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郭店竹书是稷下思孟学派教材 【提要】本文认为,郭店一号楚墓中的陪葬竹书是一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稷下思孟学派教材,其内容大致包括儒家经典基本知识、子思学派和稷下思孟学派基本观点、性情论、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和形上学宇宙论等。其中,大一生水是具有稷下思孟学派思想特征的作品,既继承了曾参、子思吸收道家老子形上学的传统,又吸收了稷下学者以水为万物之本原的观点,堪称“古代中国的泰勒斯学说”;而五行则是思孟后学对礼运五行说、竹书六德说和孟子学说的发展。显然,当时还未有后来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子思二十三篇”这部书。这些竹书资料可能是公元前3
2、11年屈原出使齐国时从稷下带回楚国的,它们的被发现可以基本修复稷下思孟学派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久已残缺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稷下教材屈原郭店竹书思孟学派 战国中期的齐国稷下思孟学派是对战国早期鲁国子思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子思后学到齐国稷下与孟子及其后学会合,遂发展成为稷下思孟学派。郭店一号楚墓中的陪葬竹书很像是稷下思孟学派的教材,只有像屈原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人才会有这些竹书,而屈原作品的思想深受这些书籍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在郭店竹书中,除了多有通假字之外,简笔字和因形近而误的字也不少,但其书写的笔法却显得非常熟练。显然,它们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应是由不
3、太理解书籍内容的数位专业抄手抄写出来的。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聚集了来自各国的学者,那里的专业抄手中也可能有楚国人。郭店楚墓竹简·前言2的作者认为竹书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所以它们很可能是稷下的楚国抄手抄写的。至于竹简形制的长短,似亦有不同抄手采用不同长度的竹简的可能,而不一定都有分类的含义。至于抄写的时间,则应与孟子同时。具体地说,可能是在孟子于齐威王3、齐宣王4时游齐之后和屈原出使齐国之前,故应早于孟子的成书时间。从竹书中有些异体字似可看出孟子学说的影响,比如:将“过”写作“化”下加“心”,好像是据“所过者化”的意思造的异体字;将“仁”写作“人”下加“心
4、”、“千”下加“心”、“身”下加“心”,则像是据“仁义礼智根于心”、“仁”由“心”中善端发展而来的说法造的异体字。诸如此类,大概是当时孟子学说的流行在文字方面留下的痕迹。公元前311年,屈原出使齐国时正是齐宣王当政,是孟子说齐宣王行“仁政”八年之后的事。当时,楚国学者环渊正在稷下,齐赐之为“上大夫”,屈原是否与环渊有过接触尚不得而知。郭店竹书中的老子和其他各篇均与稷下思孟学派的思想有密切联系,被用作了教材,可总称为“稷下思孟学派文献”。老子以外的各篇5乃是子思后学与稷下思孟学派的作品,其写作的时间当在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子思学派之代表作孝经、中庸、大学、礼运和易传之后6,与孟子生活的时代大致相
5、当而早于孟子的成书。因此,这些竹书资料的发现可以基本修复稷下思孟学派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久已残缺了的重要环节。 一老子甲、乙、丙问题7 老子甲、乙、丙本,其竹简形制的长短各异,甲、丙本的内容有重复,似乃不同抄手抄写的三个不同的选本。其中,甲本和乙本的抄写时间可能早一些。甲本的“过”作“化”下加“止”,未作“化”下加“心”;丙本有“过”作“化”下加“心”、“仁”作“身”下加“心”的情况。丙本与大一生水8之形制相同、笔法一致,可能为一人所抄写。其抄写时间看来和下面各篇接近,抄于孟子学说在稷下流行之后。丙本的“过”,第四简作“化”下加“心”,而第十三简则作“彳”旁、右边上“化”下“止”,后者应是保留了
6、较早的写法。语丛二第四十简的“过”亦如此,这与西周中期过伯簋、过伯爵以及战国初侯马盟书中的“过”字均属用声音相近之声符的同字异构。 老子是稷下的教材之一,思孟后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老子加以改编,增删、改动其内容和前后次序。荀况在稷下曾“三为祭酒”,思孟学派流行于荀况到稷下之前,而黄老之学则流行于荀况离稷下之后。9无论是思孟学派还是黄老学派,都非常重视老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既有甲、乙两种版本的老子,又有思孟学派的五行篇和黄老学派的黄帝四经。稷下思孟学派的老子选本中没有反对儒家的言论,看来是用作教材时被删去了;而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则未删。田齐统治者认黄帝为始祖,又推崇老子这个同乡,其
7、尊崇黄老本出于标榜并抬高自己地位的政治目的。因此,老子甲、乙、丙三个选本可能是供不同学习者选用的结果。 那么,是否郭店竹书中的老子是原本而马王堆帛书老子和传世各本是经过太史儋增改的呢?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侯是在周烈王二年,即公元前374年。在此前后,如果真的太史儋增改了老子,至六十多年以后的公元前311年,屈原使齐时流行的版本恐早该是太史儋的老子版本了,而此后即使有人增改了老子,那也极可能是稷下学者而不大可能是生活在六十多年以前的太史儋所为。春秋末期的老聃著了老子,经战国时的稷下学者增改而传世,我们也许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 二大一生水问题10 大一生水11在子思学派礼
