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内容理解: 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造就的道理。第一层(1):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经历,说明人才必须经历一番磨练。第二层(2):论述人若要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历艰苦磨 练。第二部分(3.4):论述人处困境才奋发、国无忧患必灭亡的道理,并归纳出中心论点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历困难、挫折才能有所作为。第二层:(入则无法家拂士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从发面有个人 大,并归纳出中心论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指责任 人恒过 过:犯错,犯过失而后喻喻:明白,了解过:犯错,犯过失(名词用作
2、动词)入:在里面,指国内生:使.生存发展死:使. 衰亡劳其筋骨劳:使劳累空乏其身 空乏:使资财缺乏推论出治理国冢只有经历内忧外患才能 E E二、词语积累:1 1、实词积累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被任用被选拔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 任:担子,5而后作 作:奋起,有所作为2 2、词类活用1人恒过2入则无法家拂士形容词使动用法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2三、理解内容1 1、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 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 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 物及事例,是为了更
3、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2 2、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人要经历的磨炼?磨练的益处是什么?参考:思想磨练、生活磨练、行为磨练;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3 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段做铺垫。4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吗?参考: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 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8行拂乱其所为舌L:使.扰乱9所以动以忍性 动:使丿惊动 忍:使坚韧(动词使动用法)3 3、常考虚词介词,从困于心,衡于虑介词,在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由
4、于,其:代词,他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连词,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常常 然:代词,这样4 4、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入则无法家拂士曾:同“增”,增加衡:通“横”,梗塞,不顺拂:通“弼”,辅佐。3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 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5、 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使有积极进取、不断改正之心。6 6、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5、?参考: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 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 毁灭。7 7、 本文中孟子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国家萎靡死亡。8 8、 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答: 客观上,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艰苦的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思,增加能 力;主观上还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 起到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9 9、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内有法家拂晓士,外有敌国外患。1010、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 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参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 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 希望,包蕴着力量4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
7、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 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1111、 第 1 1 段与第 2 2 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参考:由第(1)段的六个特殊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普通性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 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 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 才干。1212、 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 “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13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8、空乏其身, 行拂 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 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1414、文章第 2.32.3 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15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 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 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
9、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 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16. 请写出至少 2 2 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1717、本文讲了哪两方面的问题?有怎样的相似之处?这样写的根本目的?答:造就人才,自理国家。造就人才需要艰苦的客观环境的磨练和自己的主观努力, 而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与个人的成长因素相似,要有因敌国而生的忧患意识(客观环 境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有法家拂士这样的贤臣,国家便会繁荣强大。1818、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会殃及国家。这印 证了本文什么观点?这一点提醒我们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提醒我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我们不能安逸享乐,应有忧虑意识。(结合现实问题例如:面对金融危机的今天,我 们应有忧虑意识,不应该以大国自居;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有忧虑意识, 使祖国早日统一。)1919、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影响至今,激励着一代代人战胜磨难,走向成功,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文章,请你谈一谈,忧患一定能使人成功吗? 答: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奔驰SL63AMG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仿兔毛女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鲜曝黄姑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嘉兴梧桐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环评报告
- 货车租赁合同的签署条件
- “自助”还是“无助”?社交焦虑对自助服务技术使用意愿的影响
- 城市综合管廊人体异常行为检测
- 2025-2030年书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财务管理(FMS)系统开发合同
- 智能旅游设备维护合同
- 互联网+农产品商业计划书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公司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2025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 择校入学合同协议
- 演出补充合同协议
-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5届山东省高三第七次学业水平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软装清洗教学课件
- 食品储存管理制度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