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力和机械练习_第1页
13力和机械练习_第2页
13力和机械练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习题1. ( 2011安徽)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A. 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2. ( 2011宁夏)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当重锤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是 力,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是。3. ( 2007 ?成都市)如图所示,物体 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 N ;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 B所受的摩擦力是N。4. ( 2007 ?桂林市)质量为 1.5t的直升机停在机场上时,

2、对地面的压力是N ;当它悬停在空中时,旋翼要提供的向上托力至少应为 N。5. ( 2011黄冈)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的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B. 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C. 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D. 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6. ( 2011无锡)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

3、6甲弹簧的长度/ cm6. 09. 012.015.018.021.024.0表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S6乙弹簧的长度/ cm6.07.59.010.512,013.515.0(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仲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大“或“小”)。(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7.( 2011兰州)某同学看到家里的书柜门松了,关不紧。他找到一张纸折了几叠后夹在柜门与门框之间,书柜门

4、就关紧了,这主要是通过增加 的方法增大柜门与门框之间的摩擦力。& ( 2011兰州)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 Ikg的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 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N ;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9.( 2011年杭州市)(6分)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

5、上受力情况为 米袋刚放上输送(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10. (2011 鸡西)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 属于平衡力的是的摩擦力11. ( 2011绵阳)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水平拉力Fi作用下,A, B 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甲 0 E紧 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局推/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贝UF2是 N ;若要讣图乙中的/、在水平桌面上

6、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局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12. ( 2011安徽)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舷码,使滑块做匀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填选项前的编号)木板的质量 mi,滑块的质量业:祛码的质量nb,托盘和袪码的总质量 m。(2) 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o (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 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o(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风,请你写出其中

7、的一点:一13. ( 2011潍坊)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A. 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序号实验条件测力计不数/N长方体木块的放置表面情况压力/N1平放木板81.62平放木板122.43平放木板163.24侧放木板163.25竖放木板163.26平放木板上铺棉布82.47平放木板上铺毛巾84.0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刚组的同学利用有关装置及器材进行实验,数据如下由序号为1、2、3的三次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2) 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三次实验.(3) 由序号 的实验可验证

8、猜想 C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4)根据表中信息,能否验证猜想D? (填“能”或“不能”).14. ( 2011南京)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木板面木板面拉动木块;数据如(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接触面压力/N滑动摩擦力/N号1木块与木板2.00.42木块与木板2.50.53木块与砂纸2.00. 6(2) 分析(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 在第次实验中如果用 0. 5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15. ( 2011达州)“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B、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D、与压力大小有关实验室提供的器材:一面较光滑一面较粗糙的长木板、两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1) 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是因为由 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下表是小李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次数压力长木板表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 快慢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1一个木块较光滑平放很慢2.22一个木块较光滑平放慢2.23一个木块较光滑平放较快2.2小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猜想序号)是 (填“正确”或“错

10、误”)的他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o(3)如果他要验证猜想 B,他的操作步骤应是:a、b、 o16. ( 2011包头)(4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o(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甲 乙机械习题(一)1.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问题作岀下列选择:A、杠杆保持平衡B、将顺时针转动C、将逆时针转动D、无法确定转动方向(1)若将

11、两边的钩码都向支点移动一格,那么观察到的现象将是()(2)若在两边再各加挂一只钩码,那么观察到的现象将是()2.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悬挂物炉4.5N,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F与杠杆成30。角,当杠杆平衡时尸的大小是 N.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0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尸作 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为尸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尸 的示意图 及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7缓鬥/)。6.图中那个人背了点东西多费劲!你将建议他作下列哪种改进呢(A.腰应当直起来B.步子迈得小些C.两于往前移一移D.将棒往前拉一拉,使物体更靠近人些10.如图,要在杠杆的/端作用一个最小的力尸使杠杆平衡,在图中

12、画岀这个力的力臂Z及这个力的示意图。4.“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可采用如图所不的装置。实验时让横杆血?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o若开始实验前发现B端下沉,可将 B端螺母向 边调。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则在C点应挂 只钩码杠杆才能平衡;若C点不挂钩码,改在点用弹簧测力计拉,为使杠杆平衡,这时弹簧测力计的最小读数应为N,拉力的方向如图所不是用开启瓶盖的板手掀开瓶盖。板手相当于一个杠11.如图所示,直角轻棒可绕。点自由转动,A5=30cm, 6A=40 cm,在站的中点C处挂一重为G的物体。要使它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则在棒的/端至少应施加多大的力A. Q 2 67 5 B. F=G/ 2

