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361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u)和像距(v)物距(u):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实验步骤:(1)了解凸透镜的焦距,如果不知道焦距需测量;(2)把_、_和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三者在同一直线上;(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_;(4)移动蜡烛到某处,然后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_的像;(5)将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内,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需_,直接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烛焰;(6)记下各种成像情况时的物距和像距。实
2、验结论:当u>f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_立的实像;当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_;当2f>u>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_;当u<f时,在凸透镜的_侧形成_立、放大的_像。交流评估:(1)当u2f时,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用蜡烛实验时,由于烛焰的大小变化不定且难以测量,用发光二极管代替效果较好;(2)将蜡烛逐渐靠近一倍焦距时,像越来越大,由于光屏的大小以及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导致无法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的特点像物在透镜同侧或异侧像距(v)正倒缩放虚实u>2f倒立_实像异侧f<v<2f(vu)u2f倒立_实像
3、异侧v2f(vu)f<u<2f倒立_实像异侧v>2f(v>u)uf不成像u<f_放大虚像_v>u4.实验图解:利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可以画出相应的光路图,这是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最好方法。物距图解u>2fu2ff<u<2fufu<f二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1通常选用焦距比较短的_作为放大镜。2工作原理: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即uf)时,成_、_的虚像。类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1 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362(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
4、烛(如图362所示),则C处应放置_(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上。(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说法正确的是_。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 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D若烛馅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序号物距u/cm焦距f/cm像的性质像距v/cm1
5、1210倒立、放大、实像6021410倒立、放大、实像3531510倒立、放大、实像3043010倒立、缩小、实像1553012倒立、缩小、实像2063015倒立、等大、实像30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_。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实验点拨 (1)实验过程中,需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线上),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心。(2)两个分界点: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6、物体在焦点外成实像,在焦点内成虚像;2倍焦距是实像的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缩小实像,在2倍焦距内、1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实像。故有“1倍焦距定虚实、2倍焦距定大小”的说法。(3)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都相反。(4)在实验过程中,若是将凸透镜挡住一半,因为透过凸透镜的光变少了,所以成的像比原来暗了一些,但是依旧能成完整的像。类型二凸透镜成像特点分析例2 如图363甲所示,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导学号:47732044()图363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7、 cmB图甲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方法指导凸透镜动态成像问题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可简记为:物近像远像越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类型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焦距例3 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364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导学号:47732045()图364A
8、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在10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 cmD一定在810 cm之间方法指导三步确定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课堂反馈(十四)A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_,用u表示;物体通过透镜所成的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_,用v表示。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首先应将点燃的蜡烛、_和_从左到右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三者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然后进行实验探究。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_的实像。(2)当f<u<2f时,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_、放大的_像。(3)当u<f时,物体在凸透镜的_侧成_、_的_像。
9、4凸透镜的焦距是5 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1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5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课堂反馈(十四)B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1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如图141所示),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_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位于该“镜”
10、的_(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之内”)。图1412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_些。3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6 cm处,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9 cm,经实验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选填“虚”或“实”)像,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若将此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经实验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选填“虚”或“实”)像,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11、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艾力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142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图142A10 cm B20 cmC30 cm D40 cm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出图143中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AB。并根据作图结果回答问题: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_,像距_。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_,像距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143课时作业(十四)A第三章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选择题1凸透镜的
12、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22019·泰州某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32019·宜昌已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14K1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图14K1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4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 cm处,则所成的像是(
13、)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5如图14K2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图14K26小林同学用f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4K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4K3A能够在光屏上呈现出来的像为虚像B为了使像落在光屏中央,实验前要调整蜡烛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等高C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上,光屏上恰好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5 cm刻度线处
14、,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烛焰的像7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A只存在下半部分B只存在上半部分C消失D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82019·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级别甲乙丙丁物距(cm)10152030像距(cm)40302015A.甲 B乙 C丙 D丁二、填空题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三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个小组,使用焦距都是10 cm的凸透镜做实验。最后,老师将各组实验的结果
15、画在了图14K4中。图中1和1,2和27和7分别表示实验时各组的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请你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_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_的实像。(2)从_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_的实像。图14K4(3)从6、7两组可以看出,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_侧,且像是_立的。10小明用如图14K5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_、_的实像。图14K5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
