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_第1页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_第2页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_第3页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_第4页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琴峰,齐丽珍(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关键词】针灸疗法;哮喘;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概况】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可引起支气管反应性增强,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儿童发病多见,发病多在秋冬季,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本病属中医学的“喘证”“哮证”“饮证”。本文共查阅针灸论文460篇,从255篇针灸论文51161病例中分析,总有效率为89.54%,穴位敷贴治疗本病16987 48(病例 篇,下同

2、,有效率为90.32%,针灸疗法9515 35,有效率为84.27%,埋藏疗法7199 29,有效率为94.46%,针灸配合其他疗法6577 31,有效率为98.66%,针刺疗法3482 44,有效率为86.79%,其他疗法3482 29,有效率为88.54%,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临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临床治疗方法分析,采用穴位敷贴、埋藏、针灸、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冷冻、电针、耳针、手针、皮内针、割治、挑刺、刮痧、针刀、磁疗、头针、指压、结扎及综合疗法,其中以敷贴为主,占33.20%,灸法、埋藏为次,分别占18.60%, 14.07%。从选穴分析,共用70穴,2078

3、75例次,对被45篇以上论文选用,总例次大于13000以上的穴位进行统计,显示常用穴为,肺俞35693 158,膻中20525 82,大椎16684 80,风门14708 48,定喘14212 84,天突13103 51。从资料显示临床选穴偏重局部取穴。【诊断】1.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伴呼气时间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

4、率或昼夜波动率20%。5.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或咳嗽。【治疗】1.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化痰,平喘降逆为主;缓解期以健脾补肾,培元固本为主。2.取穴主穴:肺俞、膻中、定喘、天突、列缺、丰隆。配穴:大椎、风门、膏肓俞、脾俞、肾俞、关元、尺泽、鱼际、足三里、太溪、太渊。3.方法急性发作期取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针用泻法,针后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等处拔罐。缓解期取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针用补法。并可于胸背部腧穴处采用灸法,直接灸用枣核大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灸治,每穴

5、59壮,灸后敷以膏药,保持疮口清洁,并有2030天化脓期,间日灸治1次,每疗程取34穴,也可用隔药饼灸,每穴35壮,以皮肤微红为度。缓解期尚可选用穴位注射或敷贴疗法,穴位注射用胎盘组织液或黄芪注射液,取定喘、足三里,每穴注射0.5m l1m l,逐日更换;敷贴可用白芥子、半夏、细辛、延胡索适量研末,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敷于肺俞、膏肓俞、百劳,习惯上在三伏天敷贴,每伏1次,每次2h。44Shanghai J A cu2mox,Jun2001,V o l20,N o3邪为主的治则,因此不仅在急性发作期需进行治疗,且在缓解期,亦应重视及坚持攻固治疗,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如为哮喘持续

6、状态,必须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若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针灸疗效不显,预后亦差。【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属发作控制。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哮鸣音减少。未愈: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善。【健康指导】应加强哮喘的教育与管理,通过哮喘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哮喘管理成功的目标:1.尽可能控制、消除有关症状,包括夜间症状。2.预防控制哮喘发作,使去医院就诊的次数达到最低限度。3.使肺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4.保证患者能参加正常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将因病误工误学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5.2激动剂用量最

7、少,乃至不用也能控制病情。6.任何药物副作用减至最少或无。7.预防发展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8.预防患者发生猝死。收稿日期2001204204王正明发稿何希俊(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528400【关键词】截瘫;针刺疗法;电针【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从19961999年我科运用针刺治疗12例因外伤所致的截瘫,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6个月;胸椎损伤3例,胸腰椎联合伤5例,腰椎损伤4例;完全性截瘫1例,不完全性截瘫11例。治疗方法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为主,均取双侧。A组取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丰隆、

8、悬钟、解溪。B 组取大杼、筋缩、命门、大肠俞、次、秩边、殷门、委中。行针时,患者局部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毫针,进针得气后,接G680522型治疗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留针30m in,每日针刺2次,两组穴位交替;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d,然后再做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效果1.疗效标准痊愈能单独行走,肌力恢复至 级以上,损伤(脊髓水平以下的感觉功能基本正常,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显效治疗前卧床或靠轮椅,治疗后能扶拐行走,损伤(控。有效肌力提高12级,运动、感觉、大小便均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治疗结果12例患者中,痊愈4例,占33.3%;显效5

9、例,占41.7%;有效2例,占16.7%;无效1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体会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阳明经穴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有健脾益肾,通经活络之功;肝主筋,取筋会阳陵泉,肾主骨,取髓会悬钟,四穴相配,有强筋健骨之功效。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阳主动,阴主静”之中医理论,取足太阳膀胱经大杼、大肠俞、次、秩边、殷门、委中和督脉命门、筋缩等,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之功,以促其双腿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解剖上来分析,大肠俞穴的深部乃股神经所过,股神经是股前群肌的运动神经,也是股前和小腿内侧皮肤的感觉神经;次穴下是骶丛神经所分布,它支配着髋部盆腔肌;秩边、殷门、委中之下为坐骨神经,也是小腿的重要感觉神经;阳陵泉下为腓深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