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双面板设计_第1页
第八章双面板设计_第2页
第八章双面板设计_第3页
第八章双面板设计_第4页
第八章双面板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章 双面板设计本章主要内容n双面板布线的准备工作n布线设计规则的设置n电路板的自动布线n电路板的手动布线n电路板的交互式布线n覆铜nDRC设计校验8.1 双面板布线的准备工作n8.1.1 准备电路原理图和网络表n单片机最小系统.Sch和单片机最小系统.NETn8.1.2 规划电路板n在禁止布线层(KeepOutLayer)画电气边界,并放置安装孔n8.1.3载入网络表n载入2个元器件封装库:“Miscellaneous.ddb” ”General1.ddb”n载入网络表:n【Design】/【Load Nets.】,单击Execute8.1.4 元器件的自动布局n执行菜单命令【Tools】

2、/【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8.1.5 元器件布局的调整8.1.6 网络密度分析n菜单命令【Tools】/【Density Map】,End键刷新。8.2 布线设计规则的设置n8.2.1 布线规则n一、工作层面的要求n信号层:有2个,即顶层(TopLayer)和底层(BottomLayer)二、布线要求n1、设置安全间距(Clearance Constraint) “0.254mm”n2、设置布线的拐角模式(Routing Corners) “45”角模式n3、设置布线拓扑结构(Routing Topology) 【Shortest】项n4、设置过孔的类型(R

3、outing Via Style)n5、设置布线宽度(Width Constraint) “VCC”及”GND”网络走线宽度设定为“1mm”,其他的走线宽度为”0.254mm”8.2.1 设置布线规则n菜单命令【Design】/【Rules】1、设置布线宽度(Width Constraint) n把网络分成两类:一类是电源线,另一类是信号线。nNet页面用于网络分类,Component页面用于元件分类,From-To页面用于点到点网络的分类,Pad用于焊盘的分类。 nAdd:增加新的分类。nEdit:编辑已存在的分类。nDelete:删除已存在的分类。nSelect:按指定的分类选择电路板图中

4、属于该分类的对象。 n2、设置安全间距(Clearance Constraint)n主要用于定义同一个工作层面上两个图件之间的最小间距。n单击Properties按钮,打开设置对话框n3、设置布线的拐角模式(Routing Corners)n主要用于定义布线时拐角的形状以及最小和最大的允许尺寸。n单击Properties按钮,打开设置对话框n4、选择布线工作层面(Routing Layers)n在【Routing】选项卡中,选中【Rules Classes】选项列表框中的【Routing Layers】选项,该项用于设置布线的工作层面以及各个布线层面上的走线的方向。此时出现如图5-45所示的窗

5、口。 n5、设置布线优先级别(Routing Priority)n布线优先级别,是指程序允许用户设定各个网络布线的顺序。n6 、 孔 径 尺 寸 限 制 规 则 设 置 ( H o l e S i ze Constraint)n在【Design Rules】窗口中,选择【Manufacturing】选项卡。再从【Rule Class】栏中选择【Hole Size Constraint】选项,就会得到一个定义孔尺寸规则的对话框。单击【Add】按钮进入如图5-47所示的对话框。8.3 电路板的自动布线n8.1.3 自动布线策略的选择n自动布线器的参数设定的方法,可以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

6、ing】/【Setup】,进入自动布线器设置对话框n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说明如下。n1Router Passes选项区域nRouter Passes区域包含5个复选框。n【Memory】复选框:即采用内存模式的布线策略。 n【Fan Out Used SMD Pins】复选框:适用于SMD焊盘,采用这种布线方案,将从SMD焊盘引出一段铜膜线,并在铜膜线未端放置一个过孔 。n【Pattern】复选框:在自动布线过程中,该布线方案有多种算法,每种算法对应一类模块,是一种搜索式布线方法。n【Shape Router-Push and Shove】复选框:推挤布线方式。n【Shape Router-Ri

7、p Up】复选框:设置该项,能够使布线器撤消发生间距冲突的走线,并重新布线以消除间距冲突。 n2Manufacturing Passes区域n该区域用于设置与制作电路板有关的自动布线方案,包含4个复选框。n【Clean Up During Routing】复选框:在布线期间对电路板上的连线和焊盘进行整理。n【Clean After Routing】复选框:在布线完毕后对电路板上的连线和焊盘进行整理。n【Evenly Space Tracks】复选框:在焊盘之间均匀布线。n【Add Testpoints】复选框:在网络上增加测试点。一般情况下不用设置测试点。n3Pre-Routes区域n 该区域

8、用于设置对预布线的处理方式。只有一个复选框。n【Lock All Pre-Route】复选框:锁定已有的布线。n4Routing Gridn设置布线栅格大小,这里将栅格值设置为“20mil”。n8.3.2 自动布线n菜单命令【Auto Route】n8.3.3 手动调整布线n一、需要调整的对象n1、不符合电路板电气、物理和散热要求的布线n2、舍近求远的导线n3、连线尽量不要从IC芯片的引脚间穿过n4、同一连线不要重复连接n二、调整布线的方法n手工删除或利用系统提供的拆线功能【Tools】/【Un-Route】快速删除需要调整的导线n两层的线连接,使用过孔n8.4 电路板的手动布线n8.5 电路

9、板的交互式布线8.6 覆铜n覆铜的对象是电源网络、地线网络电源网络、地线网络,也可以是信号线等。对地线网络地线网络进行覆铜最为常见。n8.6.1 设置与覆铜相关的设计规则n1、安全间距限制(Clearance Constraint)n目的:当覆铜完成后还要将安全间距参数重新设置为“0.254mm”。也就是说只是覆铜的安全间距为“0.5mm”,其他导线间的安全间距保持初始设置不变。n2、多边形填充的连接方式(Polygon Connect Style)n【Design】/【Rules】,单击Manufacturingn8.6.2 电路板覆铜n地线覆铜n【Place】/【Polygon Plane

10、】,工具栏n对本次覆铜的外形不满意的话,将鼠标移到覆铜层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覆铜层拉到电气边界外,放开鼠标,弹出【Confirm】对话框,单击NO按钮,这时覆铜层将会留在当前位置。8.7 DRC设计校验n菜单命令【Design】/【Rules】,打开【Design Rules】对话框,再打开【Clearance Rules】对话框,将安全间距重新设置为“0.254mm”n点击“Run DRC”n练习:第3章的单片机最小系统.Schn设置电线的线宽 POWER (Min 0.254mm Max 2mm Preferred 1mm)n画单片机最小系统.Sch的双面板,并且地线覆铜。布线规则设置要求n1、设置安全间距(Clearance Constraint) “0.254mm”n2、设置布线的拐角模式(Ro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