16、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 cm处,则像距是_cm;在光屏上成的是_、_的实像。12如图14K6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物距是_cm;光屏上成的是_、_的实像。图14K6三、实验探究题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14K7(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如图14K7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以下操作: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调节。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
17、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 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承接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透镜_(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 142019·包头用如图14K8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见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6012倒立、缩小的实像23015315倒立、放大的实像4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图14K8(1)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_cm。(2)上表中空白处,像的性质是_,像距v_cm。(3)当u与f的大小关系满足u_f时,光屏上接收不到像。15同学们要探究“凸透
18、镜成像的规律”,选用的器材如图14K9所示,实验前应合理地摆放和调整器材。图14K9摆放的规律是: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_;调整的结果是: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课时作业(十四)B第三章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一、选择题1通过作图的方法也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14K10关于成像规律应用说法错误的是()图14K10A图甲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原理相同B图乙的成像规律与幻灯机、投影仪原理相同C图丙的成像规律与放大镜原理相同D图丁的成像规律与摄像头原理相同22019·营口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
19、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4K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4K11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32019·广州改编蜡烛放在如图14K12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4K12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实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原理相同42019·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4K13所示,这时烛焰
20、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14K13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C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D该次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原理相同52019·乌鲁木齐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 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6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保持()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72019·枣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
21、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哪个值()A14 cm B11 cm C10 cm D8 cm二、填空题9如图14K14所示,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点_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_点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且屏距凸透镜最远。由
22、此可以判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a点向c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_;像到透镜的距离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14K14102019·潍坊如图14K15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的实像;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图14K15112019·淮安如图14K16所示,保持烛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得到清晰倒立、_的实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以制成_。图14K16122019·毕节某物
23、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4K17所示,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图14K17(1)当蜡烛移到20 cm处时,移动光屏到80 cm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 cm处移到10 cm处时,光屏上要成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 cm处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则所成的像是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13如图14K18所示,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露珠相当于_,通过露珠而形成_(选填“虚”或“实”)像。生活中的
24、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图14K18三、作图题14画出图14K19中AB的像。图14K1915如图14K20所示,AB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AB的大致位置。图14K2016如图14K21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并标出它的焦点。图14K2117有A、B、C三块凸透镜,用这三块透镜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保持各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表,由表可知,A、B、C三个透镜中:(1)焦距最长的是_;(2)焦距最短的是_。在这里,保持各透镜跟烛焰距离相
25、等的条件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_法。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详解详析【新知梳理】一、1.物体像2实验步骤:(2)蜡烛凸透镜光屏(3)同一高度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4)烛焰(5)移去光屏实验结论:倒小大同正虚3缩小等大放大正立同侧二、1.凸透镜2.正立放大【应用示例】例1(1)光屏主光轴(2)D(3)A解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若图中A处放置蜡烛,则B处应放置凸透镜,C处应放置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
26、)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 cm时,即f10 cm,u3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选项错误;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所以蜡烛燃烧变短时,所成的像移到了光屏中心的上方,故B选项错误;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物距增大或减小,此时像距、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则光屏上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故C选项错误;若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物距u2f,像距2fvf,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故D选项正确。(3)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像大小都不可能相同,故A选项错误;由4、5、6次实验可知,凸
27、透镜的焦距由10 cm增大到15 cm时,像距由15 cm增大到30 cm,则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故B选项正确;由4、5次实验可知,物距都为30 cm时,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故C选项正确;由1、2、3次实验可知,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由12 cm增大到15 cm时,像距由60 cm减小到30 cm,则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故D选项正确。例2D解析 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题图知,2f16 cm,所以f8 cm,故A选项错误。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仍能成一个完整的像,故B选项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向上移动,故C选项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选项正确。例3D解析 由图可知u20 cm,v16 cm,且uv,由凸透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 2024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2024年马鞍山市消防救援局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真题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剖析
-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5版)课件:流量控制阀及速度控制回路
- 甲状腺癌的治疗
- 手工艺品店创业计划书范文
- 编译器后缀表达式性能提升-全面剖析
- 高士德大马路交通流量分析-全面剖析
- 中国功夫课件图片下载
- 第3课我爱我家教学课件2021-2022学年赣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培训机构学校:教师管理手册
- HG∕T 4335.3-2012 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第3部分:硝酸
- GB/T 44260-202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
- 酒店自带食品免责协议书
- JBT 14543-2024 无刷稳速直流电动机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九年级中考三模数学试卷
-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
- 公路消防知识培训内容
-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题库(培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