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法详解-针灸、艾灸、耳穴、刮痧及要穴 1针刺承山穴,强刺激,约1分钟见效,3分钟腹痛明显减轻. 双侧次髎穴,配合艾灸,几分钟就可以止住剧痛。 中医病例:赵XX,女,19岁。1984年4月17日下午月经来潮前数小时下腹疼痛渐剧,经治无效。1小时后患者在床上翻滚,高声叫痛,伴恶心呕吐。家人请余(一位中医往诊,立即针刺承山穴,深1.5寸,强刺激,约1分钟见效,3分钟腹痛明显减轻,诉全身无力,约5分钟患者入睡。留针10分钟起针,当晚月经来潮无阻,伴多量血块,次日可坚持上班。 按语:针刺承山治疗痛经机理不明。从治疗过程中发观以内分泌失调、气滞血瘀及精神因素所引起者疗效显著,而子宫发育不
2、良和体质虚弱所引起者疗效较差,故针刺承山穴可能调整内分泌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并有活血化瘀作用。 针双侧次髎穴,配合艾灸止痛效果非凡,立竿见影,几分钟就可以止住剧痛。临床治疗数百例,基本个个良效。 2. 舒筋散寒、活血通络的承山与滋阴补肾、调理冲任的太溪的配伍:双侧太溪穴,承山穴, 每次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疼痛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日,每日1次. 绝大多数患者在12分种内疼痛明显减轻消失。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的小腹或腰部疼痛或痛及腰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严重时可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昏厥。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尤以青年女性多见,其发病原因,常与生殖器局部病变、内
3、分泌、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我们从1994年试用承山、太溪两穴治疗痛经37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痛经患者中,1629岁30例,3040岁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经妇科诊断为原发性痛经33例,继发性痛经4例;中医辨证分型属寒湿凝滞型12例,肝郁气滞型11例,气滞血瘀型10例,肝肾亏损型4例。 2、治疗方法: (1取穴:承山(双、太溪(双 (2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后,令患者俯卧位,以6寸毫针刺双侧承山穴,快速进针,提插捻转结合运针,强刺激:以1寸毫针,直刺入双侧太溪穴,提 插捻转结合运针,针感至大腿内侧腹股沟。两穴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月经来潮
4、疼痛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日,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停止治疗,再观察2个周期。诸症消失,不再复发为痊愈,症状减轻为有效;诸症无变化或2个周期内复发同前者为无效。 治疗结果:37例中痊愈35例,症状好转2例(均为继发性痛经,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1 王某某,22岁,初诊1994年10月。病史:自月经初潮起,每次月经小腹疼痛,连及腰骶部,经量少,色暗红,夹有瘀块,得热痛减,尿清,便溏。妇科诊断为痛经。曾口服元胡止痛片及调经丸,疗效欠佳。 望诊:舌苔白腻。切诊:脉沉紧。 中医辨证:寒湿凝滞型。 治宜:温肾散寒,化瘀止痛。 治疗:取承
5、山(双、太溪(双,经1次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嘱其每次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3次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2张某某:40岁,于1995年8月来诊。诉:每行月经后腹痛,头晕、心悸、经期正常,腰痛绵绵,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 望诊: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 切诊:脉沉细。 中医辨证:肝肾亏损型。 治宜:补气养血,调理肝肾。 治疗:取承山(双,太溪(双。经1次治疗后,疼痛缓解,诸症减轻。治疗3个周期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5、讨论 (1承山、太溪两穴治疗痛经,不仅止痛效果显著,而且起效时间快,绝大多数患者在12分种内疼痛明显减轻消失。此外,此法操作简单、便捷、效果好,花费少,是目前其他
6、治疗方法无法相比的。 (2从治疗上来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继发性痛经若器质性病变较重,应配合进行相应的治疗,否则效果将受影响。 (3祖 国医学认为,痛经的病机总归于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肝郁气滞型肝法肾亏损型等四种原因所致。针刺承山穴,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太溪,能通调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互为表里,互为补充。这一阴一阳的配伍,也正符合明代杨继洲所说:“圣人之定穴也,有奇有正”的论述。这里所谓的 奇、正就是指阴、 阳、表、里、相反相成,相互为用;也就是舒筋散寒、活血通络的承山与滋阴补肾、调理冲任的太溪的配伍关系。 (4根 据经络循 行理论: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和带脉相会,
7、绕带脉又冲激任督二脉;正可驱除胞宫之寒滞,运行气血,温煦下焦。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抵阴 谷,贯脊会督脉环出于前,循商曲,贯肝,入肺;正可补益气血,调理冲任,滋补肝肾。因此,采用承山、太溪治疗可以起到:通行气血,调理冲任,温熙 下焦、滋补肝肾、平衡阴阳之作用。 (5现代医学认为:针刺穴位, 可促使多种镇痛物质的分泌;可激活内阿片肽、5-羟色胺等中枢神经递质的活动;调动了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或痛觉调节系统的功能,起到了生理性镇痛的作用; 这就是针刺止痛的基础,1981年,全国临床工作会议就提到了针刺相应的穴位能调整内脏功能,对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的剧烈疼痛,给予针刺 ,可使痉挛缓解。针 刺还可使多种内
