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_第1页
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_第2页
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_第3页
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_第4页
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摘 要:本系统为光伏电站内模拟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其中模拟光伏电站直流母线电压变化范围为2226V,蓄电池电压变化范围为915V。系统采用Buck/Boost双向DC/DC主拓扑,以英飞凌XMC4500为控制核心,通过PI调节实现双向电压变换和稳流功能,能够很好地模拟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同时,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两侧电压、充放电电流,显示误差小,充放电电流纹波峰峰值低,充电效率高,并具有过压与欠压保护及自动恢复功能。关键词:蓄电池充放电 Buck/Boost 双向DC/DC变换 PI 1. 系统方案1.1方案论证与比较1.1.1主拓扑方案方案一:双向Buck/Boost变换

2、器。该拓扑可以进行双向升压降压控制,电路简单可靠,所用器件较少。缺点是,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反,电路测量困难,且输入输出电压纹波较大。图1 Buck/Boost变换器l 有利于电池充放电。方案二:双向Cuk变换器。电路可以通过合理选取L1和L2的耦合程度使输入输出电压纹波降低。缺点是该电路需要通过电容传递能量,对电容要求较高,电路器件较多,增加电路体积和重量。图3双向Cuk变换器l 方案三: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该脱坡所用器件少,电路原理和控制简单,可靠性高,电路体积课设计较小,也能减轻系统重量。缺点是电路只能在单方向上进行升压或者降压。综合考虑,系统输入输出电压只需要单向升

3、压或者降压,且考虑系统重量要求和单片机控制简单,我们选择方案三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1.1.2采样与驱动方案l 方案一:不带隔离的采样与驱动电路。此种方案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能减小辅助电源设计的工作量。但由于没有隔离,所以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l 方案二:带隔离的采样与驱动电路。此种方案将主电路与控制电路隔离,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但是因增加了额外的隔离电源而对系统带来额外的效率损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题目要求。综合考虑,由于本题只涉及直流而未涉及到交流,并且是否隔离对题目影响不大,所以选择方案一。1.1.3控制方案l 方案一:采用位置型PI算法,占空比由误差和误差之和决

4、定,实际应用发现,波动很大,需要添加抗积分饱和算法,结果导致算法复杂,且实际稳定值还会波动。l 方案二:采用增量型PI算法,检测误差来不断增加或者减少占空比,因为PI系数的原因,可以使电流大致稳定在给定值,且算法相对简单。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二。1.2总体方案描述系统包括双向DC/DC变换电路、辅助电源、反馈控制、测量和显示五个部分。其中DC/DC双向变换电路是核心部分,控制电路主要利用英飞凌单片机XMC4500来实现,系统通过蓄电池电压、电流采样反馈,并利用PI算法调节Buck/Boost双向变换电路开关管的占空比,从而实现蓄电池充放电曲线的模拟。当系统检测到欠压与过压时,通过控制驱动输出来切

5、断电路。当故障解除后,系统利用试触法实现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功能。系统通过红外遥控器来切换充放电状态,并通过液晶实时显示系统电压电流。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总体框图2. 理论分析与计算2.1.1双向DC/DC变换参数计算双向DC/DC变换主电路电路图如图2-1所示。图2-1 主电路电路图电池充电模式:电池充电时电路工作在Buck模式,即电路从U2端输入电压,经过Buck同步整流输出给电池充电,通过单片机控制占空比改变并稳定充电电流。电路此时输入输出电压比例为M=U1U2=D。电池放电模式:电池放电时电路工作在Boost模式,即电路电池通过电阻R2放电,本系统为双向DC/

6、DC电路。电路开关管截止时,两端电压最大为最大输入电压38V,通流能力应大于2A。为了减小开关管损耗,应尽量减小导通电阻。同时开关管频率应能达到设定频率40KHZ以上。经过选择,采用英飞凌公司产的导通电阻为4.5m,耐受电压为100V,导通电流可达100A的IPP045N10N型MOS管。 l 电感的选取Buck/Boost 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主要有三种工作模式,包括Buck 工作模式、Boost工作模式和关机模式。在Buck工作模式下,开关管V2 与V1互补导通,当开关管V1导通时,二极管D1和D2 承受反向电压关断,模拟光伏电站直流母线对蓄电池充电,同时给电感L1储能;当开关管V

7、1关断时,开关管V2导通,电感电流经V2续流,对蓄电池充电,电容C2 用来维持蓄电池端电压的稳定并进行滤波。额定工作状态下,。要保证电感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需满足。取=0.3A,则电感应满足。选取L=698H。在Boost 工作模式下,开关管V1 保持关断状态,当开关管V2导通时,电感L1充电;当开关管V2关断时,蓄电池和电感L1同时给模拟光伏电站直流母线充电,电容C1 用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并进行滤波。l 电容的选取在Buck工作模式下,对于电压纹波,有,则6.72F。考虑实际滤波效果,选择C2=1000F。在Boost工作模式下,对于电压纹波,有,则250F。考虑实际滤波效果,选择C2

