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跨单层厂房设计_第1页
不等跨单层厂房设计_第2页
不等跨单层厂房设计_第3页
不等跨单层厂房设计_第4页
不等跨单层厂房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设计题目工程名称某两跨等高金工车间厂房二、设计条件及有关资料2.1该车间为两跨等高厂房,无天窗,AB跨跨度为24m,BC跨跨度为18m,总长 120m,柱距均为6 m,中间设置一条伸缩缝。2.2根据工艺要求,AB跨设有2台30T软构桥式起重机,工作级别为A5级, BC跨设有2台10T软构桥式起重机,工作级别为A5级,轨顶标高10.500 m。 柱顶标高为13.200m。生产过程中无大量烟火、余热及其它有害气体产生, 无特殊要求。 2.3建筑构造 (1) 屋面: 二毡三油防水层(加绿豆沙); 3.0cm厚水泥沙浆找平层; 8.0cm厚水泥沙浆保温层; 大型屋面板 (2) 墙体:240mm厚双

2、面清水围护砖墙,钢窗宽度为3.6m。(3) 地面:室内外高差为150mm,素混凝土地面。 2.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厂房所在地点基本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为 0.25KN/m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N/m2。2.5相关系数: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7,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6。2.6选用材料:柱混凝土选C30级,基础用C20,钢筋HRB335 。3、 厂房平面布置厂房的平面布置包括确定柱网尺寸、排架柱与定位轴线的关系和设置变形 缝。柱距为6m,横向定位轴线用、表示,间距取为6m,纵向定位轴线用A、B、C表示,间距取跨度尺寸,即A、B轴线距离为24m

3、,B、C轴线距离为18m。为了布置抗风柱,端柱离开(向内)横向定位轴线600mm,其余排架柱的形 心与横向定位轴线重合。 A、B跨的吊车起重量等于30t,B、C跨的吊车起重量等于10t,A、C列 柱均初步采用非封闭结合,初步取连系尺寸D=150mm。 是否采用非封闭结合及连系尺寸取多少,需要根据吊车架外边缘与上段柱 内缘 的净空尺寸B确定。(参见建筑结构设计 附录A.1)。 假设上柱截面高度为500mm。 对于C列柱,B=750-(260+500-150)=140mm>80mm,满足要求。 对于A列柱,B=750-(300+500-150)=100mm>80mm,满足要求。 对于等

4、高排架,中柱上柱截面形心与纵向定位轴线重合,吊车架外缘与上 柱内缘净空尺寸能满足要求。 厂房总长度120m,大于100m,根据变形缝设置要求应该设置一道变形缝。 根据题意可将变形缝设置在厂房对称位置即长60m处。四、结构平面布置图五、构建选型及布置 构建选型包括屋面板、天沟板、屋架(含屋盖支撑)、吊车梁、连系梁、基 础梁、柱间支撑、抗风柱等。5.1屋面构件 屋面板和嵌板屋面板的型号根据外加屋面均布面荷载(不含屋面自重且该屋面为不上人屋面)的设 计值,查92(03)G410-1。当屋架斜长不是屋面板宽1.5m的整数倍时,需要布置嵌板。嵌板查92(03)G410-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查建筑

5、结构设计书后附表C.1,中部选用Y-WB-4,端部选用Y-WB-4S,板自重1.40KN/m²。 嵌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板, 查建筑结构设计书后附表C.2,中部选用Y-KWB-2。 端部选用KWB-2S。板自重1.70KN/m²。 天沟板 当屋面板采用有组织派水时,需要布置天沟。对于多跨,内侧采用内天沟,外侧采 用外天沟。 天沟的型号根据外加均布线荷载设计值查92(03)G410-3。计算天沟的积水荷载时。 按天沟的最大深度确定。在落水管位置的天沟板需要开洞,分左端开洞和右端开洞, 分别用“a”、“b”表示,厂房端部有端壁的天沟板用“sa”,“sb”表示。本例在、 、轴线外设置

