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易错点分析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易错点分析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易错点分析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易错点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立易错点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答复1一2题。1.图中可以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 A B C D2.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程度梯田,开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2、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解析】黄土高原的塬地就是沟壑之间的较平整的土地,从等高线图中看,两侧较稠密狭长分布的等高线表示沟壑,中间很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地面较平坦为塬地。那么只有图相符。根据治理水土流失的六字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在塬地要平整土地,削减地表径流,建立农林牧消费体系。【参考答案】1.C2

3、.A【友谊提示】黄土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 3°5°,周围为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见彩图。梁顶倾斜 3°5°至 8°10°者为斜梁。梁顶平坦者为平梁。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梁称为峁梁。平梁多分布在塬的外围,是黄土塬为沟谷分割生成,又称破碎塬。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见彩图。峁顶的面积不大,以 3°10°向四周倾斜,并逐渐过渡为坡度 15&#

4、176;35°的峁坡。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 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 2460 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 13,并且每年还以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答复3一4题。3.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C冬季风权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4.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 封育固沙调整土地

5、利用构造,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合理分配水资源,开展 节水农业A B C D【解析】3.我国的土地退化,很大程度上与人为原因有关,包括过度垦殖、放牧、樵采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导致了土地退化、沙化;此外,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导致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4.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荒漠化的发生与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因此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从扩大植被覆盖率,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入手。【参考答案】3.B 4.D【友谊提示】荒漠化包括土地退化。以下图是酒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现图。读图答复5一6题。5.图中的四幅图中,阴影部分与上图所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最相似的是  6.2

6、0世纪 90 年代,一位环保工作者曾描绘:昔日芦花飞舞、鹅雁戏波的居延海,如今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荒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绿洲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河流侵蚀强烈、含沙量增大C酒泉地区沙尘暴频度增加       D石质戈壁荒漠化严重【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看出上图为祁连山附近,图中有一条内流河及其冲积形成的平原。祁连山地处中国气候的干旱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题中的四幅图中只有 D 图地处干旱的西北部,受风力影响而易出现荒漠化现象;C图地处

7、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A、B 两图为东部降水较多、地势平坦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荒漠化。居延海处在河流的下游,它的干涸主要是河流中上游地区过度并浪费性地利用水资源的结果。【参考答案】5.D  6.A【友谊提示】注意该区的空间定位;内流河河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据此答复7一8题。7.梯田田埂的程度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根本平行C山谷走向根本一致     

8、;    D山脊走向根本平行8.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解析】7.程度梯田的田埂应与等高线根本平行,才能起到保水作用。8.梯田的修筑,使沟谷发育的山

9、坡形态发生了改变。土壤类型是自然和人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坡向是不易改变的,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参考答案】7.B8.A【友谊提示】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是地理的一项才能要求, 应多和实际生活联络。9.以下图所示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进步。老

10、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拟。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A农业用地向牧畜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解析】从图中的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动带,可以分析出原来的畜牧用地将转变为过渡带,即畜牧用地将转逐渐转变为农业用地。【参考答案】C【友谊提示】在做这类试题时,需要注意分清谁向谁转变,

11、不然的话容易把结果弄翻。以下图是我国华北地 19542019 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一11题。10.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A气温不断上升  D降水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11.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A温暖潮湿   B温暖干旱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旱【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2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温在不断升高,而降水却在不断下降。【参考答案】10.B 11.B【友

12、谊提示】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锻炼从图中查找答案的技能。右图中降水量多的年份多出现涝灾,降水量少的年份,多出现旱灾。进而可以得出“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的结论。12.阅读以下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特别是科学家发现留鸟能传播禽流感后,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湿地是鸟类的天堂,随着经济的开展,出现了“人鸟争地的现象。湿地是陆地表层常年过度潮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其下有泥炭形成、积累或者有明显潜育层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既不属于水生生态系统,也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而是水陆互相作用形成的、具有过渡性质的

13、、半水半陆的天然生态系统。从全球范围看,湿地主要分布在苔原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地带和温带森林草原地带。以北美大陆、中欧、北欧、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分布最广。在中国分布较为零星,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是相对集中的两大地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物消费力;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滞留沉积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功能;防止风暴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功能;对周围环境有调节功能;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材料二 以下图左图为欧亚太陆主要湿地分布图,右图为图中湿地50年的变迁图。结合材料,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湿地和湿地的自然带名称。2试简要说明、两地沼泽地形成的共同原因。31935 年 8

14、 月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的“草地就是图中地区的沼泽地,地处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简要说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4沼泽湿地是人类生存的生态根底,也是人类扩大耕地的重要着眼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对湿地进展过大规模的开发。简述对沼泽湿地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5简要说明湿地的变化及其原因、这种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解析】试题从湿地材料和湿地分布图切入,从禽流感时事热点的新角度设计试题。试题在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才能、地理现象的描绘才能,展示出其独到之处。试题解答的关键是获取和解读材料种图像中的地理信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湿地的形成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

15、其形成的根底具有相似性。湿地具有宏大的环境功能,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的珍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对湿地的破坏性开发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曾对三江平原进展过大规模的开发,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导致黑土的大量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目前三江平原正在进展 “退耕还湿的工作,以保护湿地。【参考答案】1湿地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湿地为温带荒漠带。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位置高,地处潮湿地区,水分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阻滞地表水下渗。3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潮湿地区,降水丰富;地势高,蒸发弱,高原冻土的形成使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4导致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海沼泽地的开发会导致风暴潮灾害、洪洪灾害频发,内陆地区沼泽地的开发会导致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果。5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