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1页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2页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3页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4页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2、60;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2.化石燃料不包括 A. 煤                                     B. 石油   &#

3、160;                                 C. 酒精              

4、0;                      D. 天然气3.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          B. 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

5、炮,易引起爆炸C. 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          D. 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以防煤气中毒4.据报道,中国正在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望于2019年后发射月球车、大卫星和空间站,若“长征五号”燃料燃烧只有水生成,则应选用的燃料是() A. 甲烷              

6、;                       B. 氢气                         &

7、#160;           C. 汽油                                    

8、60;D. 乙醇5.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9、           D. 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10、60;  B.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C. 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11、0; D. 石油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7.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 块状固体要粉碎                B. 与氧气接触                C. 温度达到着火点 &

12、#160;              D. 物质具有可燃性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

13、#160;          B. 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C.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

14、#160;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9.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 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 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C. 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15、60;                                    D. 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 A. 降低

16、蜡烛的着火点             B. 消除可燃物             C. 隔绝空气             D. 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1. 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

17、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A.               B.               C.               D

18、. 12.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 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 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13.下列属于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 都发光  都放热  都有氧气参加  都属于化学变化   都能产生气体 A.         &

19、#160;                       B.                          

20、;       C.                                 D. 14.下列反应中,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煤燃烧  

21、60;                          B. 光合作用                     

22、60;     C. 干电池放电                              D. 水电解15.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这三种现象变化的共同点是(   ) 有热量放出;

23、能发出光;有氧气参与反应;反应速率很大 A.                                      B.        

24、                              C.                   

25、0;                  D. 二、填空题 16.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称为煤的_,从中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产品。 17.下图所示的是家庭中常用的几种灭火方法,请将相应方法的灭火原理,填在表中对应的空白处。_    _ 18.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综合利用时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_ 不同将其分离,其产品能用于制蜡烛的是_  19.教材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26、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_? 20.学校里有一种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 (填一种,下同)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 (2)在使用此种灭火器时,手拿塑料柄而不能接触金属部位,原因是_ (3)较活泼的金属钠着火时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黑色单质,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 (4)报废灭火器中含有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NH4H2PO4)可作_ 使用21.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

27、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由图甲中观察到_ 的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助燃剂(氧气);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采取的措施是_ (2)按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再改通O2 , 观察到_ 的现象,可知燃烧的另一条件是_ (3)若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灭火的方法是_ 22.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 , 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 。 请归纳出可

28、燃物燃烧的条件:(1)_(2)_  23.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l)A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 :(2)B实验,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验证甲烷燃烧生成_ ;(3)C实验表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 ;(4)以上三个实验中,属于对比实验的是_ (填序号) 24.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查阅资料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_ ;_ 。实验目的验证木炭发生燃烧

29、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实验设计与操作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可通过开启、关闭活塞控制液体)。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步骤操作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在活塞关闭的状态下,点燃酒精灯加热 _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_  _  _ 

30、; _ 反思评价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作用可能是   _ 。                      25.下图是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装置。(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与甲图装置相比,乙图装置的优点是:_;有同学提出乙图装置仍然有不足之处,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改进。 用文字描述或画出实验装置图。_ (3)丙图装置中木屑燃烧,

31、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是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是燃烧需要_;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若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五分之一,实验中应注意事项有_;_(写出两点) 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设计了如表实验方案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1)在盛有2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无明显变化       (2)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

32、一小块白磷无明显变化       (3)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白磷燃烧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大理石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大理石不是可燃物(5)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蜡烛熄灭       (1)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并记录相应的现象和结论(填写在横线上)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

33、现象解释或结论(1)在盛有2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无明显变化_(2)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无明显变化_(3)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白磷燃烧_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大理石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_   大理石不是可燃物(5)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蜡烛熄灭_ (2)通过探究得知,燃烧需要满足条件:_  (3)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除以上(5)的灭火方法外任答一种)_  四、综合题 28.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

34、条件是用_ (填、或)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  29.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 30.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 

35、(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_ 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 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 (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      

36、60;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D 【解析】 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A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天然气的温度,防止它达到着火点,二者可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B不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

37、浇灭,易连电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性解答B根据可燃性气体泄漏的应急措施解答C根据酒精灯着火的灭火方法解答D根据水能导电解答2.【答案】C 【解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酒精,是糖类物质经过发酵过程形成的,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C3.【答案】D 【解析】 A. 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则氧气含量低,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A不符合题意;B.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B不符合题意

38、;C. 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电器开启时易产生火花,易引起爆炸,C不符合题意;D. 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不可以防煤气中毒,因一氧化碳不溶于石灰水,也不与石灰水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安全知识,需要掌握常见安全知识。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甲烷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错误B、氢气燃烧的生成物只有水,故选项正确C、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燃烧时的生成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等物质,故选项错误D、乙醇燃烧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长征五号”燃料燃烧只有水生成,据此根据甲烷、

39、氢气、汽油、乙醇的燃烧产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5.【答案】A 【解析】【解答】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火熄灭;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正确;B、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正确;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正确;D、石油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故选D【分析】根据已有的石油的知识进行分析,石油是混合物,其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分馏获得,得到的物质是有用的能源和

