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单元 单元课标解读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主备 陈明 审核 鲁灿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

2、中的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

3、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 进攻盾 自卫1、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2、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3、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读课文。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2) 想办法记

4、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集合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战场 长处 首次 胜利者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乱作一团 庞然大物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3、运用练

5、习(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a .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 )。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 ),但最终( ),败下阵来。b .当猎狗这个( )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选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坦克:又名战车。具

6、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战役。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随军记者发明的。六、作业1、我会写 máo bn dùn(1)敌人的( )如雨点( )向他的( )刺来。 Chí shén(2)她手( )( )奇的七色花向我走来。 tn zhàn gng tuì(3)我方的( )克冲上( )场向敌军发动进( ),很快打( )了敌人的进攻。2、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听写句子,引入文本1、师:小朋友

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1、出示听写的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学生读句子,回答。提示:自卫 进攻;盾矛 ; 合二为一。2、 师: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3、

8、学生反馈(1)怎么集合?指名回答。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具体做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2)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更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3、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读第5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学生读课文、回答。提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

9、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学生回答,如:“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4、师: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1、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教师可适当提

10、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优秀的人3、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鼓励有创意的想法。4、小结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设计意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

11、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五、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枪口或炮口 矛和盾的集合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 屋 子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6 科利亚的木匣 主备:陈明 审核:鲁灿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式

12、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自学生字词。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三、

1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读自然段,明意思。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第三段(13)

14、: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七、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

15、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1)学生读12自然段。(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16、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九、布置作业写生字新词;预习第2、3段。 第二课时一、继续讲读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3.“如果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假设关系,前者假设的情况,后者是假设情况的结果。

17、前后要一致。教师举例,学生仿教师造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行。)4.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学生用“仍然”造句。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教师:科利亚

18、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学生用“果然”造句。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看板书总结内容。2.总结分段方

19、法。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挖木匣 时间:战争开始 四年后 年龄:五岁 九岁 方法:走十步 走五步 (时间在变,人在变化,周围一切都在变化)教学后记: 27陶罐和铁罐 主备 罗立 审核 陈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2、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

20、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 :ppt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积累词语;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7课陶罐和铁罐,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两组词语一组 奚落 骄傲 傲慢 轻蔑 神气 恼怒二组 谦虚 朴素 美观 价值 和睦相处从这两组词语中,你有什么发现?(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1.大家猜猜“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在课文中是哪个词?(奚落),还有哪些词意思与奚落相近?2.默读课文1-9自然段,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3.出示句子(1),指导学生朗读“

2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学生读句子,评价。教师小结:读人物对话时,一看提示语,二要读出轻重缓急。4.出示句子(2)(3)(4),同桌之间互读,指名读。5.引导学生写提示语“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6.面对铁罐一次次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小组之间合作,分角色朗读。7.从刚才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只-的铁罐。我看到了一只的陶罐。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用划出陶罐和铁罐发生变化的关键词。(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教师总结:易碎的陶罐成为了珍贵的文物,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1.如果陶罐和铁罐是两个人,让你选其中一个做好朋

22、友,你会选谁?为什么?2.如果铁罐是你的朋友,你如何帮他?练习写话。(五)深化感悟,赠送格言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看到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学会取长补短,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六归纳整理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板书设计 27 陶罐 和 铁罐 易碎(短处 ) 坚硬(长处) 珍贵文物 无影无踪 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取长补短 28* 狮子和鹿 主备 罗立 审核 陈明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

23、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2、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自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鹿)2、谁来夸夸它。3、师:多美的小鹿

24、呀,我们来看看小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吧?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生齐读)师板书:角 精美别致4、师:可小鹿对自己的腿不太满意 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生齐读)师板书:腿 太细难看5、师:当经过一件事后,小鹿对他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齐读,师板: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6、师: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板书课题狮子和鹿,齐读。二、整体感知1、赶紧打开书,认真地读吧。出示要求: 2、自由读课文

25、,在拼音的帮助下把课文读正确。3、读完后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4、检查词语,出示 欣赏 匀称 精美别致抱怨 难看 撒开 挣脱 狮口逃生5、反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谁能选用老师黑板上的词语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提示,指导说生再自由说说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的身段和_的鹿角,抱怨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 救了他的命。师: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它可喜欢了,认为难看的是(自己的腿)。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三、细读故事,知鹿。根据学生反馈,品读重点句。1、抓“欣赏”

26、,感受鹿角的美丽。出示: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A、指名读。B、他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C、扣“啊”,读出小鹿的赞美。(感受不同,读法也不一样。)D、指导朗读。师:小鹿,当你发现你的角如此美丽,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惊讶)师:那你就兴奋地夸夸自己吧!师评价: 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E、齐读。师: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2、抓“难看”,感受鹿腿的难看。出示: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仅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

27、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A、指名读。B、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a扣“唉”,读出小鹿的抱怨。b抓提示语,读出鹿对腿的不满意。师评价: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谁也来抱怨一下。3、改变看法A、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抱怨的时候,B、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上演一场动物世界里的雄狮捕食,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的解说展开想象。C、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呢?(生:我看到了头凶猛的狮子像我扑来。我的心怦怦地跳,很紧张,感觉狮子就要吃了我了。)D、多紧张的场面,现在把这段里的“鹿”换成“我”,请大家把自己置身于这茂密的大森林里,凶猛的

28、狮子正在后面追着你,试着读读这段。E、学生们自己试读。F、师:哪只小鹿来给我们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逃离记? G、经过这件事情,鹿的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H、是呀,危急时刻,小鹿就是靠他有力、灵活、快速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此时此刻,小鹿又会对自己的角和腿说什么呢?出示 鹿对着美丽的角说:“ 。”鹿对着细长有力的腿说:“ 。” I、小结:是呀,孩子们,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随便的否定它们。而鹿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它跑到小溪边,停下脚步,他叹了口气,说:(出示齐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四、明白寓意,拓展推荐1、师:小鹿回

29、到家里,把自己今天的遭遇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对它说:“既然这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你送命,那干脆把它锯掉算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2、师:小朋友,生活中,你是否曾经讨厌过什么东西或什么人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联系生活谈一谈)3、小结: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忽视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出示,齐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4、师:同学们,今天学的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自伊索寓言,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读完它你会汲取许多人生的智慧。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 险些送命狮子和鹿 鹿

30、腿难看(有力) 逃生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七 主备 鲁灿 审核 王利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教学难点: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1、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事例导入,引出话题。a课件展示事例。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

32、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