条件来选择技术的过程。 依照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充裕,资本严重不足的国情,应该趋向于选择何种类型的生产

25、技术?事实却正好相反,原因是?*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第四节 技术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资本的密度问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发展经济学家越来越认识到,资本密度本身并不能成为技术选择的标志。适用技术:不等于落后技术。*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第四节 技术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一般而言,技术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产出量标准论,也叫资本周转率标准论。 (2)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论。 (3)高积累率标准论,又叫扩大投资率标准论。 (4)时间系列标准论。(5)技术进步关联原则(6)技术推广可能性原则 *第六章 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第四节 技术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二、技术选择与就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指的是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对其价格比例变动的反应程度。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 K/L 的相对变动 w/r 的相对变动替代弹性的含义看图*第四节 技术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选择中的中间技术与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固然应引进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