8、运、易传等著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吸收了老子、曾子天圆、管子·水地等著作中的思想材料,发展出了稷下思孟学派自己的宇宙生成理论。 礼运最先将老子中称呼本体的“大”、“一”之名合为“大一”,说:“夫礼,始于大一。”又说:“夫礼,必本于大一。”稷下思孟学派又将老子、曾子天圆、易传中关于阴阳、气、神明等材料熔为一炉,吸收了稷下学者在管子·水地中提出的“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观点12,从中发展出了这篇在中国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的以水为本原的宇宙生成论杰作。大一生水的写作时间当比管子中的水地、心术、白心、内业稍后,但是对屈原的天问、远游有很大影响,而屈原九歌第一篇即题为东皇太一。 大一生水
9、是具有稷下思孟学派思想特征的作品,既继承了曾参、子思吸收道家老子形上学的传统,又吸收了稷下学者以水为万物之本原的观点,堪称是“古代中国的泰勒斯学说”13。 三缁衣问题14 子思学派的代表作孝经、中庸、大学、礼运、易传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具有儒、道互补特色的完整的天道、人道思想体系,始于孝、立于诚、行于治国平天下、合于礼而最终通于变是其基本主张。它提倡忠孝合一、义利合一,重视阴阳、三才、大一、太极,崇尚尊贤、选贤、尚贤。 南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据隋书·音乐志谓,南梁沈约云礼记之“中庸、表记、防记15、缁衣皆取子思子”。虽然缁衣、坊记、表记三篇亦出于子思子,礼记中的缁衣与竹简本
10、大体相合,但明显与以中庸为核心的子思学派之思想体系不类。若云三篇乃子思早年所作,则坊记中引有论语,明显作于论语编成以后。一般认为,论语编成于曾参16去世以后。其时,子思年已五十左右,早该有弟子了。此三篇之主题不一,虽多有征引,却基本没有论述发挥。当时,这种简单的语录体已经过时,抄录孔子语与诗、书相印证颇像是学生的习作,因此,很难说与中庸等出自一人之手。看来,这三篇盖是子思后学的作品。 四鲁穆公问子思的问题17 在鲁穆公问子思中,子思主张“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这与孝经中主张谏诤的思想相一致。18尽管如此,此篇不可能是子思所作。据史记·六国年表,鲁穆公19于公元前40
11、7年公元前377年在位。20此鲁穆公问子思当作于鲁穆公死后,即公元前377年以后。而子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他在鲁穆公死前约25年就去世了。子思生于孔子去世21前数年,卒于鲁穆公即位22后数年。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年六十二”,“六”当为“八”之误;至于孔丛子·抗志云“子思居卫,鲁穆公卒”,则纯属无稽之谈。由于“鲁穆公”是死后所加的谥号,因而竹书中的鲁穆公问子思应作于鲁穆公死后。既然子思在鲁穆公死前25年就去世了,那么很显然,子思根本不可能知道“鲁穆公”这一称呼,这样就完全排除了此篇为子思所作的可能。所以,此篇虽然与孔子之孙子思23的思想一致,但其作者决
12、非子思本人,应为子思后学。 五穷达以时与孟子、荀子问题 穷达以时应是稷下思孟学派的作品,与孟子思想相一致,对荀子有很大影响。此篇竹书所言百里奚、孙叔敖之事亦见于孟子,文中穷达以时的思想与孟子·公孙丑所引的一段话相一致。孟子·公孙丑说:“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荀子·宥坐曰:“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这明显受到了穷达以时思想的影响。穷达以时曰:“又24天又人,天人又分,察天人之分而智25所行矣。”这上承易传,下启荀子·天论。荀况是受到稷下思想的熏陶才形成了“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的思想,
13、并由此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 六五行问题26 五行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行篇之经部大体相同,似早于帛书本。其中有“经”无“说”,故很可能“说”是后人所增,也可能是选作教材时被删去了。 竹书中,当早于五行的六德27已将“圣智”、“仁义”、“忠信”并列,此五行中的仁、义、礼、智、圣五行乃是思孟后学对子思学派六德说、礼运五行说、孟子四端说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发挥。其中的“五行”,首先是从礼运中的“五行”引申、发展出来的。礼运曰:“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
14、田。”对此,孔颖达疏说: “五行之秀气”也者,“秀”谓秀异。言人感五行秀异之气,故有仁义礼知信,是“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是其气也,“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是其性也。 孔疏无意中道出了新、旧五行之间的天、人关系,尽管他并不知道地下埋着五行而将“仁义礼智圣”说成“仁义礼知信”。28 自然律派生出道德律,自然的五行29产生出作为人的准则的五行30。思孟后学将子思的五行和孟子的四端糅合到一起,又加上六德中的“圣”,牵强附会地创立了自己的作为人的准则的新五行学说,这不妨也算是一个效法自然、光大思孟学说的思想成果。孟子中并没有这种新五行说,而其产生又恰恰与孟轲同时,所以这发明权就只
