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指导书1.0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产品。3.0职责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4.0参考文件4.1 验证小组负责检验方法验证/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确认方案的实施。4.2 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确认方案的审批,验证/确认结论的审核。5.0程序5.1 由验证小组提出验证申请,验证方案编制完成后,填写确认和验证方案 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批准后,验证方案编制人对验证小组其余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按验证方案试 验
2、。5.2 试验完成后及时编制验证报告,并填写验证报告审批表,经验证小组 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报告结论 才可实施。6.0内容6.1 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根据样品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案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 条件进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 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6.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的验证6.2.1 验证用菌株铜绿假单胞菌CMCC(B) 1
3、0 104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 26 003枯草芽抱杆菌CMCC(B) 63 501黑曲霉CMCC(F) 98 003白色念珠菌CMCC(F) 98 0016.2.2 验证用菌液制备6.2.2.1 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胞杆菌至胰酪大豆月东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c培养18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各1ml,用0.9%无 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月东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 备用。6.2.2.2 接种白色念珠菌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于2025c培养23天。取上述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月东缓 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
4、菌悬液,备用。6.2.2.3 接种黑曲霉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于2025c培养57天,加入含0.05% (ml/ml)聚山梨脂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 钠蛋白月东缓冲液,将抱子洗脱。然后,用适宜方法吸出抱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用含0.05% (ml/ml )聚山梨脂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月东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抱子悬液,备用。6.2.3供试液的制备1.1.1.1 水溶性供试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月东缓冲液或胰酪大豆月东液体培养基 溶解或稀释制成1: 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直至68。必要时,用 同一稀释
5、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 品原液作为供试液。1.1.1.2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月东缓冲液或胰酪大豆月东液体培养基 溶解或稀释制成1: 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 活性剂如0.1 %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 10倍系列稀释。1.1.1.3 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 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 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c (特殊情
6、况下,最多不超过45C),小心混合,若 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液使成1: 10供试液,保温,混合, 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必要时,用稀释液或含上述表面活性剂的稀释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1.1.1.4 肠溶制剂供试品取供试品10g,加入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置45c水浴中,振摇,使 溶解,制成1: 10的供试液。必要时,用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 10倍系列 稀释。6.2.4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
7、试验。6.2.4.1 试验组 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 1ml供 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6.2.4.2 供试品对照组 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6.2.4.3 菌液对照组 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代替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 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6
8、.2.5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白直小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值的50% ,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6.2.5.1 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6.2.5.2 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中和剂或灭活剂(表1)可用于消除干扰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在稀释液或 培养基灭菌前加入。若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试验中应设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 组,即取相应量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同试验组操作,以确认其有效性和对微生物无毒性。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表1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干
9、扰物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戊二醛、汞制剂业硫酸氢钠酚类、乙醇、醛类、吸附物稀释法醛类甘氨酸季镂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双服类化合物卵磷脂季镂化合物、碘、对羟基苯甲酸聚山梨酯水银航基醋酸盐水银、汞化物、醛类硫代硫酸盐EDTA唾喏酮类抗生素镁或钙离子磺胺类对氨基苯甲酸P-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6.2.5.3 采用薄膜过滤法。6.2.5.4 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若没有适宜消除供试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对特定试验菌回收的失败,表明供试品对该试验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同时也表明供试品不易被该类微生物污 染。但是,供试品也可能仅对特定试验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没有 抑制作用。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
10、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 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 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若方法适用性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 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查。6.2.6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的各试验菌应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微生物的回收可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或 MP附6.2.6.1 平皿法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 备2个平皿,从算术平均值作为计数结果。6.2.6.1.1 倾注法 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 “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 的去除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i勺无菌
