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题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题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题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题班级:_ 姓名:_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体裁是_,作者为_,原名_。本课以_为经线,以_为纬线结构全文,重点写了腊八、_、_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一篇_,是_(谁)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讲述了_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_的精神。3.十六年前的回忆按被捕前、_、_、_的顺序来叙述,赞扬了李大钊同志_、_的崇高品质。4.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是_,课文主要从_和_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请写一句周总理的名言_二、 课文内容回顾。1学弈写了两个人同时在_的教导下学下棋而学习效果却_的故事,说明了一个

2、道理:_。2两小儿辩日中博学的_面对两小儿的争辩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和孔子_的态度。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_,不断_,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观点。4表里的生物按照_的顺序,讲述了“我”小时候对_很好奇,由“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这一观点出发,逐渐推断出_,并相信了父亲说有个小蝎子在表里面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_,是个善于观察、爱_的孩子。5周易中说明在面临发展受阻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的句子是“_”;礼记中说明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的句子是“_”;师说中有“弟

3、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荀子中也有类似观点的句子是“_”;淮南子中表达不应遵循守旧的意思的一句是“_”。三、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1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_”二字,无论是写燕子、_、_,还是写_,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细腻地刻画了_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_之情。2那个星期天一文,“我”无声的哭泣惊醒了_,她于是惊惶地抱着自己疼爱的孩子_,与“我”一起感受那失落而荒凉的心绪,让“我”获得些许_。四、 背诵积累。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_,_”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

4、思乡之情;“_;_”虽写了诗人的老迈衰颓,却从儿童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我还会默写贺知章的咏柳:_,_。_,_。2桥的篇末写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儿子。”“丈夫”在文中指_,“儿子”在文中指_。课文最后才交代这两个人的关系,这种_的写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1本学期,我欣赏了_谱写的月光曲;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在音乐上结为知音朋友的_和_,感受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展出后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会_。最后得出_的生活总结。3正如鲁迅的诗句“_,_”所说,重视亲情不意味着不顾大义。六、

5、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原名_。文章以_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_,重点写了_、_、_、_和_这几天,反映出老北京人_、_的心愿。2.腊八粥是作家_的作品,写出了一家人_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_和对家庭亲情的_。3.迢迢牵牛星选自_。此诗借民间传说中_、_(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_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_。4.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_的诗作。全诗前两句_,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5.寒食是一首_诗,诗中的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_。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腊八粥这篇课文围绕着_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

6、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_与_,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_,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2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_又_,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_,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_、_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3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_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_的道理。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经过前半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的桑娜夫妇,_的老支书,_的狼牙山五壮士,_的郝副营长;我们随着作者的如花妙

7、笔,参观了_的草原,观看了_的开国大典,见到了_的丁香花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3._,三军过后尽开颜。4.丁香结一文从颜色、_、_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表达了作者的生活_态度。九、 课文内容回顾。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为了说明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俗语是“_,_”。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中“腊八”“_”“_”和“_”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全文围绕八儿一家熬腊八粥的经过(依次是盼粥_吃粥),展示了一幅_的图景。3.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的句子是“_,_”;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

8、寄寓离愁的句子是“_,_”。4.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5.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6.藏戏这篇民俗散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_、_、_等方面展开,让读者对藏戏有所认识,体会到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7.长歌行一诗中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到老了再后悔的句子是“_,_?_,_”。十、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成语“_”可以再来形容诗文、书法、歌唱等自然流畅,不受约束;成语“_”可以用来形容公园里的假山结构巧妙。2伯牙鼓琴的故事选自_一书

9、。人们通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一词比喻知音难见或乐曲高妙。3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_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表现了他_的演奏技艺和对劳苦人民的_。十一、 根据积累、背诵的内容填空。1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_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_,月光照耀下的_的大海。2明月别枝惊鹊,_。_,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_。3七律长征一诗写红军过_、越_、抢_,杀出重围,翻过_进入陕北。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这是_中的句子,用“_”比喻知音难觅。5这一学期,我们认识了_的老支书,_的鲁迅。我们读过高尔基的_,还读过小