8、=1000F。3. 电路与程序设计3.1主电路设计与分析 主电路原理图如下图3-1所示。图3-1 主电路电路原理图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非隔离型的Buck/Boost拓扑结构。为模拟光伏电站直流母线电压,C1为母线电容,V1、V2采用MOSFET,D1、D2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续流二极管,L为储能电感,C2为蓄电池侧滤波电容,E为锂电池侧端电压。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主要有以下两种工作模式。l Buck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稳压源向电池充电。开关管V2与V1互补导通。当开关管V1导通时,二极管D1和D2承受反向电压而处于关断状态,稳压源向电池充电,同时给电感L1储能;当开

9、关管V1关断时,开关管V2导通,电感电流经V2续流,对电池充电,电容C2放电维持电池端电压的稳定。l Boost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电池放电。开关管V1保持关断状态,当开关管V2导通时,电池给电感L充电储能;当开关管V2关断时,电池通过30电阻放电,电容C1用来维持光伏电站母线电压的稳定。3.2测量电路设计与分析3.2.1电压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电路图如图3-2所示。图3-2 电压测量电路图 通过对测量电压分压后进行差分放大,拟合得到实际电压与测量电压关系。3.2.2电流测量模块电流测量模块电路图如图3-3所示。图3-3 电流测量电路图 通过采样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用仪用放大器

10、进行差分放大,加入一定偏置电压,即可将-3A-3A电流信号转化为正的电压信号。3.3欠压与过压保护设计 通过电压测量实时监测,当母线电压高于28V或蓄电池电压低于7V时,驱动电路停止输出驱动信号,经3s后驱动电路重新输出,以此实现过压与欠压保护及自恢复功能。3.4软件控制设计与分析图3-4 软件控制框图AD采样蓄电池和总线的电压和电流,首先判断电流是否过大,过大则进行过流保护,然后检测电压,判断是否需要过欠压保护,然后根据电压采取不同的PI调节策略,使电流稳定在需要的值。4. 测试结果与分析4.1测试仪器三位半数字万用表FLUKE-15B数字稳压源DF1743003C5节锂电池18650型25

11、00mAh4.2测试条件使用数字稳压源通过开关模块为系统提供电源,将5节带保护板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通过开关接入电路。测试前,使电池电压在19.5V左右。接入电路时,先让电路工作在充电模式,测试稳流充电效果,充电效率以及充电过压保护。其后,通过开关模块切入放电电阻,调节遥控使电路工作在放电状态进行测试。测试时,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电压U2电流I2,输出电压U1电流I1以及稳压源经过二极管电压Us。4.3测试方案与结果4.3.1基本要求接通电路,闭合开关S1、S3,断开S2,将装置设定为充电模式。(1)调节稳压源电压,使输入电压U2=30V,使用遥控器调节充电电流大小,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电压电流,

12、输出电压电流,观察液晶显示充电电流大小。记录数据如表4-1,计算充电电流为2A时变换器效率。表4-1 充电模式电压电流测量U1/VI1/AU2/VI2/A显示电流/A19.451.00330.011.7221.1019.511.20130.011.7311.20-19.541.40230.000.9321.4019.571.60130.011.0651.6019.591.80329.991.1991.8019.622.00430.001.3342.00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液晶显示电压电流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小于5%。该系统满足基本要求。l 电流纹波测量使用示波器检测电池充放电电流纹波,其电

13、流纹波峰峰值小于0.1A。4.3.2发挥部分l 浮充测试用稳压源提供蓄电池电压E=15V,调节稳压源使母线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使。电压电流测量数据如表4-2所示。表4-2 浮充电压电流测量数据/V24.0024.5025.0025.5026.00I1/A0.0480.0490.0500.0500.051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当E=15V,时,能够以I1=0.05A对蓄电池进行浮充,且误差小于20%。l 充放电曲线用稳压源提供蓄电池电压E=9V,调节稳压源使母线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使。电压电流测量数据如表4-3所示。表4-3 充放电曲线测量数据/V22.0022.2522.5022.7523.0023.2523.5023.7524.00I1/A-3.045-3.006-2.996-1.4730.0781.5273.0723.0943.120由上表数据可以做出自动充放电曲线如图4-2所示。表4-2 自动充放电曲线由以上数据及曲线可以看出,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蓄电池自动充放电曲线。l 过压与欠压保护当母线电压或蓄电池电压E7V时,两MOS管全部关断,电流为零。立即将电压调至正常范围,3s后电路即可恢复,即具有过压、欠压保护及自动恢复功能。5. 总结系本系统以英飞凌单片机XMC4500为控制核心,通过蓄电池电压、电流采样反馈,并利用PI算法调节Buck/Boost双向变换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