13、 C. 4267 3 D. F=G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它的支点0,画岀它受的动力(幷)和阻力(禺)的示意图&如图所不,一根重为G的均匀铁棒创可绕。自由转动,原来处在竖直位置(图中实线)。若用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的力尸拉它的/端,在它绕。点转动的过程中,尸的大小变化情况是()12.如图所不,棒创是可绕。点转动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端,杠杆平衡。保持杠杆的位置不动,缓慢地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9.像图那样,用始终垂直于与木头的力尸将木头慢地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力尸大小将A.不变B.渐渐变小C.渐渐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直到弹簧测力计转到竖

14、直/C方向(与杆垂直的方向)、或者 方向用力时,5.如图表示用杠杆提重物。沿他方向(竖直方向)、或者沿沿/ 向(水平方向)都能使杠杆平衡。其中,沿 这个力的力臂最长,其力最小。某人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杆的 /端,沿水平加方向拉住使杆在图不位 置平衡, 若他缓慢地使弹簧测力计向竖直心方向旋转,且保持杆的位置不变,旋转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怎样改变呢?答 A.保持不变B. 渐渐变大C. 渐渐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E.先变小后变大13.如图所示,弯曲杠杆的一端挂有重物G。在杠杆上画岀一个能使杠杆平衡且为最小的力F。机械习题(二)1.请在如图所不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2.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如

15、图的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移动。其中/是滑轮,E是滑轮。3. 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物重为40N,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20N,作用在绳端的动力尸是 N ;若动力移动 20cm,则物体上升 cm,4.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5、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A. Gi=2G? B. G=G 2 C. 2GI=G2 D. G=3G 25. 如图所示,摩擦不计,物重为 lOONo(1) 若动滑轮重不计,匀速提升重物时绳了的拉力为 No(2) 若动滑轮重为匀速提升重物时绳子的拉力为 N。(3)若将绳子向上拉动 4m,则物体向上移动m6. 用两个滑轮及绳子来组

16、装滑轮组,最多可以有一段绳子承担物重.当被提升的物重为600N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至少为 N才能使物体匀速上升,这里所说的“至少”指的是在的条件下。7. 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5段绳子承担,绳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共重20N。若在匀速提升重物时,绳端的拉力是100N,则被提升的重力为()A. 400N.B. 480N.C. 500N.D. 520N.& 一个体重为500N的人,经测定他的手臂最大可发挥700N的拉力。若这个人用一个定滑轮来提升重物,他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为()oA. 1200N B. 700N C. 500N D. 200N9. 要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250

17、N的重物,而串绕滑轮组的绳子最多只能承受250N的拉力。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该滑轮组中至少有()。A. 一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B.两只定滑轮和三只动滑轮.C.两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D.三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10. 如图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已知物重为100N,使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40N。则物体在匀速运动-007过程中受的合力-Q?是 N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 N。11. 如图甲和乙中,都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请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 答问题:(1)在图甲中画绕线,使得绳端往下拉时,重物往上升。它将有 段绳了承扒物重。(2)向上拉时,重物往上升。

18、它将有在图乙中画绕线, 段绳子承担物重。使得绳端(3)设物重G为200N,摩擦不计,动滑轮的重不能忽略,串绕滑轮组的绳了最多只能承受50N的拉力你将选用它们中的哪一个来提升重物?(4)若在实际提升物体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是44N,求该滑轮组动滑轮的总重。12.如图所不,物重 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由(1)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则拉力启N,物体上升cm。匚20cm,则拉力4N,滑轮向上移动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cm。如图所不,滑轮重不计,滑轮与转轴的摩擦不计,在拉力F作用下可使物体匀速运动。 如果拉绳的速度是卩,则物体移动的速度卩如果已知拉力 F是6N,那么可知()A.物重为12N.B.物重为3N.C.物重为2N.D.物体受摩擦力12N.E.物体受摩擦力3N.F.物体受摩擦力2N.14.如图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滑轮转动时的摩擦不计。物体/重800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