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01知识管理1氧气的制取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反响原理:_。步骤:1_;2装药品;3搜集氧气;4验满。注意:1选择发生装置的根据: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的条件;2搜集装置选择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2氧气的化学性质木炭燃烧:碳氧气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_。蜡烛燃烧:石蜡氧气_。注意: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注意将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2实验报告【明确任务】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的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2初步学惯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

2、取并搜集气体。【做好准备】1实验用品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 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 mL、坩埚钳、燃烧匙。2实验药品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动手实验】1氧气的制取1如图,按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先向锥形瓶中参加约0.1 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内参加约15 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3翻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_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_放在实验台上。

3、2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燃烧。取少量木炭,放在燃烧匙内,加热至红热,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_。待燃烧停顿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_。反响表达式为:_。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待铁丝红热后,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底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中,观察到_。反响表达式为:_。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可以防止_。3蜡烛燃烧。在空气中点燃一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然后用燃烧匙将其转移至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蜡烛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反响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反思交流】1假如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

4、能的原因有哪些?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小华同学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缠在火柴梗上点燃后,伸入他搜集的氧气瓶中,却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03实验打破1以下有关“固液反响,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氧气流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把固体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缓缓参加试管中B把固体的二氧化锰缓缓参加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C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参加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D不加催化剂,直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搜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

5、条伸至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4邵阳中考在进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搜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搜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搜集D用排水法搜集O2,搜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5营口改编以下关于化学反响的实验现象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的固体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纯洁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6

6、在潜水艇里有以下几种制氧气方式可供选择: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过氧化钠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_;2你认为最合适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_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主要优点是:_;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

7、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

8、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_。7海南改编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编号为的仪器名称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甲或“乙;假设用丙装置搜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填“a或“b端导入。8淄博中考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1写出A装置中任意两种仪器的名称_、_。2假设选用高锰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3) 选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你认为最理想的发生装置是_填写字母,可采用的搜集方法是_,写出反响的文字表达式_。参考答案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管理与

9、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1过氧化氢水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水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

10、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11、,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实验报告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

12、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动手实验】1.3均匀、连续冒出正2.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反思交流】1.可能的原因有: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搜集氧气;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搜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2.假如开场便将红热的木炭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使瓶中的氧气含量迅速降低,影响实验现象。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