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 岩石圈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外壳C. 下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D. 古登堡界面以下称为地幔【答案】A【解析】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A正确;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的,故不仅仅只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的内部圈层是地壳,故B错;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下地幔位于上地幔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故C错;古登堡界面以下称为地核,故D错。此题答案选A。2.以下各图与庐山的

2、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庐山是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图A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没有断层,A错。图B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B错。图C是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一侧岩层上升,形成断块山,与庐山成因相吻合,C对。图D是火山地貌,D错。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0日,太平洋某海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座新岛屿下右图,下左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据此答复以下小题。3. 组成新岛屿的物质来源于A. 岩石圈    B. 地壳    C. 地幔    D. 地核4. 组成该岛屿

3、的岩石最可能是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页岩    D. 石灰岩5. 左图地质作用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A.    B.    C.    D. 6. 左图地质作用中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是A.    B.    C.    D. 【答案】3. C    4. B  5. B

4、  6. D【解析】3.由材料可知,新岛屿主要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发源于上地幔,据此选C。4.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故B正确。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页岩和石灰岩为沉积岩。故A、C、D错误。5.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故指向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据图指向沉积岩,选B。6.从各类岩石到重新融化为新的岩浆,该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据图,该作用对应,选D。读以下图中两幅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答复以下小题。7. 以下对图中地质构造名称呼法正确的选项是背斜    盆地    块状山

5、   地堑A.     B.     C.     D. 8.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 可形成山脉,可形成平原C. 处合适建公路,处合适建立隧道D. 工程建立应该选择、之间地带【答案】7. D  8. A【解析】7.按地质构造名称来说,为背斜,为向斜,为地垒,为地堑,据此选D。8.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为向斜,是

6、良好的储水构造;可形成断块山,可形成低地、平原;处合适建采石场,处漏水,不合适建立隧道;工程建立应该选择背斜即地带。据此分析选A。以下图为红海地区板块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小题。9.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生长边界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消亡边界10.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将来红海的面积会缩小B.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C.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D.&#

7、160;将来红海的面积将变大【答案】9. B    10. D【解析】9.由图可知,该地位于红海,板块运动的方向也说明是向两侧分裂,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因此此题B正确。10.因为该地位于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将来红海的面积会逐渐增大,A错误;该地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C错误。所以此题选择D。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1. 在板块运动影响下,和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A. 山地    B. 平原    C. 裂谷&

8、#160;   D. 盆地12. 关于、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地位于非洲板块B. 地位于印度洋板块C. 、两地之间的间隔 不断扩大D. 、两地靠近海沟、谷,地売不稳【答案】11. A    12. C【解析】11.据图可知,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地,故A项正确;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故C项错误;平原与板块的运动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盆地与板块的消亡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2.考察板块的分布特征。据图可知,地位于美洲板

9、块,故A项错误;地位于非洲板块,故B项错误;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两地之间的间隔 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地位于板块的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故D项错误。二、综合题1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以下问题。1甲和乙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是_,图中共有_条断层,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3图中E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4假设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C,B,A中的_处。假设在D、B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处,因为_。【答案】    1. 乙    2. 

10、;2    3.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地    4. 消亡    5. 海沟    6.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7. D    8. D    9. 该处岩层岩石松散,易开凿;不易积水、渗水;岩层向上拱起,支撑作

11、用强【解析】1甲和乙从地质构造上看,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图中共有2个断层带,有2条断层,B处地形为山地,其形成原因是因为B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地。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海沟。3图中E岛多地震的原因是该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4假设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C,B,A中的背斜,对应D处。假设要打隧道,应该选择在D、B两处中的D处,因为D处为背斜,背斜处岩层受张力影响,岩石松散,易开凿;不易积水、渗水;岩层向上拱起,支撑作用强。14.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在沿岩壁出露的各期岩系中,多

12、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以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甲是_,乙是_。2地质作用:为_。3常用建筑材料大理石是由_变质形成的.4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A甲      B乙      C丙    D丁5岳阳市一中校园内多处走廊、楼梯台阶使用花岗岩地砖,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花岗岩属于岩浆岩B花岗岩质地紧实坚硬,耐腐蚀耐磨,所以作为地砖材料C花岗岩分为侵入岩和喷

13、出岩两种D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答案】    1. 岩浆    2. 沉积岩    3. 变质作用    4. 石灰岩    5. B【解析】1考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据图可知,有三个箭头指向甲,故甲是岩浆;岩浆指向丙,故丙地是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丁是变质岩;乙为沉积岩。2考察岩石间的转换关系。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

14、会形成变质岩,故为变质作用。3考察岩石的类型及特点。常用建筑材料大理石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4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沉积岩,图中乙点为沉积岩。5考察岩石的类型及特点。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质地紧实坚硬,耐腐蚀耐磨,所以作为地砖材料;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故C项符合题意;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15.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以下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根据是_,其岩层的弯曲方向是_。2 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_,它是由于岩层受_力而形成的。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表岩层多属于_岩4以下山脉中,与图

15、示山脉成因类似的是:    A庐山    B峨眉万佛顶   C华山西峰   D喜马拉雅山【答案】    1. 背斜    2. 地层中间老而两翼新    3. 向上弯曲    4. 褶皱      5. 挤压 

16、   6. 沉积    7. D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

17、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解析】1考察地质构造的特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背斜岩层的弯曲方向是向上弯曲,所以,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岩层的弯曲方向是向上弯曲。“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

18、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2考察地质构造的判断。据图可知,图中既有背斜构造,也有向斜构造,故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褶皱;褶皱是由于岩层受挤压力而形成的。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