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1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2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3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1解释:栖(_) 阴(_)夫(_)斯(_) 孰(_) 徐(_) 谕(_) 省(_)一(_)2翻

2、译:时岁饥民馁 :_正色训之:_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_2. 文言文阅读。盲人过桥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选自应谐录(注释)涸(hé):水干。楯(shn): 栏杆上的横木。自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第:只管。哂(shn): 嘲笑。蚤:通“早”。沈:通“沉”,沉溺,拘泥。省:省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 道者告曰:毋怖 毋: 

3、_  (2)第放下,即实地也 即: _(3) 握循长号 号: _  (4)何久自苦耶 苦: _(5) 夫大道之甚夷 夷: _  (6)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隅: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_(2)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_(3)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_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

4、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弗:不。钱:用酒食设宴送行。郊衢:城市郊外的大道。谢:认错,道歉。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遂辞归(_) 响遏行云(_) 求反(_)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4秦青是位怎样的老师?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  &#

5、160;窃(_)辄默记    辄(_)儿痴如此   痴(_)恬若不见   恬(_)父怒挞之   挞(_)曷不听其所为 曷(_)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_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

6、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1)谏:_(2)三旦:_(3)善哉:_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4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人_蝉5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

7、类的一项(  )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 文言文阅读。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ng 居乡里。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饲sì。两月乃能飞。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间。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悲鸣不已。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呜

8、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 径:_ 携:_   躬自:_  匝:_   已:_   适:_   孰谓:_ 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狩猎之获,常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字词解释:故:_  恶:_ 无以:_  疾耕: _ 

9、;数: _   逾:_ 然: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 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 尾”,每出必从。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奋而咋zé 蛇,蛇死焉。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ng 人事。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车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字词解释:畜:_ 从:_ 为:_   咋:_  仆:_   疾

10、:_   举:_   因:_乃:_ 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乌鸦。2 一犬翘qiáo首枝头,乌鸦食其上。犬欲缘木上之,恨无何,伏地喃nán喃,仰视注目以待,3 颂曰:“乌兄,久慕高风,未亲雅教,素仰雅曲,如赐一曲,尤慰平生,心亦足矣。”4 鸦听之,喜不自胜,伸腰展翅,wi数声,食尽堕犬口中。5 犬曰:“雅曲已聆,心愿已足,蒙赐佳味,终身铭德。”6 鸦讶yà曰:“非闻曲之为,乃欲吾口中食耶yé!”悔之莫及!字词解释:栖:_  翘qi

11、áo首:_ 缘:_  恨: _ 喃nán喃: _   颂:_ 高: _  素: _胜:_ 堕:_ 聆:_ 蒙:_ 铭:_耶:_7. 阅读短文。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我欲之

12、楚(_)     此数者愈善(_)2翻译下列的句子。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国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患:担忧。独:独自。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

13、子的“韦编三绝”。迫(dài):到;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咏:吟咏。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或中夜不寝时或: _(2)众兄弟既成诵既: _(3)迨能信诵乃止乃: _(4)温公尝言尝: _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B.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C.迨能倍诵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D.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_(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_9. 文言文阅读。王戎

14、早慧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王戎早慧(_)      七岁尝与诸儿游(_)2翻译下列的句子。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_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_10. 文言文阅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而邻人之父亦云(_)(2)暮而果大亡其财(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_3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

16、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_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_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1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为学(节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7、1上述选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2下列加点字“之”的含义及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数人饮之不足画蛇添足C.人之立志为学D.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3作者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教育子侄们_。1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文选自哪篇文言文,把文题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或解释,填上序号。(1)汤汤乎若流水。(_) A

18、tn  Bshn(2)伯牙破琴绝弦。(_) Axián  Bxuán(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4)善哉乎鼓琴。(_) A是的。   B好啊。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这个故事演化出了一个成语“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填四字词语)4解释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1)解释:_(2)感受:_14. 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