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中考试题汇编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中考试题汇编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中考试题汇编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中考试题汇编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中考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中考试题汇编姓名_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正在振动的物体才可以发声B声音在常温水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340m/sC猫的听觉频率范围60Hz为至65000Hz,它既能听到次声波,也能听到超声波D振动停止以后,声音会慢慢消失2寄生蝇一般听到寄主(如蟋蟀)发声,就能凭听觉确定其位置,将卵产于寄主体表,幼虫孵出后就钻入寄主体内吞食其身体,寄生蝇一般听到捕食者(如蝙蝠)发声,就立刻逃逸蟋蟀发声频率是5.0×103Hz蝙蝠发生频率是1.25×105Hz林区需要吸引寄生蝇杀灭害虫,养蚕中心需要驱赶寄生蝇以保护蚕宝宝,林区和养蚕中心需要设置

2、声源的振动周期分别为()A5×103s 1.25×105s B1.25×105s 5×103sC2×104s 8×106s D8×106s 2×104s3一根长约10c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4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鱼被岸上地说话声音吓走B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声音C水中的潜水艇接到敌方潜水艇发出的声音D轮船探测到水中的暗礁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A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可能是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C可能是声源与人耳间没有介质在传播声音D这个人可能是聋子6学校走廊内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鱼缸,这些鱼缸构成了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某同学站在鱼缸旁用力拍掌,鱼缸内的鱼惊得四处乱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依次是()A空气水鱼B地面空气水鱼C空气鱼缸水鱼D地面空气鱼缸水鱼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

4、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9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D笑脸抓拍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改变钢尺伸出

5、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11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12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

6、器上时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丁声音属于噪声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B在繁华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人体无影响二填空题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2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7、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4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_ 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选填“高”或“大”)些6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

8、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_;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_的标志7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_,_,_ 8大年三十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小明同学关紧门窗,用棉球塞住耳朵,他主要是在_和_处减弱噪声9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有关10如图所示为中国的“歼10战斗机”,可以说它是亚洲最具作战力的一种机型,高空的最大速度可达2马赫(马赫为音速单位,1马赫约等于声音速度的1倍),合_km/h三实验探究题1实验桌上有A、B

9、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能够传声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知下:将A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用手机B拨通手机A小明听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2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

10、弦线的张力相同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的关系若他要研宄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和_两弦线做实验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点,最低的是按住_点四解答题(共3小题)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

11、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个或哪几个?其它的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器材如图所示:A为一个空易拉罐,它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戳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探 究 内 容“声音是否具有能量”“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小孔距烛焰的距离3cm做 法观 察 内 容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_3 会跳跃的声音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千米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160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3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图1)这就像一列小孩和一列大人组成的队列,小孩和大人手挽手以相同节奏向前行进,由于小孩的步距小于大人的步距,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