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1页
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2页
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3页
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4页
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1.设计资料 (1) 楼面做法:楼面面层采用20mm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侧采用15mm厚的混合砂浆抹底。 (2)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钢筋除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为HRB300筋。(3)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 2.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 梁板的布置和尺寸: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3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按单向板设计,并适当增加沿跨长方向的分布钢筋,以承担长跨方向的弯矩。按跨高比条件

2、,要求板厚,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取板厚h=80mm。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取h=500mm,截面宽度取b=200mm。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取h=650mm,截面宽度取b=300mm。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下图。(2) 单向板和次梁的设计:要求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主要应包括截面尺寸的选定,确定计算跨度、计算荷载、计算内力及确定各主要截面的配筋并绘出配筋图。 3. 板的设计 (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面层20mm水泥砂浆抹面 80mm钢筋混凝土板 底部15mm混合砂浆抹底 小计 2.66 板的荷载标准值 6.3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

3、所以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 g=可变荷载设计值 q=荷载总设计值 g+q=11.78 (2) 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次梁截面为,板在墙上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边跨:1.025=2234.5mm,取=2120mm中间跨 =2300-200=2100mm因跨度相差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分别为: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中间跨跨中,;中间支座,-。故=(q+g)=-(q+g)= (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环境类别一级,C25混凝

4、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15mm,厚度为80mm,纵向钢筋直径d为10mm,则截面有效高度= 80-15-d/2=60mm,取板宽b=1000mm,C25混凝土,HPB300钢筋,板配筋计算过程列于下表:截面1B2C弯矩设计值()5.385.383.634.150.1260.1260.0850.0970.1390.1390.0910.104计算配筋367.6367.6240.6275.0计算实际配筋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此值大于,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4. 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的次梁和

5、主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1) 荷载设计值: 永久荷载设计值板传来永久荷载 次梁自重 次梁粉刷 小计 g=10.14可变荷载设计值 q=荷载总设计值 g+q=29.0 (2) 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边跨:1.025=6488mm,取=6150mm中间跨 =6300-300=6000mm,因跨度相差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见下图: (3)内力计算:弯矩设计值:=-=(q+g)=剪力设计值: (4)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又,,故取,除支座B截

6、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环境类别一级,C25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一排纵向钢筋,两排纵向钢筋,C25混凝土,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截面1B2C弯矩设计值()99.799.7-74.570.0430.326<0.350.0250.185<0.35或910.11125.0529.2675.1计算实际配筋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此值大于,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

7、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筋率验算。验算截面尺寸:,因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计算所需腹筋:采用6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由,可得到箍筋间距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小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185=148,最后取箍筋间距s=150。为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验算配箍率下限值: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箍率下限为:,实际配箍率,满足要求。 5. 主梁的设计: 按弹性方法设计。 (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简化为集中荷载。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 永久荷载设计值 G=63.88+11.80+0.8

8、0 = 76.48kN 可变荷载设计值 Q= (2)计算跨度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 的柱上。其计算跨度为,边跨:,因0.025=164.5mm<a/2=185mm,取=1.025+b/2=1.+400/2=6944.5mm,近似取6950mm,中间跨 =6900mm,因跨度相差10%,可利用附表6-2计算内力,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1)弯矩设计值 弯矩 M=式中系数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2)剪力设计值 剪力 V=式中系数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3)弯矩、剪力包络图 弯矩包络图: 第1,3跨有可变荷载,第2跨

9、没有可变荷载由附表6-2知,支座B或C的弯矩值为:=-0.26776.56.95-0.95=-251.95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0,=-251.95的连线为基线,作G=76.5kN,Q=119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到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分别为:=(76.5+119) 6.95-251.95=368.93(与=接近)=(76.5+119)6.95-251.95=284.94在第2跨内支座弯矩=-251.95,=-251.95的连线作为基线作G=76.5kN,Q=0的简支梁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出的弯矩值=76.56.9-251.95=-76 在第1,2跨有可变荷载,第3

10、跨没有可变荷载第1跨内: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0,=-的连线作为基线,作G=76.5kN,Q=119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集中荷载和第二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分别为:=(76.5+119) 6.95-=358.04=(76.5+119) 6.95-=186.8在第2跨内:=-0.26776.56.9-0.9=-214.01以支座弯矩=-,=-214.01的连线为基线,作Q=76.5kN,Q=119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76.5+119)6.9-214.01+(-+214.01)=112.2=(76.5+119)6.9-214.01+(-+214.01)=173.92 第2跨内有可变荷载,第

11、1,3跨没有可变荷载=-0.26776.56.9-0.9=-250.14第2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为=(76.5+119) 6.9-251.95=197.7(与=接近)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76.56.95-250.14=93.85=76.56.95-250.14=10.47 弯矩包络图: 剪力包络图 第1跨=159.13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159.13-76.5-119=-36.37 kN过第二个集中荷载后-36.37 -76.5-119=-231.87kN=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 +76.5+119=-57.43kN过第二个集中荷载后-57.43+76.5+119

12、=138.07kN 第2跨=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76.5-119=26.42kN当可变荷载仅作用在第2跨时=1.076.5+1.0119=195.5kN 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195.5-76.5-119=0 剪力包络图: (4)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0.13>0.1,翼缘宽度按=2.3m,又因为=7200,取=2.3m,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经判断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见下表。截面1B2弯矩设计值()399.17760.9830.7940.9910.9702130.63038.61161.3475.0计算实际配筋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截面尺寸,因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计算所需腹筋:采用双肢箍筋。由,支座B截面左边尚需配置弯起钢筋,弯起钢筋所需面积(弯曲角取45°)为:主梁剪力图呈矩形,在B截面左边的2.4m范围内需布置3排弯起钢筋才能覆盖最大剪力区段,现分3批弯起第一跨跨中的钢筋,。验算最小配筋率:,满足要求。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次梁传来的集中力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