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第1页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第2页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第3页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4肩贞、臂,用30号11.5寸毫针针刺患侧,针刺得6小结本观察结果表明,温针灸治疗风寒型肩周炎是临床上较有优势的治疗方法。以往因为该方法较单纯针刺治疗费贵,又容易引起患者皮肤烫伤,而在部分针灸科得不到充分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服务患者,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温针灸值得在针灸科推广应用。收稿日期:2009-06-15气后,施平补平泻法,留针,将艾段套在针柄上,并剪1圆形的纸皮遮盖针身周围皮肤,以免艾火灼伤,然后点燃下端,每穴灸3壮。每日1次,经5次治疗肩臂痛减但活动范围不变,勉励病人继续作主动运动,经14次治疗后肩部无疼痛,外展达90°,上举感牵扯,不能伸直,嘱咐病人自行坚持锻炼,

2、经30次治疗,诸症消除,肩周炎基本痊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谢松林,廖小艳,刘绍梅(上栗县中医院,江西上栗337009)摘要:目的:探寻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主穴取突出节段及上下节段之夹脊穴、委中;配穴取太阳经之秩边、承扶、殷门、承山、昆仑和(或)少阳经之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及阿是穴等。以上穴位除委中外均行温针灸,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取穴、针刺法同观察组,只针刺不施灸,每天治疗1次。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愈显率90.03%,对照组愈显率65.71%,

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温针灸;夹脊穴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1-0034-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临床以自发性痛、痛觉过敏或牵掣痛为主要特征,甚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针灸仍然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治疗原则主要以通络舒筋活血为主。笔者采用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该病,并与常规针刺方法相对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9年4

4、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48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35.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月,平均21.3天。对照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34.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5月,平均20.1天。所有病例均经CT或(和)MRI检查确诊,观察组中突出于L3/L48例,L4/L529例,L5/S117例,L3/L4、L4/L5同时者7例,L4/L5、L5/S1同时者11例,L3/L4、L5/S1同时者3例,L3/L4、L4/L5、L5/S1同时者3例。对照组中突出

5、于L3/L47例,L4/L525例,L5/S115例,L3/L4、L4/L5同时者7例,L4/L5、L5/S1同时者10例,L3/L4、L5/S1同时者4例,L3/L4、L4/L5、L5/S1同时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1.3排除标准年龄大于75岁;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尾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者;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重大疾病者;妊娠期妇女;手术后复发者;中途无故停止针灸治疗者。2治疗方法2.1观察组主穴:根据症状定

6、位并结合CT或MRI作者简介:谢松林(1966-),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颈肩腰腿检查结果,选用突出椎间盘节段及上、下两个节段的夹脊穴、委中穴。辅穴:据下肢症状酌情选取太阳经的秩边和承扶、殷门、承山、昆仑及少阳经的环跳、风市、阳痛和中风后遗症工作。35陵泉、悬钟等穴位。并取阿是穴:在患侧椎旁、骶骨边缘及下肢症状明显处之酸痛点。操作:常规消毒所取穴区后取适当长之毫针,在夹脊穴垂直缓慢进针,深度以针尖达到椎弓板并有明显之酸胀麻沉重等针感,少数患者有下肢放射感。辅穴及阿是穴以能向下放射为好。取截成1.5cm长艾段,燃着后插入各穴(委中除外)针柄上,共3壮。取针后即用闪火法拔罐1015min。

7、2.2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操作:除不温针灸外,其他与治疗组均一样。以上两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疼痛、压痛消失,下肢肌力、皮肤感觉等恢复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腰部活动功能正常,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对工作和生活稍有影响;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对工作和生活常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与生活。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例)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7870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8、,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部。其产生腰腿病的机制与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特点,压应力对神经产生的机械效应以及生物化学物质和神经肽在疼痛感受中所起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神经根受压水肿产生的炎性反应、粘连和纤维化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痹症”范畴。风湿痹候说:“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因寒湿侵袭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闪扭挫伤导致经络闭阻不通而发病。治疗时应从“温通”入手以治疗其本。针刺局部夹脊穴3,可刺激脊神经和周围血管,使之产生应激反应,一则改善局部微循环,吸收局部灸性渗出物,帮助纤维环修复,二则夹脊局部肌纤维推动髓核回位,达到根治目的。而且夹脊穴在督

9、脉与太阳经之间,能扶督脉之阳,助太阳经之气,针感强,操作安全。应用艾条插入针柄行温和灸,可驱逐风寒湿之邪,活血化瘀、温养筋肉,通则不痛。针后拔罐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散风、祛寒、除湿,合而用之效果更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针刺时所取配穴有强烈针感并向下放射时,患者针后疼痛均可减轻,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时仅局部有酸麻胀等针感者。临床资料4表明约85%以上患者非手术治疗均有效,可免除手术之后遗症及复发后疗效差之苦,治疗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3周以上,并配合俯卧位进行头胸后伸法、倒走、游泳等锻炼,对本病的康复起辅助和巩固作用。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1南京:南京大治愈5

10、631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总有效率(%)151552024由表1可见,经x检验,两组间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11.102,P<0.01),提示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4讨论当人体直立行走时,脊柱的每个椎体自上而下分担身体重量,其中腰椎承受压力最大,其椎间盘所起的缓冲作用最强。通过椎间盘测压发现2学出版社,1994:201-2022吴在德,吴肇汉1外科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2-8803文强,张联太,柳玉琴1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站立位脊柱例临床观察J1针灸临床杂志,2001,17(5):354鲁来玉,蔡钦林1腰椎间盘突出症M1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98-291负荷如以100%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