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桥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 段的施工。2 .作业准备1 .对施工图的审核已经完成。要求各工序操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工序 的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2 .过渡段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地面松软表土及 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3 .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A、B组填料、水泥、碎石等原材料。3 .技术要求1 .填料要求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的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

2、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大于10%级配碎石材料由块石、天然卵石或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过渡段用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如表 3.1.1所示:表3.1.1过渡段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级配 编R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2 .施工要求过渡段基底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后应按照设计要求作好地面排水,软土、松软土、膨 胀土和黄土地基地段,应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施工

3、质量无不利影响。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地 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按照设计要求掺加水泥,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 4h内使用完毕。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 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掺水泥级配碎石不宜在雨天和气温5 摄氏度以下时填筑,降雨前应对已经摊铺的水泥级配碎石尽快碾压密实并覆盖。过渡段与混凝土结构物连接时,应在结构物防水层与保护层完工、土亏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

4、、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过渡段路基填筑应与相邻路基工程同步施工。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按设计要求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级配碎石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实。级配碎石才有用平地机摊铺,机械不能到达部位人工配合布料,级配碎石含水率宜略大于最优含水率,布料采用方格网控制,运输车辆应由远到近卸料。级配碎石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分层填筑厚度按试验室确定的厚度控 制。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应对称分层填筑。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距结构物2m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部填筑厚度小于 1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宜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

5、面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碾压。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宽度不小于40cm。施工完毕养生期内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应与过渡段级配碎石及相邻路基填筑施工相协调,避免交叉作业时互相干扰。(11)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除了满足基床以下路堤填筑的相关要求外还需要符合下面的规定: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应分层填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或距结构物2m范围内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压实,压实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填料分层填筑厚度应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厚度控制,使用小型压实机械

6、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使用重型压实机械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i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宜与过渡段级配碎石、相邻路基同步分层填筑,不能同步填筑时,应在填筑交界设置台阶,台阶坡度宜为1:2,高度约0.6m。4 .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 .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2 .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 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 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 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

7、部位及在台后 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 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15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形式见 图 4.1.1 。L=a+(H-h)*4 且不小于 20m图4.1.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示意图3 .施工工艺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桥台基础顶面以下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桥 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 机碾压密实.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具压 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

8、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过渡段基底处理分层、分区碾压拌合水泥级配碎石汽车运输至现场质量检测与验收图4.2.1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图检验合格进入 下层施工4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 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具压实 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 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

9、填筑。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5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施工方法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形式见图 4.2.1-1、图4.2.1-2、图4.2.1-3、所示。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具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 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 响结构物的稳定。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 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无

10、昨轨道为2.0有昨轨道为1.5L=2+2* (H-h)轨底线20级配碎石掺3%水泥+h2.涵洞H回填混凝土6。横向结构物顶及两端各20砸围内级配碎后掺5%水泥基床表层基床底层一 1:2基床以下4.2.1-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一)无昨轨道为2.0有昨轨道为1.520L=2+2* (H-h)轨底线横向结构物顶及两端各20mfE围内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水泥基床底层2.施工工艺涵洞1:260基床以下第酒回填混凝土图4.2.1-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二)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图 4.2.1-3. 一., 一一. 事匕串 .,A组填料基床以下填料2.0附注:同束喀班士路堤与

11、横睢惆遮防邮增阵港)计图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4.2.2-1 所示。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 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 60MPa/m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过渡段基底处理拌合水泥级配碎石检查合格,涵洞基坑碎回填

12、汽车运输至现场过渡段本体分 层填筑分层、分区碾压检验合格进入 下层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 图4.2.2-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施工要点横向结构物顶部及其两侧各 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掺 3%水泥。压实标准 应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过渡段,过渡段沿线路方向为倒梯形,底宽2.0m,坡度1:2。当横向建筑物顶至轨底距离小于 2.0m (有碎轨道为1.5m)时,结构物顶至基床表层 底分层填筑级配碎石掺水泥。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 两交点之间,路基填料为级配碎石掺水泥,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基坑应以混凝土

13、回填或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 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 K30> 60MPa/m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 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6.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 .施工方法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见图 6.3.1-1、图6.3.1-2、图6.3.1-3所示。图6.3.1-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一)路堑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基床底层基床以下地面线级配碎石掺、水泥硬质岩二二混凝混凝土 硬质岩附注:图6.3.1-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二)路肩线充填. 混凝土图6.3.1-3 路堑与横向结

14、构物过渡段示意图(三)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续亨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 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规程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 厚度不宜大于15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2 .施工工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 6.3.2所示。图6.3.2 路堤与

15、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路堤基底清理、路堑表层清理f检验合格后进 入下一层施工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3 .施工要点路堤与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在路堤侧设置过渡段,路堤侧 20m至路堑侧不小于5m的范围内基床表 层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要求,基床以下过 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K30> 150MPa/m Evdl&g

