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_第1页
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_第2页
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_第3页
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_第4页
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培计划(2017)”- 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第三期学情简报 小学数学工作2坊 2018年4月18日学员学情国培计划(2017)”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于2017年9月26日开始进行,现已开展6个多月的时间。截止今日(2018.4.18),小学数学工作2坊参训教师52人,成绩合格人数52人,合格率100%;登陆人数52人,参训率100%;有效学习人数52人,学习率100%。现将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资源分享我心中的赏识教育  发布者:蒋承武    所属单位:盘县两河街道两河小学  

2、60; 发布时间:2018-02-06   我心中的赏识教育盘县两河街道两河小学   蒋承武   俗话说:“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这对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家常便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方式,但我们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虽然夸孩子是我们教育者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今天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了过度赏识教育给学生带来了种种伤害,这是我们教育的现象,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教育,过度赏识给了学生太高的评价,让学生找不到自已,学生也认为自己很了不

3、起;家长也认为自家的孩子是很棒的,是最棒的,孩子是没有任何短处的。过多的赏识教育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越发地膨胀,并且超出了限度的膨胀,但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之事,受到一点点挫折时,心理落差极大,情绪波动厉害,学生很受打击,情绪很难控制。反而是对学生一伤振作不起来,这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今天,我们要鼓励家长和教师,要有勇气在学生一帆风顺时故意去设置障碍,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一、 教育现状案例一:一受挫折就不上学李胜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球打得非常的好,代表学校到外校进行过多次的交流,一直都得到本校、外校老师的好评,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4、0;,学习成绩在全校也算是非常好的了,很多同学都把他评价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十全十美的学生了。从进校没有那个老师批评过他。有一天在课堂上,我正在给学生们讲解新知识,我突然发现,他正在下面玩什么,我下去一看,他正在玩游戏,被我制止了。可第二天,在英语课上又没听课,玩手机,被英语老师发现,英语老师将手机没收交给我,让我教育一下,我拿过手机,找李胜同学批评教育了他一次,让他不要玩了,要好好学习,上课时玩手机是不对的,会影响学习的。可第二天一早,李胜同学没来上课了,我赶紧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说:小胜觉得心情不好,老师对他不好,没有给他面子,他不想来上学了。后来,经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胜才来学校上课。

5、案例 二:我的孩子在家是很听话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一位叫高云付的学生和校友打架,高云付将其校友打伤了,很严重,我马上联系家长,电话打通后家长说:我家高云付被人打了,我说不是,是他打着别人了,高云付的家长说,哦!老师呀,我家高云付从小到大,在家一直都很听话,从来没有老师批评过,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没有点名,我们亲戚都说高云付是个好孩子,我和他爸从来没打过他,他也从来没犯过事,一定是那位同学先打他的,你们老师一定要帮我们作主,我们在家很忙,来不了,就请你们老师处理一下了。我一听这话。心里难受呀!然后我告诉他,事情是这样的,由于一点小事,高云付先动手就打人,将人打倒在地上,还不停地用脚去踩。后

6、来几经周折,高云付的家长才来学校,一直都认为高云付是很听话的,不会做这样的事,除非是别人先打他,否则他是不会打人的。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在一线工作的老师都不会没有遇到过吧?李胜由于一直是学校、同学、朋友的榜样,自已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但突然犯了一点小错,自已就承担不起,就不来上课,一点点挫折都受不了,是谁让一个孩子连一点儿事都承担不了,一点点的挫折都经受不起;高云付同学,在家长眼里是一个非常值得赏识,家长心里非常值得骄傲的孩子,是不会犯错的,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吗?没有吧,但为什么家长会如此护短呢?以上两种情况,难道不是太赏识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吗?现在的学生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当家长误导了对孩子的教

7、育时,我们教育者要认清事实,扭转家长的歪曲道理,我们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得到他应有的教育,在他人生的道路上要给他应有的顺利和一定的坎坷,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二、 适度赏识,加强挫折教育人生道路坎坷,难免会遇到困难,为此。学校对某些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没有错,但是不能不重视他们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和挫折能力的培养,谁能说自已的一生不会有什么坎坷和困难呢?人的受挫能力只有在实际的生活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学生,有成成千上万的性格,有成千上万的心里,有学习好的,有各个方面突出的。在学生中有好学生,我们是要树立榜样,但是我们在学生中,不能对榜样有特殊的待

8、遇,对事要公平,是好事就得表扬,该批评的就该批评,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受到挫折教育,只有经历了磨练,才能存长得更快,存长得更加成熟。也正所谓:在温室里花草是见不了阳光的;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所以,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教育者要赏识他们,让他们有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已的优点。只有让孩子们在存长的路上感受到了信心,他们才会更有信心;同时,我们也要将挫折放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只有让孩子们在存长的道路上感受了挫折,长大后才经得起挫折。才能让孩子们体味到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孩子们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们搞教育的都知道,一味倡导赏识教育的例子屡见不鲜,有教育的地方就有

9、赏识,好象唯有赏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赏识没有错,但是赏识教育应该有度,家长、老师、学校都要清楚认识到,哪些行为是一定要赏识的,哪些行为又是一定不能赏识的,教育的方式不是唯一的,不是只有赏识才能成功的教育孩子,千万千万别一味的赏识到底,千万千万别把赏识变成放纵与溺爱和护短,要警惕过度赏识给学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赏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是好他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自创能力和自已的个性,这一把双刃剑将会在人生道路上清理路边挡路的树枝和杂草、清理路上的绊脚石;但是若不注意,这一把双刃剑将会砍断学生的人生道路的光明、方向。这个重任只有落实在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了,我们要在学生学习

