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
2、写出相应的成语:(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注释)商鞅(y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令:指变法的命令。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未布:尚未公布。恐:恐怕,担心。乃:于是。募(mù):广泛征求。徙(x):搬,迁移。予:给予,授予。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感到奇怪。辄(zhé):立即,就。明:表明。卒:最终。1解释下列加
3、点字词。(1)商鞅令既具(_)(2)乃立三丈之木(_)(3)辄予五十金(_)(4)卒下令(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民怪之,莫敢徙。_3从本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3. 文言文阅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已暮矣 (
4、暮:晚了) B.安敢戏其君 (戏:戏弄)C.日出之阳 (阳:太阳) D.何不炳烛乎 (炳:点,点燃)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救于齐 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 D.黄鸟于飞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盲臣安敢戏其君?_(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_5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请用原文回答,并说明师旷意在说明什么道理?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
5、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宋人有闵其苗 闵(_)揠之者 揠(_)予助苗长矣 予(_)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_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 其子趋而往视之 (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
6、长而揠之者。 _(2)苗则槁矣。 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 (_)A丧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
7、)遂通其经。 (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共禁。 (_)A不许,制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8、”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
9、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_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_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7.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囊玉( ),常以自随。一日(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戴嵩:_ 拊掌:_股:_ 谬: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
10、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8. 请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相关练习。讳输棋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如何?”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注释)讳:忌讳。和:和棋,平局。1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次日(_) 胜负何如?(_)2“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背;担任;仗恃,依靠;失败”等意思,文中“有自负棋高者”的“负”应选第(_)种意思;“连负三局”的“负”应选第(_)个意思。3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
11、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请用横线画出来。4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简要评价一下吧。_9.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已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 因:于是;就。 辍已:指自己停 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 左右:在身边。 所以:缘故。1解释下列语句中带点词的意思。(1)尝应人请_
12、 (2)有欲炙之色_(3)同坐嗤之_ (4)乃受炙人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2)_3读了短文,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10. 阅读训练。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选自列子(注释)善:擅长,善于。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峨峨:高。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若:好像。洋洋:形容广大的样子。所念;指伯牙心里所
13、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必:一定。得之:知道,明白。必定准确地知道。谓:认为。觉得。知音:本义指能听懂琴声的人,这里指理解自己心意、志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不复鼓:再也不弹琴。复:再,重新。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1)伯牙善鼓琴 善: _ 鼓:_(2)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 _ 若:_(3)乃破琴绝弦 乃: _绝:_2请用“”画出下面句子朗读时该停顿的地方。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主要赞扬了
14、(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起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11. 阅读理解。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语()A.画饼充饥 B.画虎类犬 C.画龙点睛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
15、寓意吗?请写在下面。_12.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
16、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1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 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动手把它们拔高了一些。他疲劳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累极了,我帮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赶快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都已经枯萎了。世上不想帮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有的人认为不能见到效益干脆不做,这好比种田而不锄草的人;而
17、有的就像这种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揠苗( ) 闵其苗( ) 耘苗者( ) 苗则槁矣( )2解释下列字词。揠: 闵:槁: 寡:3看到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宋人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_4第2自然段讲了对想帮禾苗生长持两种态度的人?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_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4.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一)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注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5609-2025绿色产品评价防水与密封材料
- 行政法学在数字政务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常见问题解答试题及答案
- 材料力学与智能控制重点基础知识点
- 净化间火灾应急预案(3篇)
- 企业档案室火灾应急预案(3篇)
- 电力施工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软件工程中的亚文化现象试题及答案
- 领域经济的政策调控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环卫承包协议
- 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安全注射》
- 医疗器械劳动合同范本
- 数字华容道-1课时
- 2024-2029年中国醇类燃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相约劳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MOOC 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奇异的仿生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心理健康和德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农业推广》调查报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