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谈生命》_第1页
【教案】《谈生命》_第2页
【教案】《谈生命》_第3页
【教案】《谈生命》_第4页
【教案】《谈生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3、体会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含蓄深沉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山之巅,冰雪渐渐消融,汇集成涓涓细流,于山间低凹处聚成小溪,途经山谷、森林、田野,进入江河湖泊,最流入浩瀚的大海;一棵小树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随即它承受了暴风雨的洗礼,狂风撕扯着它,暴雨浇着它,雷电击打着它,霜雪欺凌着它但它终于以挺拔伟岸的身躯矗立于蓝天之下,与白云为伴,接受小鸟的礼赞。 导言:地球养育着无数生

2、命,可是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不少人却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的丰富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教与学 (一)自主学习 1、收集冰心的有关资料(建议学生从生平、思想、成就、作品等方面进行专题收集); 2、列举你读过的冰心的作品,用你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该作品内容; 3、自读课文,勾划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给这些字注音、解释; 4、课外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二)检查预习 1、冰心资料交流 要求:用简短的话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冰心资料,学生交流后,电脑多媒体显示,以强化此项知识: 电脑显示:冰

3、心简介 强调以下内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2、冰心作品阅读交流 要求: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读过的冰心作品,其中包含作品名、内容、阅读感受。 3、生字、生词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其础上, (1)、电脑多媒体显示: 云翳(y) 巉岩(chn) 羞怯(qi) 心魂惊骇(hi) 休憩(q) 骄奢(sh) 枭鸟(xio) 荫庇(yn) 芳馨(xn) 朔风(shuo) 丛莽(mng) (让学生齐读三遍) (2)电脑多媒体 骄奢:骄狂专横; 巉岩: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

4、崖、孤立突出的岩石;参差不齐的岩石海岸,尤指给航行造成威胁的。本文应为项。 怡悦:喜悦;高兴 云翳:中医病名。眼球角膜疾病后所遗留的一层薄若云雾状翳障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休憩:休息 绯红:深红色 卑微:指地位低下而渺小出身卑微的人;衰微。三、合作研讨 (一)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听录音,跟读课文。 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认识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

5、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 学生可独立钻研,也可与同桌合作讨论完成。老师适当提示,学生完成较好。 (三)合作探究 1、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方法:小组合作,分别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部分; 2、学习成果汇报。 方法:各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探究成果。 3、问题探究:互问互答 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作出解答。 4、附:问题展示: “一江春水”部分: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提示:“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面“像”

6、则重在对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现。“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可从文中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即可找出答案。 几个“有时侯”领起的内容和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一一照应。 (3)、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提示: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

7、、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4)、“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提示: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宁静。 “一棵小树”部分: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提示:生长顺序, ()、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提示: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 ()、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 (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

8、都不可阻挡的。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揭示: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体验认识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这样的理解:“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或者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第三部分问题展示: (1)、请找出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 提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2)、这两句话为我们揭示

9、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随的。惟其如此,才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故此,我们应珍爱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 (3)、“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此题答案灵活开放,应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如学生可心理解为这句话道出生命中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也可理解为我们经历了生命中阴翳,能让我们更加珍爱人生,从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等,只有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总结性思考: 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提示: 1. 选择适宜的形

10、式: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含蓄隽永: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礼赞。 3. 写法上匠心独具。 如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终了,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变化的语句,既总结了本部分内容,又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自然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佳句细品 思考:本文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方法及要求: 学生从文找出自己喜爱的语句,为同学朗读

11、,并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 提示:建议学生可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 (六)课堂活动互赠名言 1、将你课外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赠送给同学; 2、提示: 说话内容应包含:被赠送者姓名、名言内容、赠送原因三个方面的内容。 3、电脑多媒体 提示: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华罗庚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 生命

12、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法国诗人吕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 塞内卡 为了追求光和

13、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 肖楚女五、教师总结:生命的话题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

14、动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翠 mn()连 zhu()清 ch()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2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蛇:_)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寒:_).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似与游者相乐。(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游:_).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课内语段练习】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