6、落水管。 查建筑结构设计书后附表C.3,一般外天沟板选用TGB77-1,开洞天沟板选用 TGB77-1a或TGB77-1b,端部位TGB77-1sa,或TGB77-1sb,自重2.24KN/m²。 同理查表可得,一般内天沟板选用TGB662-1,开洞天沟板选用TGB62-1a或TGB62-1b, 端部为TGB62-1sa或TGB62-1sb,自重2.02KN/m²。5.2屋架及支撑 屋架型号根据屋面荷载设计值,天窗类别,悬挂吊车情况及檐口形状选定。 本例跨 度较大故选用预应力折线型屋架,查95(03)G414。 本例不设天窗,由建筑结构设计书后附表D.1.1,代号为a。檐口

7、形状为一端外 天沟,一端内天沟,代号为D。 18m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屋架,中间选用YWJ18-5-Da,两端选用YWJ-18-1Da,自 重68.2KN。 24m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屋架,中间选用YWJ24-5-Da,两端选用YWJ24-5 -Da,自 重106.8KN。5.3吊车梁 吊车梁型号根据吊车的额定起重量,吊车的跨距(Lk=L-2)以及吊车的载荷状态 选定。其中,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可查95(03)G32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可 查95(03)G425,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可查95(03)G426。 对于18m跨,吊车起重重量为10t,中级载荷状态,Lk=18-2×0.

8、75=16.5m,采用钢 筋混凝土吊车梁,查建筑结构设计书后附表B.2,中间跨采用DLZ-11Z,边跨采 用DLZ-11B,梁高1200mm,自重40.8KN。 对于24m跨,吊车起重重量为30t,中级载荷状态,Lk=24-2x0.75=22.5m,采用钢 筋混凝土吊车梁,查建筑结构设计书后附表B.2,中间跨采用DLZ-7Z,边跨采 用DLZ-7B,梁高1200mm,自重28.2KN。5.4基础梁 基础梁型号根据跨度,墙体高度,有无门窗洞等查93(03)G320。 墙厚240mm,突出于柱外。 查建筑结构设计书后附表G.1,纵墙中间选用JL-3, 纵墙边跨选用JL-15,山墙6m柱距选用JL-

9、14。5.5柱间支撑 根据规范厂房跨度在18m以上或柱高8m以上应设柱间支撑,并应布置在变形缝左右 6米区段中。5.6抗风柱 抗风柱下柱采用工字形截面,上柱采用矩形截面。抗风柱的布置需考虑基础梁的最 大跨度。18m跨、24m跨的抗风柱沿山墙等距离布置,间距为6m。6、 排架结构分析6.1计算简图 对于没有抽柱的单层厂房,计算单元可以取一个柱距,即6m。排架跨度取厂房的跨度。上柱高度等于柱顶标高减去牛腿顶标高。下柱高度取牛腿顶标高减去基础顶面标高,一般低于地面不少于50mm,对于边柱,由于基础顶面还需放置预制基础梁,所以排架柱基础顶面一般不低于地面500mm。本例中排架柱顶面低于室外地平550m

10、m。 (1) 确定柱子各段高度基顶标高为-0.700m,故柱总高为H=13.2+0.7=13.9m;上段柱高HU=13.9-9.3=3.9m;下段柱高Hl=13.9-3.9=10.0m。 (2) 确定柱截面尺寸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表2-8厂房柱截面形式和尺寸参考表得边柱: 上柱 矩形 b=500mm,h=600 mm。 下柱 工字形 b=500mm,h=1000mm。中柱: 上柱 矩形 b=500mm,h=600 mm。 下柱 工字形 b=500mm,h=1200mm。 (3) 计算柱截面几何尺寸 各住截面的几何特征见下表。计算参数柱号截面尺寸/mm面积/103mm2惯性矩/106mm4A上柱矩