11、平皿可,注入1520ml 温度不超过45c熔化的胰酪大豆月东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混匀,凝固, 倒置培养。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的用量应相应培养加。按表 1规定 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 平均菌落数。6.2.6.1.2 涂布法 取1520ml温度不超过45c熔化的胰酪大豆月东琼脂或沙 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入直径 90mm勺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适 宜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用量也应相应增 加。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 制备的供试液不少于0.1ml
12、。按表1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 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6.2.6.2 薄膜过滤法 薄膜过滤法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 0.45 mt径一 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供试品及其溶 剂应不影响滤膜材质对微生物的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 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 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具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 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 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
13、 般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薄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 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或10 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较多时,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中,混匀,过滤。用 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若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月东琼脂培养基平板 上;若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 板上。按表1规定条件培养、计数。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6.2.6.3 MPN法MPN法的精密度
14、和准确度不及薄膜过滤法和平皿法,仅在供 试品需氧菌总数没有适宜计数方法的情况下使用,本法不适用霉菌计数。若使 用MPNt,按下列步骤进行。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 “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 制备的供试液至少3个连续稀级,每一稀释级取3份1ml分别接种至3管装有 910ml胰酪大豆月东液体培养基中,同法测定菌液对照组菌数。必要时可在培 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接种管置3035c培养3天,逐日观察各管微生物生长情况。如果由于供 试品的原因使得结果难以判断,可将该管培养物转种至胰酪大豆月东液体培养基 或胰酪大豆月东琼脂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2天,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15、。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 2查被测供试品每1g或1ml中需氧菌总数的 最可能数。生长管数需氧*圈最口95 %置信限每管含八丰品的g或ml数MPN/或 ml下限上限0.10.010.001表2微生物最可能数检索表OOOO0U1. O459910171735171735203535383835353838389440949494949410418118119936038036038040099099019804000O.1223.5O.22 4,34455,54545 959999 5 9化 91730301830309040902006693714115624050718596 17.1111
16、9 1212 2223232338644375120160931502102900o 1110 >01000120101001201201201012012301230123112300 01122300011122233 00011112 2223333000011111111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注:表内所列检验量如改用1g(或ml), 0.1g (或ml)和0.01g (或ml)时, 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 表倍;如改用0.01g (或ml)、0.001 g(或ml)和0.0001 g (或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倍,其余类推。6.2.7 结果判断
17、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时,试验 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在0.52范围内;采用MPNfc时,试验组菌数应在菌液对照组菌数的 95%置信限内。若 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均符合要求,照所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及计数方法进行该 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确认时,若采用上述方法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达不 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查。6.3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6.3.1 验证用菌株大肠埃希菌CMCC(B) 44 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 26 003沙门菌CMCC(B) 50 0
18、94铜绿假单胞菌CMCC (B) 10 104白色念珠菌CMCC(F) 98 0016.3.2 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月东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月东琼脂培养基上,30 c35 c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中,20C25c培养23天,上述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月东缓冲 液或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 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c8C,可在24小时内使用。6.3.3 供试液的制备(同6.2.3 )6.3.4 验证方法6.3.4.1 试验组6.3.4.1.1 试验菌 根据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 择相应试验菌株,确认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方法时,采用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6.3.4.1.2 常规法 取规定量的供试液和不大于 100cfu的试验菌接入规定的 培养基中,按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中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检查。6.3.4.1.3 培养基稀释法 供试品有抑菌作用,放大培养基量,由于容器体积 限制,一般不超过1000ml。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VB开发流程的常见问题及答案
- 软件考试试题及答案总结分享
- 开放源代码软件考试题目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届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沙溪中学数学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儿童活动中心安全防范措施计划
- 明确任务分工的实施方案计划
- 校内交流与学习共享活动计划
- 软件水平考试信息处理试题及答案
- 教学日志撰写要求计划
- 2024年江苏省南京玄武区八下英语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桑蚕丝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前景竞争优势分析研究报告
- 汛期安全隐患重点排查清单
- 大厅租赁合同范本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核电站巡检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应用与展望
- 航空货运跨境电商物流新业态分析
-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 MOOC 工程经济学原理-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经济博弈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酒吧计划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