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 姓名:_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1“ _ ,_”这正是曹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的体现。2欣赏着迷人的春景,我们会不觉地吟诵朱熹的名句“ _,_!”3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4“_,_”,表达了作者_ 对即将到来的丰收之年的喜悦。5草原第一自然段按_顺序来写,先写了_、_,再写了_、_、_,勾画出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6十五从军征一文中表现从征历史之久的诗句是“_,_ ”。二、 积累运用。1古诗中风景如画,这有黄河,如“_,_”;这里有寺庙,如“_,
2、_”;这里有花木,如“_,花木成畦手自栽”;2读“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两个描写夏天的成语_和_;我还想到了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_,_”。除了处暑外,我还知道的节气有_、_、_;我积累的农谚有_,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有_,_。3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谷指的是:稻、麦、_、_、_,五音指的是_、_、角、_、_。4学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能设计一条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_,_。青山不老一文中,我们认识了_。三黑与土地的作者是_,表现了农民_的情感。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体裁是_,作者为_,原名_。本课以_为经线,以_为纬线结构全文,重点写了腊八、_、_和元宵这四天的
3、情景。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一篇_,是_(谁)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讲述了_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_的精神。3.十六年前的回忆按被捕前、_、_、_的顺序来叙述,赞扬了李大钊同志_、_的崇高品质。4.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是_,课文主要从_和_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请写一句周总理的名言_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1本学期,我欣赏了_谱写的月光曲;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在音乐上结为知音朋友的_和_,感受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展出后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会_。最后得出_的生活总结。3正如鲁迅的诗句“
4、_,_”所说,重视亲情不意味着不顾大义。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1.少年闰土中作者写了闰土的四件事:雪地捕鸟、_、_、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_的农村少年的形象。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_、_、_、_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_的人,表达作者对伯父_之情。3.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了人要_、_,“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4.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_、_、_三方面介绍了与地球有关的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_。5.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描写了_。诗中用_的口吻,表明了他们对_向往,抒发了作者_。江南春描绘了一
5、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_图,表现了诗人_。6.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居室的环境景物,赞美了湖阴先生_的品格,抒写了诗人_。六、 课文内容回顾。1学弈写了两个人同时在_的教导下学下棋而学习效果却_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_。2两小儿辩日中博学的_面对两小儿的争辩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和孔子_的态度。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_,不断_,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观点。4表里的生物按照_的顺序,讲述了“我”小时候对_很好奇,由“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这一观点出发,逐渐推断出_,并相
6、信了父亲说有个小蝎子在表里面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_,是个善于观察、爱_的孩子。5周易中说明在面临发展受阻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的句子是“_”;礼记中说明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的句子是“_”;师说中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荀子中也有类似观点的句子是“_”;淮南子中表达不应遵循守旧的意思的一句是“_”。七、 填空题。1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_和_两部分内容,_这一部分写得详细,_这一部分写得简略。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描写的地点是_。 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3把古诗补充完
7、整。日暮汉宫传蜡烛,_。中庭地白树栖鸦,_。终日不成章,_。河汉清且浅,_。4长歌行中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_,_ 。我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是_ ,_ 。八、 按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作者按照_顺序,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2腊八粥的作者是_,课文详写了_,略写了_,详略分明,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_。3迢迢牵牛星选自_。此诗借民间传说中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_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_。4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_的诗作。全诗前两句_,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5寒食是一首_诗,诗中的
8、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_。6正月初一那天的早餐,人们通常喜欢吃年糕,寓意“_”,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意“_”;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暗含对于“_”的怀念之情。小朋友们还特别盼望得到压岁钱,传说压岁钱寓意“_”7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王安石的“_,春风送暖入屠苏”让人想起温馨幸福的_节,杜牧的“_,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想起哀思如潮的_节;王建的诗句“_,不知秋思落谁家”让人想起合家团圆的_节。九、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成语“_”可以再来形容诗文、书法、歌唱等自然流畅,不受约束;成语“_”可
9、以用来形容公园里的假山结构巧妙。2伯牙鼓琴的故事选自_一书。人们通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一词比喻知音难见或乐曲高妙。3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_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表现了他_的演奏技艺和对劳苦人民的_。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像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_之情,让人回味无穷,我还读过他的散文作品_。2那个星期天中的“我”在那一天经历了_、_、_的心情变化,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抓住了“我”和母亲的_、动作、_、_等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十一、 课文理解与填
