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课中的应用。【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正文】信息技术是当今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在所有学科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阶段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所以,信息技术课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必须加以改造。在以计算机作为认知、辅助教学双重工具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想比,应有更鲜明的特色。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给
2、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从教师的角度讲,现代信息技术不单纯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得力的助手;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不再是单纯的观察演示,而是进行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和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伙伴;学生由原来的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而惟有如此,才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
3、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与意义建构。因此,信息技术课为我们提供了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思想的空间和舞台。本文根据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中经验,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
4、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一、围绕素质教育重视教学“任务”设计。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中学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强等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产生良好作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否要以教材为“蓝本”,虽然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便捷工具,但各地的计算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所以许多教材编
5、写的原则是以普及为主,兼顾了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使教与学有一定的冗余度。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根据自己学校计算机的配置、学生的操作能力、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要把教材当作例子,而不是“蓝本”来遵循。信息技术课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将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
6、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二、信息技术课堂中以“任务”教学为主导,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用其技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有兴趣不等于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课。如果不加以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重视,上课玩玩电脑了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
7、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接合点。(一、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1、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8、。以便学生达到善学、好学、乐学的目的。2、掌握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教学仍然很难成功。现行教材还在试行阶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必太受教材限制,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设置范例,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带出相应的内容。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
9、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更好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
10、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信息技术课中的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驱动,教授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二、明确目标,提供资料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初二课本的第四章网页制作的第三节网页制作之超链接篇,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此知识点与前面学过的在Powerpoint中实现幻灯片之间自由穿梭的超链接的方法相类似,让学生从旧知识入手,结合新知
11、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在进行超链接操作之前先要确定超链接对象,这时学生就会提出“超链接的对象有几种”这个问题,待此问题解决后,另一个问题接着会出现在学生眼前:“用什么媒介来链接呢?”,一个个问题解决了,任务也就完成了。教师应在上课前做好资料准备,将教学中所用到的一切信息资料作为素材库存放到机房服务器上,如WORD中用到的字体、文字、图片、花边等等,指导学生从工作站登录到服务器上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可以从各种外部设备上、从Internet上或其他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东西。比如建立一个虚拟网站,为学生准备大量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准备学生遇到困难时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时使用。
12、(三、任务完成阶段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此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
13、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比如我们在进行“认识文件和文件夹”一节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任务:在“D:“My Musi
14、c“mp3“”窗口中找到文件“国歌. mp3”文件并打开运行它。然后教师操作电脑演示查找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任务完成的过程。最后运用自制的课件动画演示“文件全名”的各部分组成及简单解释,并与“找人”相类比后,提问学生回答对“地址”、“路径”等概念的理解。2、协作学习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电脑水平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风格、性格方面的差异等等,故将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与较低的学生、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一般4-5人,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5、,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比如:初二课本的第四章网页制作的第三节网页制作之超链接篇,让学生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链接不同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于链接不同的对象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后,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作出分析、比较,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链接不同的对象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在画图软件的教学中曾尝试使用了这种方式:在课前导入时,先利用了CAI课件将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在悦耳的
16、音乐刺激下,在如诗的意境中,萌发学习的兴趣。在工具的讲授中,我也只是介绍各工具的名称,而各工具的功能则由学生自己协作、讨论得出。利用网上课件或帮助系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就掌握了知识要点。(四反馈,问题点拨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WORD中文本的选中操作选定文本有多种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要针对实际操作来确定选取方法。比如选定任意文本块的方法有两种,
17、一是将当前插入点定位于起始处,单击主键,按住Shift键,再把当前插入点定位于文本快结束处,单击主键,可选定任意文本块;二是将当前插入点移至起始处,按住主键拖动鼠标光标直至结尾处,放开主键,也可选中任意文本块。但如果要选取一行,可以采用上面的任何一种方法,但还有一种方法更快捷,就是对着该行左边的文本选择区单击主键即可;如果要选取一段,在段落左边的文本选择区双击主键,即可选取;如果要选取全文,按Ctrl键,并单击文本选择区或在文本选择区三击主键,或者执行“编辑全选”也可选中全文。【参考文献】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
18、教育,第176期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中国电化教育,第157期钟志贤万士杰:初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翠园教科研,第三期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关键词】设计任务完成任务展示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如何提高
19、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适应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也是我们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要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运用,再学习、再实践、再运用,自主地学习知识,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达到触类旁通。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
20、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教师设计任务阶段,学生完成任务阶段,师生评价任务阶段。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把一学期或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
21、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感到,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信息技术课,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多方面能力。第一阶段: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那么如何设置合适的“任务”呢?首先,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任务设置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总体目标后,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由于任务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所以我们
22、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任务,并将总体目标层次化。对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对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下面以探索生命之谜为例,进行任务设计:(一确定总体目标: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生命之谜”的信息。(二将总目标细分成小目标:1、使用搜索引擎。2、搜索信息。3、保存文件。(三将小目标细化成任务:1、进入搜索引擎。2、以“生命之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3、在搜索“生命之谜”时,把“中学生科学报”的内容保存在磁盘上。(四对完成各任务的基本要求:任务1是让学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任务2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任务3是让学生掌握把内容保存在磁盘
23、上。第二阶段: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阶段。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基本要求类的任务学生应独立完成,对较难的任务学生则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求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从教材或通过联机帮助获得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或提示。同时,在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差异,对任务的完成质量提出不同要求。第三阶段:展示评价任务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
24、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及时交流,展示成果或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反馈和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评,然后选出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作演示,先由学生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再由其他同学对操作过程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指出其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或操作来完成同一任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收获“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
25、法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以“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传变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积极体验和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内在能力的提升和主体解放。2、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力度。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对小组、对个人的综合评价,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3、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实现了从原来的结果评价逐步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着力于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通过鼓励学生
26、的积极参与和情感体验,以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特长的发展。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探究知识过程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5、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通过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学会学、做中学”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沟通人际的共处能力,真正达到了时代对未来的人才的需要求。总之,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参考文献1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2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
27、版社摘要:本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案例,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通过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过程反思和重构,目的是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思考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群,信息技术一直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之中;作为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新兴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无庸置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由于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
28、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如何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让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讨适应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初中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和体会。1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在信息技术课实施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1教学法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
29、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的模式如图1所示2,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3。2“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事例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 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更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图文处理”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根据报刊制作的五个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主题的确定、素材的收集与选择、版面设计、作品的制作、评价与修改,在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文字录入;(2文档排版;(3从网络中获取资料实现文档制作;(4图文混排;(5主题作品制作。这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3472-2:2025 EN Acoustics - Measurement of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road surfaces in situ - Part 2: Spot method for reflective surfaces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培训与发展理论实践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考核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影视特效化妆特效化妆材料供应与培训合同
- 子女医疗费用结算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合同
- 城市房产继承瑕疵修复与责任划分合同
- 矿产资源质量评估补充协议
- 悬疑小说改编权授权及悬疑主题剧本创作合同
- 医疗垃圾分类及转运院感考核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水力发电运行值班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DL∕T 1098-2016 间隔捧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 标准离婚协议书模板民政局
- 2024新民政局离婚协议书参考样板
- 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正式版)
- 垃圾分类台账制度
- 2024年南京市鼓楼区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毕业考试数学试卷
- 有限空间安全培训
- 手术室等级医院评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