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1页
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2页
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3页
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小古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小偷。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家:指这家人。智:认为聪明。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

2、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填序号)。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2.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 )

3、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3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少女:_   溺:  _ 故: _   堙:_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_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_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3. 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逢老媪方磨铁杵(_)  太白感其意(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4. 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5、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与“如日出之阳”中的“之”意思相同。B.“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C.“吾年七十,欲学”中“欲”的意思是想要。D.“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的意思是:为人臣子可以戏弄自己的国君。2少年儿童的学习正处在   的阶段。A.如日出之阳 B.如日中之光 C.如炳烛之明3师旷用_(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方式向已经_岁的晋平公说明了自己对晋平公想再学习的看法。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6、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然:正确。故:所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C.兽见之皆走 皆:都。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B

7、.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5你如何评价

8、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_6.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词。曰 (_) 溺(_)堙 (_) 故(_)2阅读后回答。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4精卫用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的精神。7.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注释)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

9、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好学(_) 晨夕不休(_)   悬屋梁(_)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孙敬的方法是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_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节选自韩非子&#

10、183;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使:让。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为:给,替。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 l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立:继承王位。好:喜欢。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11、160;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9.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释)徙:迁徙。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师事:以师礼相待。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肆:店铺。辄:就。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充的祖

12、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2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C.学习目的 D.学习范围3王充家境_(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_的方法来读书的。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13、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父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2)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3)期行:相约同行(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5)尊君在不(f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_(时间)同行。因为_ ,元方斥“友人”无信,因为_,元方斥“友人”无礼。在与元方的交谈中,友人的心

14、情经历了从_到_的转变。2陈太丘与友期行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_。(书名)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门外戏_ (2)日中不至_4如果你是文中“友人”的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你对他有何建议?_11.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A.对,是 B.答应,信守C.这样,如此 D.表示一种语气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尝/与诸小儿游。B.诸儿竞/走取之。C.此必苦/李。

15、D.唯戎不/动。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_。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12. 文言文阅读。  松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至:到。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3想一想,写一写。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可以(_)。13.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