10、英雄雨来,里面生动的故事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雨来是个_的小英雄。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马诗一诗中“_,_”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象;“_,_”两句主要写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2十六年前的回忆歌颂了_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_的本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_之情。3为人民服务一文,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先写了革命队伍的宗旨,而后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正确对待生死、_、_、正确对待牺牲。十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课文回放: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草原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在这境界里,

11、 _,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_的狼牙五百壮士和_的郝副营长,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2诗词吟赏:一首首古诗词,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如朱熹春日中所写的“等闲识得东风面, _”写出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美景;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_,青山郭外斜”则写出了田园风光的优美恬静;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 _”写出了西湖又急又大的雨景。3名言警句:名言警句能为我们指引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做到诸葛亮所说的“_, _”。祖同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我们可以用李纲的“_,当以死守, _”来警示每一个中华儿女。十四、 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1两小儿辩日选自_。文中的两个小

12、孩围绕_展开了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其理由是_,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其理由是_。“孔子不能决也”反映出孔子对知识持_的态度,我们可从中悟出_的道理。2学弈选自_。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最后的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_,后一个人_。 3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_,不能_;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_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而且辩论时要有_,并且要有_。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运用_的方法写出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_, 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却是_。从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推测

13、出_。十五、 根据课文内填空。1“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选自课文_,这句话的意思是_。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句中“戴嵩”是唐代著名的_家,这句话的意思是_。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_。3月光曲讲述了_国著名音乐家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既表现了音乐家_,又表现了他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_,更要依靠_。文章熔_、_、_于一炉,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体。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趣谈一文作者从_和_两个方面介绍了京剧的特

14、点。十六、 课文内容回顾。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为了说明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俗语是“_,_”。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中“腊八”“_”“_”和“_”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全文围绕八儿一家熬腊八粥的经过(依次是盼粥_吃粥),展示了一幅_的图景。3.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的句子是“_,_”;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句子是“_,_”。4.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十七、 积累与运用。1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15、,五壮士为了_选择了没有退路的狼牙山;认识了许多高尚的人:_的桑娜,_的贝多芬。2这学期我们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选择一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名言写下来。_3这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诗句:苏轼用“_,_”形容暴雨突然来临的景象。杜牧用“_,_”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士们的精神是打不垮的,“_,万水千山只等闲”。4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含有数字的诗句。(提示:课内外不限,不限这学期所学,与第3题的诗句不重复)例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答案1、散文 老舍 舒庆春 时间 人们的活动 除夕 正月初一 演讲稿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被捕后 法庭上 被害后

16、忠于革命 忠贞不屈 何其芳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弈秋 截然不同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孔子 实事求是 发问 解决疑问 事情发展 表的嘀嗒声 活的生物 表里有能发出好听声音的生物 有强烈的好奇心 思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3、朱自清 匆匆 杨柳 桃花 太阳 时间流逝 无奈和惋惜 母亲 道歉 安慰4、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老汉 小伙子 意外式结局5、贝多芬 鲁迅 锺子期 俞伯牙 苏

17、轼 杜处士 尾搐入两股间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6、老舍 舒庆春 时间 风俗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 沈从文 其乐融融 热爱 眷念 古诗十九首 牛郎 织女 离别相思 悲哀 王建 写景 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 讽刺 轻烟散入五侯家7、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 渴望 喜爱 亲情 兴奋 满怀期待 焦急万分 失望 委屈 学习态度不同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8、乐于助人 舍己救人 视死如归 为国捐躯 景色秀丽 隆重庄严 茂盛洁白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更喜岷山千里雪 样子 气味 积极乐观9、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除夕 正月

18、初一 正月十五 沈从文 想粥 猜粥 看粥 淳朴、和睦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藏戏的起源 藏戏中的面具 藏戏的演出形态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10、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吕氏春秋 知音 高山流水 贝多芬 高超 深切同情11、恬静 仿佛 景象 波涛汹涌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喜悦 乌蒙山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高山流水 舍己为人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童年 机智勇敢12、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大钊 凶狠残暴 深切怀念 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困难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