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浅谈_第1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浅谈_第2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浅谈_第3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浅谈_第4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浅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浅谈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转包 抵押 入股 内容提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租、代耕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流转方式,反租倒包模式本质上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双层租赁结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互换、抵押是导致物权变动或设定的流转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行为是一种设定与永佃权相当的次级承包经营的行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运作过程中,农民一般是在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设定次级承包经营权并将该权利移转给合作社或者公司,从而

2、获得相应的股权。       “流转”是一个来自于生活的术语,它包含了一系列法律性质与法律效果各异的由法律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关系。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角度来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所进行的依法处分自己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在农村土地上设定物权性负担、债权性负担或者其他相关权利的行为。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转包、抵押、出租、入股等。据统计,到 2008 年底,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 09 亿亩,占农

3、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8 9% ,其中通过转包占 54% ,出租占 26 2% ,转让占 6 2% ,互换占 4 4%,入股占 4 4%,其他占 4 8%(注:数据来自朱隽: 农业部: 土地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人民日报 2009 年 8 月 2 日,参见 http: / /nc people co

4、m cn/GB /61154 /9771278 html,最后浏览日期 2010 年 2 月 15 日。)。到 2009 年 9 月,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例升至约11% ,在浙江等省份,流转比例已近 30% ,各种流转形式所占之比例基本与 2008 年底持平(注:数据来自刘凌云: 土地流转改变中国农村,新财富 2009 年 11 月 13

5、60;日,参见网页 http: / /www p5w net/newfortune/qian-yan /200911 / t2670878 htm,最后浏览日期 2010 年 2 月 15 日。)。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异常迅速的形势下,探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出租、代耕、反租倒包、互换、转让、抵押、转包以及入股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法律属性、法理内涵及制度完善问题,对于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权利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

6、#160;  土地承包经营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

7、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8、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

9、160;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

10、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

11、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

12、,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

13、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

14、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

15、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

16、,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

17、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

18、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

19、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20、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

21、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

22、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

23、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

24、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

25、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大,需要通过更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才能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是否“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因此,在对累犯适用假释的同时,在时间条件上,规定应更为严格。有的国家的立法例值得借鉴,如巴西刑法典

26、规定,初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是必须服刑一半以上,累犯者假释的时间条件必须是服刑四分之三以上。所以,应将我国刑法关于累犯不得假释的规定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执行原判刑期四分之三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实际执行15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三 结束语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我国累犯制度基本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累犯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刑法所普遍规定的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累犯制度这一武器同犯罪作斗争并根据累犯的特点调整刑事政策完善对累犯的刑事立法。注释:美(/).博登海默著,

27、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88页 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夏冰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反思及建议2007年10月赵欣试论我国累犯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07年3月学术论坛 苏彩霞著累犯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罗堂庆:从累犯比较研究看完善我国刑法的累犯制度,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参考文献】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2000年3苏彩霞.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M . 

28、;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4梁洪行、吴文珍关于我国累犯制度的几点思考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6月5周世军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的反思和重构2004年4月       押合同在本质上为设定义务的负担法律行为。事实上,当事人在抵押权设定意思表示推动下进行的抵押登记行为直接导致了抵押权的设定,是一种典型的处分法律行为。    总体而言,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除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外,以家庭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

29、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农民在交往中自愿签订“抵押协议”,在债务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情况下,协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债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法律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情况下,并不能达到防止农民因债务负担等而被迫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能性,相反,它只会造成农民的融资渠道不畅与财产价值的低估。此外,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法律不承认农地抵押的情况下,上述“抵押协议”并不产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效果。但是,债务人如果在债务到期后,仍然愿意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来抵销债务,在没有任何公权力介入的情况下,会最终发生承包经营权“事实上”转移的实践效果。另外,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获得法律认可的情况下

30、,而法律却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实有难以解释之处。既然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已经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一定条件下转让,而土地抵押的最为严重的预期法律后果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因此,按照举重以明轻的原则,既然法律允许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就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其次,在法律上,土地是可分物,农民都可以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量上的分割,对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在时间上,既可以将剩余的全部承包期限的承包经营权抵押,也可以抵押一段期限内的承包经营权。如果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部分抵押或者一定期限内的抵押,农户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土地这一基本的生活保障手段,即抵押权的实现并不必然导

31、致原承包经营权人丧失承包经营权,农户的生活也不会因此而遭受毁灭性打击。同时,农户抵押进行融资的结果往往是从事新的生计行业,可能为承包经营权人最终提供新的生活支持。在对部分时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时,在制度上可以考虑,一旦拍卖成功,则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设定一个次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次级承包经营权期限届满或者权利人放弃次级承包经营权后,原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恢复至原初对土地的支配状态。另外,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我国的农村的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非农就业的途径的增加,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已经大大降低,农民的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大,土地对农民的自我保障功能日趋弱化。在东部的