15、能归稷下的思孟后学了。 荀子·非十二子曰:“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这极像是针对思孟学派改造五行的这篇五行有“经”而无“说”的简约文字而言的。试想,五行将旧的五行说改造为新的五行说不正是“案往旧造说”吗?所以,荀子批评的对象应包括子思学派礼运中的五行和思孟后学新造的五行。 寻得了新旧五行观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线索,荀子的批评也就容易理解了。不过,荀子显然并不承认新旧五行之间有天、人联系,故称其“僻违而无类”。似乎,后来的稷下思孟后学部分地接受了荀卿祭酒云其“闭约而无解”的意见而为此五行增加了有助于理解的“说”。 另外,五行除改造、发展了礼运
16、中的五行以外,它还将易传中的“形而上”、“形而下”改造为“形于内”、“不形于内”,并吸收了中庸、大学的慎独思想。因此,礼运、易传、中庸、大学、六德和孟子学说是其主要的思想来源。 七唐虞之道问题31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姜齐亡,田氏卒有齐国。公元前374年,田午杀齐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是为桓公32。田齐取代姜齐之后,亟需寻求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于是便建立稷下学宫33,借助于尧、舜、禹禅让的传说。34 唐虞之道认为:“汤35吴36之道”,禅而不传,乃“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仁之至也”。子思学派在礼运中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37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思
17、孟后学发展出这套完整的“禅而不传”的理论正迎合了田齐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唐虞之道中的忠孝合一观亦与子思学派相一致。因此,它无疑是稷下思孟后学的作品,乃田齐取代姜齐的政治理论依据。 八忠信之道问题38 “仁”是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曾参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9因为孔子所说的“仁”是指按宗法等级差别去爱人,所以,尽心竭力事上曰“忠”40,推己及人待下曰“恕”41。忠信之道曰:“忠,仁之实也。”这既反映了曾参的观点,又就“忠信”即“仁义”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和发挥。显然,是稷下思孟学派在这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忠信之道首次强调了“积”的作用:“忠积,则可亲也;信积,则可信也。忠信积而民
18、弗亲信者,未之有也。”后来,“积”被荀况发展为关于方法论的重要概念。荀子·性恶曰:“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可见,稷下学者42的著作对荀况思想体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尽管荀况早期在非十二子中对稷下各派尤其是子思、孟轲批判得很尖锐。 因此,此篇竹书是上承曾参而下启荀况,显示了稷下思孟学派与荀况之间存在的思想渊源关系。 九君子之于教问题43 此君子之于教,郭店楚墓竹简整理者拟的题目为成之闻之,共十段,其中颇有错简,但末段位置不误44。因此,我们对各段进行合并、调整,似可分为三章:第一章包括第四简至第二十简、第三十四简至第三十六简、第二十一简至第二十三简,第二章包括第二十九简至第三十简、第一简至第三简、第二十四简至第二十八简,第三章包括第三十一简至第三十三简、第三十七简至第四十简。其第一章之大意是,君子教民应以身作则;第二章之大意是,君子用民,首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企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
- 慢行系统贯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 国内大循环战略的实践路径
- 光伏电站光伏区技改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 工业园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 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卷 含解析
- 上下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 2025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汇编3份
- 毕业设计选矿厂设计方案答辩
- 西南大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安徽蚌埠市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武汉四调高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5版)课件:气动控制阀及基本回路
- 2025年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导弹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新会古井烧鹅填料秘方与鹅皮脆化机理研究
- 个体工商户雇工劳动合同书
- 2025-2030中国工程监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面临的困境对策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数字化变革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 《经济政策分析》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