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相关资料之作业设计_第1页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相关资料之作业设计_第2页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相关资料之作业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相关资料之作业设计一、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1、学校的教学楼大约高30 。2、课桌的大约高60 。3、黄瓜的长大约是20 。4、小明的身高是132 ,也可以说是1 32 。二、按要求画线段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三、看图填一填铅笔长 厘米 铁钉长 厘米四、理论活动1、先估测家中地面砖的长与宽或边长,再选择适宜的工具进展实际测量。2、先估测家中的客厅的长与宽或边长,再选择适宜的工具进展测量。五、智慧树。1、有两条各长40厘米的纸条,粘贴在一起后长66厘米,粘贴在一起的部分长 厘米。2、一只青蛙掉到井里,井深8米,它白天爬上3米,夜

2、里滑下2米,它爬到井口要用 天。设计思路: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绘。这次我们设计的这一单元是认识厘米和米,它和生活实际联络非常严密,要孩子借助生活经历来解决的,因此本次作业设计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点:一、重视根底知识的掌握。注重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工具,画出详细长度的线段的才能。即作业设计中的第一、二、三题。在第一题的第4题中还帮助学生领会不同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在第三题中,第二幅图没有按照常规测量的方法进展,这就要求学

3、生能正确理解直尺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间隔是1厘米,从而进展正确判断。二、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与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络。不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4、,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作业中设计中的第四题与生活实际严密相连。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才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和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老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老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老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因为“老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然后让学生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选择并运用适宜的测量工具。其实寻找不同测量长度间隔 的尺子并不困难,但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用的直尺、三角尺或米尺转换到生活中用的卷尺,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或者说数感的转变,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将生活和数学能联络起来的思维习惯。最后让学生进展实际的测量。让学生尽情的参与活动,去探求知识。同时第五题的智慧树也是一种对课外的延伸、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