11、500×500 250 5208下柱工 500×1000 ×200 270 35270 B上柱矩 500×600 300 9000下柱工500×1200 ×200 290 564036.2荷载计算 排架的荷载包括恒荷载、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和风荷载。荷载均计算其标准值。 (1)永久荷载 永久荷载包括屋盖荷载、上柱自重、下柱自重、吊车梁及轨道自重。 屋盖自重P1 面荷载: 二毡三油防水层(加绿豆沙) 0.35KN/m² 3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30KN/m2 = 0.60KN/m² 80mm厚水

12、泥砂浆保温层 0.08×20KN/m2 = 1.60KN/m² 屋面板自重 1.40KN/m² 屋面板灌缝 0.10KN/m² 钢支撑 0.05KN/m²小 计 4.10KN/m²外天沟板线荷载: 找坡层 1.50×0.77 = 1.16KN/m 防水层、找平层等 2.55×0.77 = 1.96KN/m TGB77-1自重 2.24KN/m小 计 5.36KN/m内天沟板线荷载: 找坡层 1.50×0.62 = 0.93KN/m 防水层、找平层等 2.55×0.62 = 1.58KN/m TG

13、B77-1自重 2.02KN/m小 计 4.53KN/m集中荷载: 18m跨屋架自重 68.20KN 24m跨屋架自重 106.80KN屋架作用在柱顶的恒荷载设计值:A列柱: F1A=1.2×(4.10×6×24×0.55.36×60.5×106.8)= 456.9KNB列柱: 24m跨传来 F1B=1.2×(4.10×6×24×0.54.53×60.5×106.8)= 450.9KN 18m跨传来 F1B=1.2×(4.10×6×18×

14、;0.54.53×60.5×68.2)= 399.2KNC列柱: F1C=1.2×(4.10×6×18×0.55.36×60.5×68.2)= 345.2KN F1作用点位置与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150mm。上柱自重F2A柱: F2A=1.2×(0.5×0.5×25×3.9)= 29.3KNB柱: F2B=1.2×(0.5×0.6×25×3.9)= 35.1KNC柱: F2C=1.2×(0.5×0.5×25&

15、#215;3.9)= 29.3KN下柱自重F3 下柱大部分截面为工字形,但牛腿部位及插入杯口基础的部分是矩形截面。假定矩形截面的范围为自牛腿顶面向下1400mm及基础顶面以上1100mm。近似忽略牛腿的重量。A柱: F3A=1.2×0.27×(10.01.41.1)×251.0×0.5×25×2.5= 98.30KNB柱: F3B=1.2×0.29×(10.01.41.1)×251.2×0.5×25×2.5= 110.3KNC柱:F3C=1.2×0.27×

16、(10.01.41.1)×251.0×0.5×25×2.5= 98.30KN吊车梁、轨道、垫层自重F4取轨道及垫层自重为0.8KN/m。A柱: F4A=1.2×(0.8×640.8)= 54.72KNB柱: 24m跨传来 F4B=1.2×(0.8×640.8)= 54.72KN18m跨传来 F4B=1.2×(0.8×628.2)=39.60KNC柱: F4C=1.2×(0.8×628.2)=39.60KNF4的作用点离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为750mm。如下图所示:、屋面可变荷载

17、 屋面可变荷载F5取屋面均不荷载和雪荷载两者的较大值0.5KN/m。 A柱: F5A=1.4×(24×6×0.5×0.50.77×6×0.5) = 53.60KN B柱: 24m跨传来 F5B=1.4×(24×6×0.5×0.50.62×6×0.5) = 53.00KN 18m跨传来 F5B=1.4×(18×6×0.5×0.50.62×6×0.5) = 40.40KN C柱: F5C=1.4×(18