16、t;50MPa孔隙率 n<28%线路为无碎轨道时还应满足 Ev2>80MPa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5. 施工要求1. 基底处理过渡段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桥台、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过渡段路基填筑应与相邻路基工程同步施工;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桥涵基础施工前完成,基础处理与桥台、相邻路基同时进行。过渡段路堤高度小于3.0m 时,原地面处理后的质量应符合表3 的规定,过渡段路堤高度不小于3.0m 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凭证后,应用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密实

17、,并满足 日不小于30MPa2. 结构物基坑回填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结构物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混凝土机械拌制,插入式或平板振捣器振捣,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横向排水坡度预埋软式透水软管,夯填砂层。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路堑与横向结构物基坑回填级配碎石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平行于涵洞背壁面碾压或小型冲击夯分层夯填施工。3.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石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对称进行。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石由拌和站集中拌制,自卸汽车

18、运输,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水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压实遍数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距构造物边缘2m 范围,机械难以施工部位,由人工摊铺,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每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层施工。4. 倒梯形过渡段(填料过渡段)A、 B 组填料倒梯形过渡段A、 B 组填料与路堤按水平分层同步施工。A B组填料由隧道、路堑开挖弃磴或取土场取土进行级配加工,自卸汽车运输,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填筑层厚及压实遍数等施

19、工参数通过填筑工艺试验确定,满足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要求及设计要求。5.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与相邻的路堤按水平分层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A、 B 组填料由路堑开挖弃碴或取土场取土进行级配加工,自卸汽车运输,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填筑层厚及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通过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分别满足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路基填筑压实质量要求及设计要求。6 .基床表层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与路基基床表层同步施工。填筑所用水泥级配碎石由拌和站集中拌制,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 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 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i压

20、实质量满足基床表层 级配碎石压实要求及设计要求。7 .刚性过渡段混凝土施工基底检验测试合格后,洒水湿润,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 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立模浇筑。过渡段混凝土一次性施工完成。施工完毕混凝土 初凝后,覆盖洒水养生。8 .过渡段的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过渡段范围内的路肩上应布置沉降观测桩; 软土地基地段的过渡段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土地基表面沉降、位移观测。测点布置宜与 相邻路堤软土地基表面的沉降、位移观测位置相协调。图5.8.1过渡段试验检测图5.8.2过渡段分层填筑标高线图5.8.3 人工配合夯实图5.8.4 填筑完毕6 .劳动组织表6.1 人员配置表

21、序号工 种人数工作内容1测量工2负责路基放样2技术人员1负责现场指导、交底、检查3试验员1负责路基质量检测4安全员1负责沿线安全防护5领工员1负责现场施工6队长1负责施工现场协调工作7普工5配合现场机械施工7 .材料要求过渡段填料的各项原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的施工材料按照相关的技术条件 及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8 .设备机具配置表8.1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用途备注1ZL50G装载机台1配合推土机或装车2自卸汽车台5填料运输3推土机台1粗平整4压路机台1路基每层压实5平地机台1精平整6洒水车台1除尘表8.2测量及试验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土工类1灌砂筒

22、M5R 4 200套各102土工筛()300mm套3一烘箱、天平类1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A台22电子天平200g/0.0001g台33电子天平2000g/0.01g台34架盘天平5kg台35电子秤15kg/1g台36电子磅秤100kg台3三测量仪器1全站仪LEICA TS06套1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2电子水准仪DINI03套13水准仪DSZ2套1450m钢尺HSP-50把1四试验检测1K30荷载板4 300套12EDTA测定仪套13EV2检测仪AX01套14EVD检测仪GMBH套29 .质量控制及检验9.1 质量控制1 .路基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填料与原材料

23、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试验与检测控制。过渡段填筑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临时排水措施。桥台 背后排水系统应与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协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压路机碾压部位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i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i具体厚度参照试验段结果, 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 15cmi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 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2 .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 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 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 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

24、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 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9.2 质量检验1 .过渡段基底处理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 开挖处理后的基底应碾压密实,压实质量满足下表规定:表9.2.1-1基底处理后的压实标准指标过渡段路堤高度0 3m过渡段路堤高度3m动态及形模星Evd>40 MPa>30 MPa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 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 中部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

25、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 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 3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 .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基坑采用碎石或灰土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具压实质量 应满足动态变形模量Evdl> 30MPa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基坑回

26、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 50mm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基坑采用灰土回填时,灰土应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灰团、灰条和花面现象。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3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m皆由样才金验1次颗粒级配。检验方法:在填筑现场抽样,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查验填料出 场试验报告。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

27、批号的水泥,每 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 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水泥进场时间超过3个月或受潮结块时应复检。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指标地基系数K30 ( MPa/m动态义形模量 Evd (MPa压实系数K压实标准>150>50>0.95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表 9.2.1-2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 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

28、验动态变形模量(Evd) 3 点,其中1点应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 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 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摊铺厚 度及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层检验1次。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 90cm抽样

29、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EDT给量法进行检验。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9.2.1-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 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 方法1纵向填筑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2纵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 计算4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填料前应对运 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检验数量:每10000m显土性明显变化时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检验方法:查看填料出场试验报告。在填筑现场抽样,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颗粒分析检验,并在每层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最大粒径 和级配有无明显变化。在填筑压实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