10、空。1按原文填空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过去;默默时,便从_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_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2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匆匆的作者_,在文中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_。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他第一次盼望的是_,结果母亲没有兑现承诺,原因是_。十二、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 浪淘沙的作者是_朝的_,寄托了诗人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憧憬的诗句是: _。2 _的江南春,采用了_相衬、_结合、视觉与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等多种方法。3 _的书湖阴先生壁暗用的典故是_和_,采用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达了湖阴先生的爱美的情趣。十三、 根据
11、课文内容填空。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2.寒食一诗中“_,_”两句,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景象。3.长歌行中“_,_”两句告诫人们要趁青春年少,奋发向上,有所作为。4.北京的春节是按照_顺序写的。腊八、_、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过小年、正月初六等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5.腊八粥中“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将八儿盼粥时的_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
12、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和_之情。2._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_,_。3.日暮_,轻烟_。4.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诗人游子情的诗句是“_,_”。5.在“快乐读书吧”学习活动中,我读的名著是_,其作者是_,主人公是_,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是:_。十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少年闰土选自_写的_,写出了“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2由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所引申出的成语是“_”。这个故事中的_和_是知音。3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喜爱戴嵩画的_,最后得出_的结论。十六、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
13、空。1我们形容一个人唱歌跑调时,经常说“五音不全”,“五音指_、_、_、_、_。农民伯伯都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中的“五谷”指的是_、_、_、_、_。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的地方升起来。_的海面上,_洒满了银光。月亮_,穿过_轻纱似的微云。这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演奏_时产生的_。3读了朱熹的观书有感,我明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_”的道理。十七、 积累运用。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2七律长征中总括全诗的句子是:“_,_。”3当我们遇到困难,不知道前方的路该如何走下去时,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
14、“_,走的人多了,_。4春天,我来到郊外,看见到处姹紫嫣红,繁花似锦。不禁吟诵起朱熹的诗句:“_,_。”5回忆伯牙鼓琴完成练习。(1)“鍾子期死,伯牙破琴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足”的意思是_,“鼓”的意思是:_。(2)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一个成语概括)。答案1、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上到下 天空 空气 小丘 平地 羊群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2、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茅檐长扫净无苔 艳阳高照
15、烁玉流金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春 雨水 春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稷 麦 菽 宫 商 角 徵 羽 节能珍惜资源 减排爱护环境 苏鹤田 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3、散文 老舍 舒庆春 时间 人们的活动 除夕 正月初一 演讲稿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被捕后 法庭上 被害后 忠于革命 忠贞不屈 何其芳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4、贝多芬 鲁迅 锺子期 俞伯牙 苏轼 杜处士 尾搐入两股间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5、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见多识广、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谈水浒
16、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无限爱戴、崇敬和怀念 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 地球渺小 资源有限 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黄河的雄伟壮丽 淘金者 对美好生活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景 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高洁 闲居的恬淡心境6、弈秋 截然不同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孔子 实事求是 发问 解决疑问 事情发展 表的嘀嗒声 活的生物 表里有能发出好听声音的生物 有强烈的好奇心 思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7、等粥 喝粥 等粥 喝粥 春天 京城 落花 柳絮 轻
17、烟散入五侯家 冷露无声湿桂花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8、老舍 时间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沈从文 等粥 吃粥 喜爱 古诗十九首 牛郎 织女 离别相思 悲哀 王建 写景 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 讽刺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万事如意年年高 团团圆圆 祖宗先人 平平安安又一岁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秋9、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吕氏春秋 知音 高山流水 贝多芬 高超 深切同情10、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惋惜 背影 兴奋期待 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 神态 语言 心理11、水盆里 饭碗里 凝然的双眼 匆匆 朱自清 无奈和惋惜 史铁生 星期天妈妈带他出去玩 母亲太忙碌了12、唐 刘禹锡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杜牧 动静 点面 王安石 护田 排闼 拟人13、地白 凄清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时间 除夕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利于读者加深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了解与认识 夸张 急切14、朱自清 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缆护套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筒掘砌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宠物驯导师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有线电视技术试题及答案
- 应聘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中层面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业务风险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银行行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公路专业试题及答案
- 《名人肖像漫画》教学课件
-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2
- 小学英语冀教版3-6年级单词表
- 产后出血孕期预防策略
- 创新科技项目投资决策的财务效益分析
- 外国运动员体育俱乐部聘用合同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副总经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挂靠合同协议书版模板
- 【骨肌】化脓性骨髓炎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