18、5;6×0.5×0.50.77×6×0.5) = 40.03KN F5的作用点同F1(3)、吊车荷载 吊车竖向荷载Dmax,k、Dmin,k 吊车基本尺寸和轮压起重量Q/t吊车跨度Lk/m吊车桥距B/mm轮距K/mm吊车总重(G+g)/t小车重g/t最大轮压Pmax/KN最小轮压Pmin/KN1816.555504400183.9115253022.5615048004211.829070 注:表中最小轮压Pmin=(G+g+Q)/2-Pmax 吊车竖向荷载Dmax,k,Dmin,k根据两台吊车作用的最不利位置用影响线求出。Dmax,k, Dmin,k计

19、算简图如下。图中两台吊车的最小轮距x=(B1-K1)/2+(B2-K2)/2,对应的轮子 位置影响线高度y1,y2,y3,y4可利用几何关系求得。如下图 A、B跨吊车荷载作用下支座反力影响线24m跨两台吊车相同,均为10t,F1max=F2max=290KN,F1min=F2min=70KN,计算得y2=(6-4.8)/6=0.2,y3=(6-1.35)/6=0.775,y4=0。Dmax,k=Fy =1.4×0.9×290×(10.20.775)=721.67KNDmin,k=Fminy =1.4×0.9×70×(10.20.775

20、)=174.20KN18m跨有两台10t吊车,吊车计算简图如下,同理可求得: B、C跨吊车荷载作用下支座反力影响线 Dmax,k=Fy =1.4×0.9×115×(10.8080.2670.075)=311.5KNDmin,k= Fminy =1.4×0.9×25×(10.8080.2670.075)=67.73KN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max,k 24m跨,吊车额定起重量15t<Q<50t,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系数=0.1,=0.9 Tmax,k=(G2,KG3,K)y =1.4×0.1×0.9×

21、(300+118)×(10.20.775)=26.0KN Tmax,k的作用点位置在吊车梁顶面。 18m跨,吊车额定起重量1Q10t,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系数=0.12,=0.9 Tmax,k=(G2,KG3,K)y =1.4×0.12×0.9×(100+39)×(10.8080.2670.075)=11.3KN Tmax,k的作用点位置在吊车梁顶面。(4)风荷载 该地区的基本风压0=0.35KN/m²,地面粗糙度为B类。作用在柱上的均布荷载: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柱顶离室外天然地坪的高度13.2+0.15=13.35m取值。查表可知:离地

22、面10m时, µz=1.00,离地面15m时,µz=1.14。用线性插入法求得离室外地坪13.35m的µz=1(1.14-1.00)/(15-10)×(13.35-10)=1.09。同理可知檐口处的µz为1.16。 排架的风压体型系数µs,标于例图2-1单层工业厂房可不考虑风振系数,取ßz=1。左吹风: q1=µsµzßz0B=1.4×0.8×1.09×0.35×6=2.56KN/m() q2=µsµzßz0B=1.4

23、5;0.4×1.09×0.35×6=1.28KN/m()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Fw h1 =2.4, h2=1.4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Fw由两部分组成:柱顶至檐口竖直面上的风荷载 Fw1和坡屋面上的风荷载Fw2,其中后者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屋面,因而是倾斜的, 需要计算其水平方向的分力(竖直分力在排架分析中一般不考虑). 为了简化,确定风压高度系数时,可统一取屋脊高度。 Fw=(µs2-µs1)h1(µs4-µs3)h2×µz0B =1.4×(0.80.4)×2.4(0.5-0.6)

24、×1.4×1.16×6 =9.34KN。()右吹风: 迎风面和背风面的q1、q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w=(µs2-µs1)h1(µs4-µs3)h2×µz0B =1.4×(0.80.4)×2.4(0.5-0.6)×1.4×1.16×6 =9.34KN。()由于左右吹风荷载相同,可任取其一,此处取左吹风进行排架内力计算。6.3内力计算 在计算简图中,上柱的计算轴线取为上柱的截面形心线,下柱的计算轴线取为下柱的截面形心线。下面计算时弯矩和剪力的符号按照下述

