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_第1页
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_第2页
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_第3页
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1001-6910(2008)10-0001-03·学术探讨·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陈利民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关键词:心身疾病中医预防中图分类号:R256. 2文献标志码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近年来心身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展,其已扩展到凡是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疾病都属心身疾病1。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相当复杂疾病一旦形成,大都病程持久、累及多器官、疗效差、致残率高

2、、治愈率低。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疾病症状和延缓病程,不能根本治愈,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3。心身疾病的预防在医学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思想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中,有很多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思想。这为心身疾病的预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这是内经的主导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

3、未病“的思想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之”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精神对健康的影响。精神活动如果过度,超越生理调节所能承受的范围,则会损伤内脏,导致疾病。故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太平御览·方术部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中医这种精神”致病“、”防病“的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研究一致。注重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的预防灵枢·逆顺言:”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

4、其未盛者也“。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中医对”已病“的防治可以归结为三层。初期防发病: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扇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已病防加重或传变:如金匮要略言”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后期调摄,防复发: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中医对疾病发生、

5、发展过程中的这种预防思想是符合心身疾病的临床发展及预防规律的,对心身疾病的临床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顺应四时,遵从自然的防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相反,逆于四时,违背规律,待疾患已成再行治疗,就很难凑效了。强调起居饮食,房事保健思想内经认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慎起居,防劳累。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养性延命录:”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饮食,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必久寿也。“吕氏春秋言

6、:”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在房事方面侣山堂类辨曰:”入房甚而肾精日损。“医门法律告诫男子要”调荣卫,节嗜欲“,”使虚劳难成“,强调要房事有度,避免劳倦。提倡运动强身,养生防病的思想中医有许多运动保健与强身健体的方法,如武术、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导引、拍打、坐禅等,这些健身方法对于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心状态、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具有显著效果。中医”治未病“在心身疾病预防实践中的应用重视”治未病“的防病思想,开展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心身疾病因发病缓慢,难以根治,故心身疾病重在”治未病“,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很多心身疾病已成为社会性多发病、常见病,其预防必须引起全社会

7、的广泛重视,共同努力。如作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年全国调查,发现我国有1. 6亿高血压患者到2008年估计已达1. 8亿左右。在人群中每9个人就有1位是高血压患者。所以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倍受关注的疾病和社会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预防,所以,开展全社会性的预防工作,对高血压等心身疾病进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非常重要。重视情绪疏泄,减少精神刺激在临床中很多心身疾病的发病都有明显的精神诱因4。例如,在胃癌及消化道癌患者出现首次症状的前2年期间,多有显著的生活变化:患者先于癌症发生之前68个月常有某种精神创伤,一般是失去亲人造成的悲愤

8、、抑郁、沮丧、绝望等情绪;长期人际关系不和谐所致的压抑、抑郁、沮丧情绪或借酒消愁。癌症患者发病前的这种典型性格被称为”癌前期性格“,其特点是患者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抑郁、悲哀、沮丧等不良情绪无法疏泄而转为退缩、屈从、让步、回避冲突等负性情绪,诱发身心病症。所以,在心身疾病的预防必须重视中医”治未病“中强调精神因素的思想,在医院、社区、学校等相关机构建立专门的心理疏导与咨询教育结构,对遭受各种灾难、突发事件以及应激过份强烈、心理严重失衡的高危人群提供及时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疏泄和消除,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减少和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9、60;注重心身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预防工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心身疾病的病因复杂,发病缓慢,病程迁延,难以根治。在此过程中,防止疾病的传变和恶化非常重要。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肝炎等心身疾病,患者如不注意情绪、饮食、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常常导致疾病转移,出现多器官、多系统病变,使病情恶化、甚至发生恶性癌变。所以必须重视心身疾病发展过程的防治工作,倡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规范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恶化。积极进行心身调节,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十分注重精神调摄,强调欲望要清淡,精神要宁静,天人要和谐,主张淡泊名利,顺应自然。中医的这些思想

10、对克服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膨胀的个人欲望及名利思想,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竞争的心理压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心理学上有种被称为”A型性格“的人,主要表现为富有竞争性,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有时间紧迫感,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很易引起不耐烦固执己见。相反,”B型性格“的人则表现为心境平静,随遇而安,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不计较时间。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学会对”A型性格“的人研究发现,其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率,均高于B型性格。我国”A型性格“与冠心病协作组调查发现,在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中,”A型性格“类型患者是其它类型的2倍。所以,积极调摄情志和情绪,保持

11、乐观、豁达、开朗、稳定的性格,积极顺应自然与社会环境,是防止心身疾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条件。提倡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改变,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日益增加,各种暴食、暴饮、酗酒、吸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明显增多,肥胖比例不断上升。据统计5,有些大城市3559岁的中年人群中超重率高达50% 60% ,肥胖导致心身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痛风、下肢浮肿、腰腿关节疼痛及骨质疏松等。肥胖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而且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

12、下降和恶化。科学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身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例如,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中确定的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等8种重点癌症中,多数都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调整不良情绪进行预防。所以,遵循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饮食有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对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开展传统健身运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由于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在住院病人调查中6,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肝硬化等老年性慢性心身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目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7。另外,现代人因经常面对电脑,久坐不动,以车代步,加之肥胖增多,使各种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糖尿病等老年性心身疾病的发病呈年轻化、低龄化趋势,发病率明显增高。开展传统的中医武术、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健身运动,可改善人们的身心状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预防心身疾病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