8、分泌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以上几点,也就是针刺承山、太溪两穴治疗痛经的机理。 3. 艾灸或按揉:每次月经前5-7天进行。以肘带腕、腕带掌指,旋圆揉拿,使局部发热为度。手法要领:施术要柔和、深透、持久、有力度;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相济,气力相宜。 一般按证型分3组。主穴:1、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2、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3、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配穴:肾俞、次髎、地机、天枢。 患者仰卧位,取关元、气海、曲骨、子宫穴,用中指揉法,每穴3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佳。 患者俯卧位,取肾俞、气海俞、次髎穴,用中指揉法,每穴3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佳。 在腰骶部涂以介质,用小鱼际擦
9、法横擦腰骶部,以患者感到热力渗透为佳。 捏脊57次。每日1次,以经期3天开始至月经期末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 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对于月经病症,中国传统医学中早有记载。古代医家认为冲任督脉,一源而三岐也,皆起于胞中,月经病与三者的盈亏密切相关。 刘完素在妇人胎产论中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即行,皆从厥阴论;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妇人一生之中
10、在不同的年龄段,于肝、脾、肾的关系有所不同。 它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经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所以,治疗本病应以通为主,以补为佳。 手法皆应以轻柔,补益的手法为主。根据灵枢·经脉中各经络循行所说,曲骨、中极、关元分别为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三经与任脉在腹部交汇之处,故取三穴操作有取肝、脾、肾三经之精血充养冲任,濡养胞宫之意。 督脉贯脊属肾,得肾中命火温养全身,故揉肾俞穴,横擦腰骶部,捏脊,皆可鼓动一身之阳气,温养一身之气血。冲脉“渗三阴”,“渗三阳
11、”,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 是全身气血之要冲,冲脉之气血充盛,才能使胞宫有行经孕胎的生理功能,故从肝、脾、肾三脏为妇人气血之基的理论基础上治疗本病,以调理冲、任、督三脉气血为 主,取得满意疗效。 体穴三阴交主治妇科诸疾,而痛经又多因寒湿而致,故治疗时加艾条温 灸能够达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使痛经治愈。痛经治疗一般适宜在行经前5天治疗为好,以后每月巩固性治疗,以达到治愈目的。 子宫穴 子宫反射区(内踝后下陷处) 痛经病的发生与肝经关系密切,肝气郁滞,脉道不通,及于冲任,冲任不畅,血行受阻故痛,取去内踝1寸处之中封穴,治疗小腹部疼痛,此为循经远端取穴,病在中,下取之, 内关穴: 缓急止痛
12、,降逆止呕, 以内关穴为主,配合相应穴治疗痛经 根据通则不痛,辨证施治,因虚而致痛者,以补为主,故以肝俞、肾俞、照海补养肝肾,调理冲任,足三里补脾胃益气血;因气郁而滞者,以气海为任脉经穴通于胞 宫,理气活血,太冲为足厥阴原穴,疏肝解郁,调理气血,气海合以三阴交调气行血;因寒湿凝滞而致瘀滞不通者,以温经化瘀为主,故取中极通于胞宫调理冲任, 温通胞脉,水道属足阳明经穴,意在温经止痛,地机为脾经郗穴,可健脾利湿。 地机穴Dìj(SP8)是属足太阴脾经,其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正坐或仰卧位,在阴陵泉直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
13、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可治疗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 痛经,遗精等症。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配合穴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股内侧痛多由气虚寒凝,经脉失养,肌肉挛缩而成。其病位属脾经所过之处, 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 4. 耳穴取神门(止痛要穴)、交感、子宫、皮质下穴 耳穴取交感、子宫、皮质下三穴。耳穴交感有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调节血管的收缩作用,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子宫有补肾益精、调经止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汽车修补漆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5150台新生儿黄疸治疗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纪念“九一八”事变主题班会5篇
- DB11∕T 1606-2018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 供应合同样式
- 企业管理咨询行业技术规范与应用
- 【语文】第14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样式二)与流动资金借款的合同4篇
- 河北省唐山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营业厅安全管理规定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28121-2011非热封型茶叶滤纸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苹果栽培学完整版课件
- 沁园春长沙完美版课件
- 专升本《建筑力学》-试卷-答案
- 2020年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