25、规则:弯矩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剪力以使构件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为正;轴力以压为正。 各柱的抗剪刚度计算结果见下:项目n=Iu/IL=Hu/HC0=3/(1+3(1/n-1)D= C0EcIL /H3i=Di/DiA柱0.14770.2812.6634.93Ec0.276B柱0.15960.2812.6956.50Ec0.448C柱0.14770.2812.6634.93Ec0.276 柱的抗侧刚度及剪力分配系数 、永久荷载作用下 永久荷载下的计算简图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作用在柱截面形心的竖向力和偏心力矩.,如下图,且前者只产生轴力。 屋盖自重对上柱截面形心产生的偏心力矩为: M1A M1B M1

26、C 屋盖自重、上柱自重、吊车梁及轨道自重对下柱截面形心产生的偏心力矩 M2A M2B M2C 偏心力矩作用下,各柱的弯矩和剪力用剪力分配法计算。先在柱顶加上不动铰支座,利用附录求出各柱顶不动铰支座的内力;然后将总的支座反力作用下排架柱顶,根据剪力分配系数分配给各柱;最后求出各柱顶的剪力,得到每根柱的柱顶剪力后,单根柱利用平衡条件求出各截面的弯矩及柱底截面剪力。 ; 在各住柱顶施加虚加水平不动铰,由下式可得各项反力值及剪力值 ; ; 永久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分配项目nA柱0.14770.2811.931.2222.85-99.66-5.57()0.2764.43()B柱0.15960.2811.90

27、1.24-16.76-11.34-3.30()0.4481.31()C柱0.14770.2811.931.22-17.2677.794.43()0.267-5.66()例如对于A柱柱顶截面的弯矩:M1=22.85KN牛腿截面上的弯矩:M1+VAHu=22.854.34×3.9=39.78KN牛腿截面上的弯矩:M2M1+VAHu=-99.66+39.78=-59.87KN柱顶截面的弯矩:M2M1VAH=-99.66+22.854.34×13.9=-16.484KN(2)屋面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屋面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方法同屋盖自重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屋面可变荷载作用下柱

28、的剪力分配项目nA柱0.14770.2811.931.222.68-13.4-0.80()0.2760.42()B柱0.15960.2811.901.24-1.890-0.26()0.448-0.36()C柱0.14770.2811.931.22-2.05-0.51-0.33()0.267-0.05() (3) 吊车竖向荷载作用下 吊车竖向荷载四种基本情况:(a)、Dmax作用于A柱;(b)、Dmin作用于A柱;(c)、Dmax作用于C柱;(d)、Dmin作用于C柱。如下图所示。 吊车竖向荷载的计算简图可分解成两部分:作用在下柱截面形心的竖向力和作用在牛腿顶面的偏心力矩。 吊车竖向荷载作用下柱

29、剪力的分配计算项目Dmax作用于A柱A柱1.22288.6725.34()13.680.276-21.56()B柱1.24-174.20-11.66()0.44817.79)C柱1.22000.2763.78()Dmin作用于A柱A柱1.2269.686.12()-42.160.276-17.76()B柱1.24541.25-48.28()0.44829.35()C柱1.22000.276-11.64()Dmax作用于A柱A柱1.2200-6.410.276-1.77()B柱1.2450.804.53()0.448-7.40()C柱1.22-124.6-10.94()0.2769.17()Dm

30、in作用于A柱A柱1.220018.460.2765.09()B柱1.24233.6320.84()0.448-12.57()C柱1.22-27.09-2.38()0.2767.47()(4) 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 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有两种情况:(a)、AB跨作用Tmax;(b)、BC跨作用Tmax,每种情况下的荷载可以反向。 ; 吊车水平荷载下柱剪力的分配计算项目nAB跨作用TmaxA柱0.14770.6422619.69()33.510.276-7.44()B柱0.15960.6472616.82()0.448-1.81)C柱0.1477000.2769.25()BC跨作用TmaxA柱0.1