40、化工原料7.【答案】A 【解析】【解答】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具有可燃性都是物质燃烧的条件;块状固体要粉碎不是物质燃烧的条件所以选A【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错误;B风能、潮汐能等能量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故错误;C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正确;D生石灰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也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故选C【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B根据放热的变化来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D根据放热反应来分析9.【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

41、】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错B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对C煤气的可燃性,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火或加热易爆炸,煤气灶漏气时易引发燃烧或爆炸,要采取预防,不能立即逃离,所以错误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也易引起爆炸,故错故选:B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B错误;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

42、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1)A中的吹灭蜡烛是加速空气流动,使蜡烛温度到着火点一下;(2)B是利用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灭火;(3)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灭火;(4)小苏打(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 CO2可以灭火;【分析】据题意可知,只要燃烧条件中的一个不满足,就不能燃烧,着火点达不到是不能燃烧的条件之一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 B、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不留痕迹,故错误;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正确;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有氧气参加、都放热的化学反应,而缓慢氧化不发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不一定都能产生气体 故选:D

44、【分析】根据根据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二者都是和氧发生反应,都要放出热量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煤燃烧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符合题意;C、干电池放电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符合题意;D、水电解属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符合题意答案:D【分析】此题涉及物质的变化问题的判断,正确判断四个选项的物质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以及能量的放出或吸收15.【答案】C 【解析】【解答】解:食物腐烂、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都是缓慢氧化反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

45、应,共同点都是都有氧气参与并都有热量放出 故选C【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有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二、填空题16.【答案】干馏 【解析】【解答】干馏【分析】煤的干馏指的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17.【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答】(1)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2)用水灭火是利用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分析】根据灭火的原

46、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答18.【答案】沸点;石蜡 【解析】【解答】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加热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其中石蜡能用于制蜡烛故答案为:沸点;石蜡【分析】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可将它们加热分离,由石油分馏的产品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9.【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解答】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

47、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烧杯中的水可以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据此分析解答20.【答案】塑料;铁或铜或钢;防止冻伤;4Na+3CO22Na2CO3+C;化肥 【解析】【解答】解:(1)图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或铜或钢(2)在使用此种灭火器时,手拿塑料柄而不能接触金属部位,原因是防止冻伤(3)较活泼的金属钠着火时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生成碳酸钠和一

48、种黑色单质,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4)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答案为:塑料;铁或铜或钢;防止冻伤;4Na+3CO22Na2CO3+C;化肥【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钢、铁和铜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和油漆属于有机材料,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用于灭火21.【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a中红磷没有燃烧,b中红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用湿抹布盖灭 【解析】【解答】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

49、,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2)按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 ,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立即改通O2 , 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故答案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2)a中红磷没有燃烧,b中红磷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湿抹布盖灭【分析】(1)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燃烧条件:可燃物,

50、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3)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2.【答案】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答】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虽然达到着火点,也同样不能燃烧;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与氧气接触。【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23.【答案】与氧气接触;水;同种物质在

51、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B 【解析】【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此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2)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会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故填:水;(3)实验过程中,相同质量和形状的碘在相同溶剂量的水中溶解的少一些,在汽油中溶解多一些,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故填: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4)根据图示可知:三个实验中没涉及对比实验的是B;故填:B【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3)根据同种物质在不同

52、溶剂里的溶解性来分析;(4)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解答24.【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氧气一段时间(驱除装置中的N2);继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不燃烧,说明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木炭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木炭燃烧,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防止因气体膨胀而爆炸(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入玻璃管中) 【解析】【解答】查阅资料: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设计与操作:已

53、知“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点燃酒精灯;观察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浑浊,则说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通入平行玻璃管,再观察现象: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浑浊;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再观察现象: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性、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反思评价: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防止澄清石灰水直接倒吸入平行玻璃管,使之炸裂。故答案为:查阅资料: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操作预计现象及得出结论木炭不燃烧,说明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打开分液漏斗

54、活塞,通入氧气一段时间(驱除装置中的氮气)木炭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继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燃烧,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可燃物燃烧必修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反思评价:防止澄清石灰水直接倒吸入平行玻璃管,使之炸裂。【分析】物质的燃烧条件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相关知识同学们一定要了解。25.【答案】4P + 5O22P2O5;乙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 ;将图乙中的橡胶塞换成插入一头连有气球的玻璃导管的橡胶塞。或见右图。;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分析】(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是白磷和氧气

55、的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2P2O5。(2)改进后的乙装置是密闭的环境,能防止有毒物质逸入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由于磷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试管内的气体会受热而膨胀,有可能将橡皮塞顶出,故可将图乙中的橡胶塞换成插入一头连有气球的玻璃导管的橡胶塞,以缓解因气体膨胀而产生的压力。(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丙图中木屑和煤粉都暴露在空气中,木屑燃烧而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56、三、实验探究题26.【答案】(1)氧气(2)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3)4P+5O2 2P2O5(4)装置不漏气;白磷要足量 【解析】【解答】解:(1)甲中的白磷不能够燃烧是因为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乙中的白磷能够燃烧正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2)燃烧需要氧气,所以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故填: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3)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是:4P+5O2 2P2O5 故填:4P+5O2 2P2O5(4)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五分之一,应做到白磷足量,使空气中的氧气能够成分与白磷反应;装置要密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使测量的结果不准确故答案为:装置不漏气;白磷要足量(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活塞等)【分析】(1)对比两个实验装置可以发现,甲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乙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2)根据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白磷燃烧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