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水土流失高考试题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水土流失高考试题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水土流失高考试题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水土流失高考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一轮复习水土流失高考试题2019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2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 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

2、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进步。2019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进步可以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

3、径流量4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B C D5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2019年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展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答复68题。6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搜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7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

4、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老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拟。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C在流域源头设置搜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搜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8以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2019年江

5、苏卷梯田是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消费的典范。左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答复910题。9右图中甲区地形合适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程度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

6、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0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112019年上海卷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有着宏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

7、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

8、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根本地貌形态。“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

9、“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消费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

10、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根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消费的不利影响。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消费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施行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A  2D【解析】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修养水源等作用。应选A。2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才能,而河流的搬运才能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才能弱,

11、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正确、B错误。应选D。【答案】3B  4B  5D【解析】3.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才能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进步可以进步区域降水量,但进步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修养水源才能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4.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对

12、;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到达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对;植被对径流会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一样,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5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可以进步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屡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应选D

13、。【答案】6B  7D  8A【解析】6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B项。7需要获取和正确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这句话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提出了测量流域产沙量的两个限定因素:一是时间规定“一定时间内,二是空间规定“流域内。此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两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

14、因此判断D项是正确的。8坡度小的地方,地表汇水速度较慢,流速慢,侵蚀程度较小,水土流失较弱,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小;坡度大的地方,地表汇水速度较快,流速快,侵蚀程度较大,水土流失较强,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大。应选A。【答案】9C  10A【解析】9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开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地方开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开展种植业。应选C。10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进步保水

15、保土的效果。应选A。11【答案】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构造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冲沟进一步开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

16、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解析】1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及公里或几十公里。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由于黄土构造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开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消费的不利影响。   黄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