31、4770014.560.2764.02()B柱0.15960.64711.37.31()0.448-0.79()C柱0.14770.64211.34.21()0.276-3.23() (5)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风荷载作用下有两种情况:因本例右吹左风时的荷载值与左吹右风时的荷载值很接近,可利用左吹右风的内力图。 风荷载作用下柱剪力的分配计算项目nqW左吹右风A柱0.14770.3752.5613.34()9.3429.340.276-5.24()B柱0.15960.374000.44813.15()C柱0.14770.3751.28 6.67()0.276-1.43() 7、 内力组合 7

32、.1. 荷载组合 排架柱截面尺寸符合要求后,一般不需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的变形验算,仅需要进行承载力验算。承载力计算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对于排架结构,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取下列两种情况中的较大者。“恒载”+任意一种“活荷载” S=S+S , 其中,=1.2, =1.4。 “恒载”+0.9(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活荷载”) S=S+0.9,其中,=1.2, =1.4。 排架柱属于偏心受压构件,剪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斜截面一般可以满足要求).最不利内力组合包括: Mmax及其相应的N、V Mmin及其相应的N、V Nmax及其相应的M、V Nmin及其相应的M、V 每一项组合

33、,按一个目标(如弯矩最大)确定可变荷载是否参与组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当组合中包含吊车水平荷载T时必须同时包括吊车竖向荷载D。、由于吊车水平荷载最多考虑两台,故AB跨作用Tmax和BC跨作用Tmax只能取一 种,水平荷载可反向。、对于多跨厂房,吊车竖向荷载最多可以考虑四台,且一跨在某一时刻只能出现一 种情况。、同时考虑多台吊车时,折减系数均取0.9。、组合最大轴力和最小轴力时,轴力为0的项也要加进去。尽管这样做对轴力没有 影响,但可使弯矩有变化。 7.2.荷载组合 各柱的组合内力如附表 A柱内力设计值汇总表 柱号 及 正向内力 荷载 类别 永久 荷载 屋面 荷载 吊车 竖向荷载 吊车水平荷载

34、 风荷载 Dmax作用在 A柱 Dmin作用在 A柱 Dmax作用在 C柱 Dmin作用在 C柱 Tmax作用在 AB跨 Tmax作用在 BC跨 左风 右风 序号 - M39.784.32-84.08-69.26-6.9019.852.1815.680.97-15.31 N48.6253.600000000 - M-59.88-9.08204.59204.59-6.9019.852.1815.680.97-15.31 N540.9253.6721.67721.67000000 - M-16.48-4.88-11.01-11.01-24.6070.7587.7855.88174.47143.5

35、N639.253.6721.67721.67000000 V4.340.42-21.56-21.56-1.775.0918.564.0230.34-19.22 A柱内力设计值汇总表 组合项目MN、V组合项目MN、V- B柱内力设计值汇总表 柱号 及 正向内力 荷载 类别 永久 荷载 屋面 荷载 吊车 竖向荷载 吊车水平荷载 风荷载 Dmax作用在 A柱 Dmin作用在 A柱 Dmax作用在 C柱 Dmin作用在 C柱 Tmax作用在 AB跨 Tmax作用在 BC跨 左风 右风 序号 -M-11.65-3.2969.38-28.86114.62-49.0210.4851.2951.29-51.2

36、9N825.293.400000000 -M-22.99-3.29-61.2721.94-426.63184.6110.4851.2951.29-51.29N919.593.4174.2067.73721.67311.50000 -M-9.89-6.89116.63-52.06-132.7358.91266.04187.79182.79-182.79N1029.893.4174.2067.73721.67311.50000V1.31-0.3617.79-7.4029.39-12.57-24.1913.1513.21-13.15 B柱内力设计值汇总表 组合项目MN、V组合项目MN、V- C柱内力