10、、生活的道路上要适当的设立适当的绊脚石,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感到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人的一生就是要在不同的挫折中成长,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学生才在在挫折中找到生活的方式方法,才会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总结出人生的道路,真正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人生道理。两河中心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新课程教案课题圆锥的体积教学时间2017、3、29授课人蒋承武学情及教学内容分析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学生认识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圆锥体

11、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体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 点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应用。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圆锥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一、谈话导入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我们沿一个圆柱木料的一个底面削到圆心,这时它就转变成和原来的圆柱木等底等高的圆锥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探究圆锥

12、的体积公式 (1)每组(7人)将学具领放在各组的桌上: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第一2人组负责操作);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第二2人组负责操作);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第三2人组负责操作);盛有水的水槽放在桌中央;组长负责组织操作、讨论、记录汇报。 (2)每个小组的第一2人组用圆锥容器盛满水倒入空圆柱容器,注意不能有洒泼现象。组员认真观察并及时提出操作整改意见,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3)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和存在的现象:往空圆锥里盛满水,然后倒入空的圆柱里,倒了三次后圆柱容器正好装满。 通过实验操作:你可以发现什么?你之前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逐一汇报:圆柱的体积是和

13、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4)接下来,第一2人组用圆柱容器里的水,慢慢倒入圆锥容器中,到满后再倒入水槽中,不能有洒泼现象。组员认真观察并及时提出操作整改意见,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和存在的现象:圆柱容器中的水往圆锥中盛满后再将圆锥中的水倒入水槽,倒满三次,圆柱容器中的水刚好倒完。 学生汇报: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5)第二2人组、第三2人组按照第一2人组的方法进行操一次,注意不要出现洒泼现象。 各组汇报。分别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不存在等数倍的关系。(6)各组总结汇报: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即:。 (7) 出示练习(小组讨论后汇报

1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18÷3=6)用30个同样大的铁圆锥,可以融化铸造成( )个等底等高的圆柱。(30÷3=10)将一个体积是36立方厘米的橡皮泥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橡皮泥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36×(1)=24体积和高都相等的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圆柱的底面积是8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8×3=24)指名小组汇报人员板演并说出做题思路,师生共同订正。(二)、学习例题一个圆锥形沙滩,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3米,如果每立方沙重1.7吨,用一辆载重5吨的车输运几

15、次可运完?25.12÷3.14÷2=4(米)3.14××3××1.7÷5=3.14×16×1.7÷5=85.408÷5=17.081618(次)答:18次可运输完。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题,第9、10题。四、课堂小结: (1)在本节课中大家主要用了那中学习方式?(2)各小组说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3)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一定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五、板书圆锥的体积 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分组教学,成功地打破了以往

16、的单人单桌或双人一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每七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分组操作、总结归纳活动使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生生互动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各组的汇报,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来由加深理解。本练习重在加深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学习例题是让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提醒学生:这里使用“进一法”求近似数得“18次”。这一环节重在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正

17、确应用。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盘州市盘关镇断江小学 谭丽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教材分析】测量教学的关键是:“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建立“一个长度单位的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具体表现是根据具体物品选择合适的单位以及估计长度。教材中例1让学生估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在本课中我将测量物体改为橡皮,在测量中,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认识1毫米的长度,通过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学生掌握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后,要让学生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学情分析】“毫米的

18、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尺子上都标有毫米刻度,因此学生虽然没有正式接触过毫米,但对毫米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3、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毫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

19、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会经常进行测量。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将开展测量活动。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橡皮的长、宽、厚。橡皮长宽厚估计测量估一估;小组合作完成(一人测量长、一人测量宽、一人测量厚,一人记录)汇报:测量结果。预设:厚不到1厘米、长比4厘米多一点.引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mm)。板书课题:长度单位毫米(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测量经验,在测量中发现,厚不到1厘米,长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二、观察体验,获取新知1、认识1毫米出示尺子图,回顾厘米刻度线,找一找: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20、。师:你还能找到几个这样的1厘米?观察直尺,比较尺子图与你们的直尺,有什么不同?预设:我们的直尺上还有一些短的刻度线。师:这些短的刻度线是毫米刻度线,毫米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设计意图:认识厘米刻度线,找1厘米,过渡到认识毫米刻度线,利用放大的直尺图直观告诉学生1毫米有多长)2、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借助放大的直尺图集体数,数到9毫米时,师:9毫米再添上1毫米是几毫米?你有什么重大发现?预设:10毫米正好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个人数:在尺子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其他的1厘米里是不是也有10个1毫米?(小提示:用手指不好数时,用铅笔尖点着数)长度单位的换算:2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3厘米6毫米=( )毫米师:换算单位时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放大的直尺图集体数,自主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个人数,找出另一个1厘米数一数,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关系进行单位的换算)3、建立1毫米的的长度观念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1毫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知1毫米。量一量学生量一量一张光盘的厚度,够不够1毫米。比一比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张光盘,再用另一只手把光盘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宽度大约就是1毫米。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