32、很多地方与中西部城镇郊区,农民已经不再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很多农民需要通过融资来转换自己的身份,从事新的产业经营。另外,农地的不能充分流转导致了西部很多地方出现了弃田抛荒现象,土地资源出现浪费,允许农民在土地上设定抵押权可以起到整合土地资源的作用。笔者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就业渠道拓宽,以及农民生活保障的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立法应当适时承认农村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另外,考虑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具有的相当于所有权的性质,中国传统的土地物权具有充分流转的传统,也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满足农民融资的需要

33、。如果仅仅是担心农民彻底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考虑恢复中国古代的典权制度,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活卖”,在制度留下农民重新获得自己的承包经营权的可能性。    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密切相关的一个法律问题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        获得的承包经营权可否抵押的问题。考虑到抵押权的设定和执行完全有可能导致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丧失,我国现行立法一直采行禁止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立法规定。但从实践角度来看,2009 年前后,用于抵押贷款的林地其实已经远

34、远超出了四荒地的范畴,此时如果严格贯彻物权法规定,采信严格的物权法定主义,则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一切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都不能作为抵押的客体,那么即使已经就此签订抵押合同并进行了抵押登记,也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效果,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之抵押贷款将转变为没有抵押权担保的贷款。这样的结果既打击了金融机构对农民发放抵押贷款的热情,也抑制了农民的现实融资需求,启迪着立法机关去重新思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问题,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农民都可以对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量上的分割,而自主决定抵押哪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既可以将剩余的全部承包期限内

35、的承包经营权抵押,也可以抵押一段期限内的承包经营权。当农户仅将一定时间段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时如林权的抵押多是如此,抵押权实现时其仍保留有剩余时段的承包经营权,就不会因抵押权的实现而完全丧失承包经营权。当农户将全部剩余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时,可以考虑前述在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上新设定一个“次级承包经营权”的办法,抵押权实现时,该次级承包经营权转移,但当其期限届满或者权利人放弃后,原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就回复至原初对土地的支配状态。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理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法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

36、股采取了一种慎重对待的态度。对于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获得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表述是“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生产”,对于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承包经营权该法仅仅用了入股这一术语进行了表述。在政策导向上,目前国家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农民通过入股方式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而不鼓励农民组建农业公司。在这里,论文主要以物权法为视角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权利转移问题进行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理分析,以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正确认识为基本入手点,即我们在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时,必须认识到农村土

37、地承包经营权是一项对农村土地进行占有、使用与收益的物权,是一项可以由权利人对该项权利进行一定处分的物权;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上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农地所有权,它居于农地物权体系基础性层次;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可以再在其上设定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可进行土地权利租赁,从而形成土地物权或者土地债权叠加的不同层次。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大部分农地股权都是以物权为基础,以债权为基本运作形式,带有复合性权利特征的土地权利。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新的独立于原来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使用权。这一新的农

38、地使用权在形态上表现为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结合在一起,或者依旧独立的成为一个或几个新的土地权利的支配对象,但是通常情况是以将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客体结合为一个新的土地权利的客体为常态。正是因为如此,有学者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是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聚合,即若干集体组织成员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或者变动方式,以统一的        行为,或使数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涵盖的标的农地归于一主体,或使数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并于一主体的流转方式6。入股后通常会产生一种新的农地权利( 大多数情况下是物权

39、) ,这一新的土地权利一般都要归属于新成立的或者已经存在的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等法人机构。这些机构在人格上独立于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可以在入股后使用原有的农地,也说明了入股后产生了一种新的土地权利。这些法人机构以新产生的农地权利( 主要是物权) 为基础来实现对入股的农村土地的支配,这是农地股权中所包含的物权性一面。    其次,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入股与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入股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家庭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入股本身并不能完全消灭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在很

40、大程度上是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直接针对具体地块进行个人化的结果,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经过客体范围的分割并个人化后内化到了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中,因此,集体土地所有权弹力性与回复性也使得家庭承包经营权具有了弹力性与回复性。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经营权在承包经营期满后按国家规定的继续承包意味着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仍然延续存在,即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不断继续承包而获得新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经营权入股不是一种原有土地权利的转让,而应当是一种新的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生。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一般都是将一定期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或者是将一个承包

41、期内剩余期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承包经营权入股是一个异于原承包经营权的次级承包经营权设定并转移的过程,承包经营权人的原承包经营权在入股后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受到新的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限制。对于通过非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经营权,由于其属于带有期限的典型他物权,因而,其入股可以通过转让这种土地权利的方式来实现。    最后,入股以后,农民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大都转变为另外的一种运作方式。首先是最基本的债权式的运作方式,即向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进行请求获得一定的利益的权利。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一个最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转让、创设一个限制原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来实现农地权利形态的价值化,获取一定的农地收益。换言之,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获取对农地支配性的权利或者其他权利是有代价的,即是以为自己设定一项义务或者负担为代价。在农民放弃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设定新的物权( 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并将该项权利移转后,农民向合作社或者公司等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