37、设计值汇总表 柱号 及 正向内力 荷载 类别 永久 荷载 屋面 荷载 吊车 竖向荷载 吊车水平荷载 风荷载 Dmax作用在 A柱 Dmin作用在 A柱 Dmax作用在 C柱 Dmin作用在 C柱 Tmax作用在 AB跨 Tmax作用在 BC跨 左风 右风 序号 - M-38.94-2.2614.74-45.4035.7629.1336.080.9615.13-0.97 N374.541.0300000000 - M38.85-2.7714.74-45.40-88.842.042.040.9615.13-0.97 N414.141.0300311.567.7367.73000 - M16.75-

38、3.3252.54-161.82.8676.7476.7481.66143.5-174.47 N512.441.0300311.567.7367.73000 V-5.56-0.053.78-11.649.177.477.478.0719.22-30.34 C柱内力设计值汇总表 组合项目MN、V组合项目MN、V-375.4375.4411.43374.5-414.1731.38731.38414.1八、排架柱截面设计 8.1. 柱的计算长度及材料强度 、柱子计算长度根据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一书中表12-4得: 考虑吊车荷载时: 上段柱: lu=2.0Hu=2.0×3.9=7.8m

39、下段柱: Ll=1.0Hl=1.0×10.0=10.0m 不考虑吊车荷载时: 上段柱: lu=2.0Hu=2.0×3.9=7.8m 下段柱: Ll=1.25Hl=1.25×10.0=12.5m 、C35混凝土,一类坏境,钢筋取HRB335.则有 ; ; ; 8.2. 柱截面配筋计算 因为C柱荷载比A柱小,为了配筋简单,使A、C柱配筋相同。8.2.1 判断大小偏心 . A、C柱 .-截面: b=500mm,h=500mm, N=539.8kN 故-截面是大偏心受压,选用M=76.52kN·m,N=534.44kN。 .-截面: b=500mm,h=1000

40、mm, N=1262.59kN 故-截面是大偏心受压,选用M=-66.78kN·m,N=540.92kN。 .-截面: b=500mm,h=1000mm, N=1360.87kN 故-截面是大偏心受压,选用M=373.22kN·m,N=639.2kN . B柱 -截面: b=500mm,h=600mm, N=918.6kN 故-截面是大偏心受压,选用M=76.52kN·m,N=534.44kN。 .-截面: b=500mm,h=1200mm, N=1653.06kN 故-截面是大偏心受压,选用M=-66.78kN·m,N=540.92kN。 .-截面:

41、b=500mm,h=1200mm, N=1763.36kN 故-截面是大偏心受压,选用M=373.22kN·m,N=639.2kN8.2.2 A、C柱截面配筋计算 (1)、纵向钢筋配置 .上柱-截面 。故选用钢筋4 其他截面计算方法如-截面。详细见表 (2)、箍筋配置 箍筋按构造要求选取,沿标高配置B8200(3)、下柱截面高度h>600mm,故在截面腰部布置2B14的纵向钢筋,宁外,在上翼缘内配置B14的纵向构造筋。8.2.2 B柱截面配筋计算 B柱计算方法同A、C柱,具体过程见下表 A、C柱受力纵筋计算表 BBB B柱受力纵筋计算表 B16(804)B16(804)B16(804)九、 牛腿设计9.1A、C柱牛腿设计、牛腿尺寸确定 A 柱的上柱截面为b×h = 500mm×500mm,下柱截面为b×h=500 ×1000。吊梁 中心线至厂房定位轴线A的距离为e=750mm ,联系尺寸D=150mm ,吊车梁下缘宽度为 300mm,则牛腿自下柱内边缘挑出长度为: c=150 +750- 1000+ 300/2+C=50 +C 按照构造要求C70 mm,取C =250 mm ,则C=300mm用点 至下柱内边缘的距离为: a=150+ 750- 1000+ 20= -80mm<0, 其中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